黑龍江省伊春市林城小區(qū)有位老人叫張淑榮,今年84歲。80歲以前,她是個一點也不摻假的的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也不認識。80歲那年,她開始學認字。4年里,她已學會了2000多個漢字,會看書,會寫簡單的信了。
張淑榮從沒進過學校的大門,18歲那年嫁人,之后一輩子幾乎只做了3件事:操持家務、生孩子、照顧家人。
后來,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離開了農村,連孫子輩都已長大。張淑榮和老伴隨兒女遷到市里居住。2002年,張淑榮的老伴被查出患了腸癌,已是晚期。張淑榮看著和自己風風雨雨走過60多年的老伴被病折磨得痛苦不堪,難以忍受,整天在家反復納著一雙鞋底,以此排遣痛苦。孩子們怕老母親憂慮成疾,千方百計轉移她的注意力。一天,大女兒陪著母親在花園散步,張淑榮終于忍不住心里的痛苦,傾訴說:“我這一生不識字,只會做家務,照顧你爸和你們,現(xiàn)在你們也用不著我了,要是你爸也不在了,我就真沒事可以做了,我這個睜眼瞎怎么活呀?”
女兒知道老母親操勞一輩子,不圖享受,現(xiàn)在也不愁吃穿,就怕沒事做日子難打發(fā)。她當過小學教員,突然有了個想法,對張淑榮說:“媽,您老學認字吧,認識字生活就有意思多了。您學認字就當消磨時間,學會多少算多少?!睆埵鐦s一聽也來了興趣,自己活了80歲,還不知道認識字是啥滋味,就跟孩子們學學玩吧。
老太太要認字,得到全家人的一致支持。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外孫,都成了老太太的老師,隨問隨教。老太太年紀大,照課本學不實際,兒女們照生活中的實物教老太太,見什么學什么,由簡到繁,由近到遠。從人、手、口、水、米等簡單的生活常用字學起。老太太記性差,教過的字很容易就忘,兒女們就借用圖形幫助她記憶。學“刀”字,就在旁邊畫把刀;學“衣”字,就畫件衣服。學認字確實分散了老太太的注意力,她不會成天為老伴的病情擔憂,也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新樂趣。每學會一個字,老太太都高興得像個孩子。
2003年,張淑榮的老伴最終因無法醫(yī)治去世。為了排遣寂寞,她專注地學起字來。她從子女們的名字學起,學會寫一家人的名字后,再學另一家。不知用了多久,她終于學會了6個孩子家的所有人名。孩子們都夸老太太聰明,她聽了也對自己更有信心,更愛認字了?,F(xiàn)在她能從字面上認出這家是食雜店,那家是糧店……她興奮地說:“過去從店門前走過,不進去就不知道這店是干什么的?!?/p>
張淑榮每天學認字,人也樂觀了,身子骨更硬朗了。她風趣地說:“學認字讓我也知道了些好玩的事,我也能學人家文化人,看看報紙啥的,我要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