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馬季算不上漂亮,身材也不偉岸,雖有不可多得的相聲才華,但他“相對象”的年代正值“文革”,才華根本一文不值。然而他卻有著一段令人稱道的幸?;橐?。
會唱歌的哈爾濱姑娘于波
馬季先生的妻子于波是哈爾濱姑娘,有一副好嗓子。當年的鐵道兵文工團團長焦乃積聽了她的歌,決定招收她到文工團。可于波的母親不同意,說姑娘離家遠了找婆家都沒人操心。焦團長當時打了保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于波做了文藝兵,她當年的小戰(zhàn)友在驚聞馬季老師逝世后說:記得我還是小文藝兵的時候,于波已經(jīng)是我們歌隊的大姐姐了。她為人隨和,性格開朗又不乏內(nèi)斂,大家都很喜歡她。她唱過一首歌叫“俺是個公社的飼養(yǎng)員”,表演的時候大大的眼睛,可好看了。后來,于波老師嫁給了馬季老師,就調(diào)走了。我想她一定是為了馬季老師的事業(yè)著想,而作出的決定吧。
相親,第一印象沒搞定
把于波介紹給馬季的,是鐵道兵文工團的焦乃積,我國著名藝術(shù)家。他果真沒有忘記當年對于波媽媽的承諾。
馬季和于波的初次會面,是1967年7月18日,地點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當時正是“文革”開始后“階級斗爭”最激烈的時候。那年馬季33歲,比于波大8歲。
陪于波去見面的,是同鄉(xiāng)兼戰(zhàn)友張寶昌;陪馬季去見面的,是后來被稱做“馬唐趙”中的趙連甲。
作為運動沖擊對象,馬季早已靠邊站,既不能參與革命斗爭,又沒有業(yè)務(wù)可做,整個一個“逍遙派”,所以,心不寬但體不瘦。他大圓臉盤,皮膚黝黑;上身穿著簇新、雪白、肥大的襯衫,下身穿了條當年很“時髦”的軍褲,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于波想:怎么像個送煤的?礙著面子吃罷飯,于波心里已經(jīng)畫了句號,起身就要離去!但是被馬季用相聲演員特有的大方給留住了,他要送她一段。
這一送可真是不近,他們從中山公園到西單,從西單到鐵道兵文工團駐地玉泉路。一路走一路聊,馬季從著名相聲演員一下變成了全國文藝界的重點批斗對象,這讓他的心靈經(jīng)受了不同凡響的洗禮,他苦悶、不解,渴望理解與信賴。他從苦澀的童年說到從藝后的酸甜苦辣,說到對國家和黨的事業(yè)的忠誠……于波聽著聽著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身邊這個男人是個真誠的人,他的境遇竟然和自己的經(jīng)歷那么相似。事情有了轉(zhuǎn)機……
先看看我的“罪行”,再決定你的感情歸宿
馬季可真是個實實在在又聰明絕頂?shù)娜?,他把婚姻與感情的“包袱”,一點都不藏著掖著,還沒上臺就先抖了出來。第二天,他與于波的“約會”,竟然是上廣播藝術(shù)團觀看大字報。經(jīng)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時候的大字報都是“鋪天蓋地”式的,像馬季這樣的名人,更是不可能輕饒了他,一面墻一面墻密密麻麻的白紙黑字寫著“牛鬼蛇神馬季”、“宣傳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馬季”等等。當他懷著苦澀的心境帶著于波看完了自己所有的“罪名”之后,他們步入了一個街心公園。馬季的“段子”這才正式開始:“于波同志,大字報都看了,問題夠嚴重的吧!” 于波點了點頭。 馬季接著說:“于波同志,萬一我當真被打成了現(xiàn)行反革命……人只有一輩子,你得慎重……我自信自己是黨一手養(yǎng)育大的,我不會忘恩負義。”
此時善良的于波心想:我不能再傷害這顆傷痕累累的心了。于是就在當年,25歲的于波和33歲的馬季領(lǐng)取了結(jié)婚證。結(jié)婚才幾個月,馬季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當時于波是現(xiàn)役軍人。馬季一天三班挨批斗,領(lǐng)導(dǎo)找于波做工作:你是軍人,要站穩(wěn)立場,考慮自己的前途。于波憑著對馬季的信任與理解,憑著對馬季不悔的愛情,沒有離開馬季半步。1968年12月25日,于波和馬季唯一的兒子馬東(現(xiàn)為中央電視臺挑戰(zhàn)主持人等節(jié)目主持人)降生了。
于波是馬季一輩子的“捧哏人”
后來于波說過:“人人并不是都有愛情才結(jié)婚的,我們好像是婚后才彼此更加相愛和理解的?!蔽蚁脒@句話的真諦在于,他們婚后的理解與感情是與日俱增的。嫁給馬季之后,于波一直保持低調(diào),永遠成了馬季身后的一個女人。
當歷史翻過一頁之后,馬季重返舞臺。于波被調(diào)到中國唱片社任音樂編輯,她編輯的《十五的月亮》曾經(jīng)風靡全國,同名的磁帶發(fā)行量達70萬,后來于波又編輯了《十五的月亮》姊妹篇——《望星空》,發(fā)行量是40萬,這在中國唱片社盒帶發(fā)行史上是空前的,她也因此受到了表彰。而這些“功績”都是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才知道的。圈外的人沒有人猜想得到工人出身、樸實幽默、胖胖的可愛的相聲演員,身后站著的夫人是一位音樂造詣非淺的歌唱演員、音樂編輯。
“文革”之后,馬季重新燃起了相聲的創(chuàng)作熱情,于波總是馬季的第一個聽眾、第一個把關(guān)的人。有時,于波已經(jīng)睡著了,馬季也要把她推醒:“醒醒,我有要事商量?!庇诓ū闩榔饋?,給馬季指點,馬季邊聽邊記,邊改邊念……
于波說:“這是常事”。他們兩個人,一個搞音樂,一個說相聲,一雅一俗,似乎不是一路,可事情就是這么奇怪,內(nèi)向與外向,沉靜與活潑,高雅與通俗……往往是最佳的組合。
當年,一個25歲前途無量的年輕姑娘,嫁給了一名33歲的“反革命黑幫”,他們一同相依相伴,走過了40年風雨雷電、鮮花掌聲。我們不難想象,幽默如馬季,聰睿如于波,他們的生活該創(chuàng)造了多少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