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市糧食局退休職工陳玉安1994年到書法家劉樂賢家中串門,看到主人案上有幾塊淺青底質(zhì)白色花紋的鵝卵石,石上的圖案很為奇特。據(jù)主人說這些美麗的石頭都是從沱江邊撿來的。陳玉安想,自己常與老伴在河畔散步,鵝卵石遍地皆是,躬身可得?;氐郊抑?,他把撿石頭的想法對老伴講了,小他12歲的老伴非常支持。從此老兩口天天到沱江邊撿石頭。他的臉曬黑了,穿一雙膠鞋,背個大背篼,戴頂舊草帽,一身汗?jié)n與臟兮兮的塵土,活脫一個撿廢品的老頭。
陳玉安越撿越遠(yuǎn),老伴不能跟隨,留在家中料理家務(wù),他獨自背著干糧,挎上水壺,天不亮就出發(fā),直至日落而歸。一次他在養(yǎng)馬鎮(zhèn)撿了一個“青花酒壇”的奇石,重達30多斤,背著這樣的重物爬坡上坎,把他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后來“青花酒壇”成了他的鎮(zhèn)室之寶。撿石頭必與河水打交道,陳玉安不會游泳。2001年初春,正值沱江的枯水季節(jié),他獨自逆水而上,看到河心有一堆亂石,當(dāng)他踏著露出水面的石頭想涉水過河的時候。不想一踩下去石頭整個翻過來,慌亂中他掉在水中。待他爬上岸,已是下身濕透,鞋褲都糊滿了稀泥。他在外面走了一天,直到濕衣服被身上的熱氣烘干才若無其事地回家了。
為了給每個奇石量身定做底座,他買來工具自己動手,這對于一個從未干過木工活的他來說,確實得下一番功夫。他做出來的座子自然大方,大小得體,扎實穩(wěn)當(dāng)。他說,奇石無座不能立身,如果一個奇石值十分,座子要占三分。
如今,陳玉安收藏的奇石已達600方之多。走進他的居室,完全是石的世界。安置奇石的木架高過人頭,層層疊疊,有序排開,占滿了整個斗室;沉甸甸的鵝卵石,大至人頭,小到拇指。石上的花紋圖案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他不僅給每個奇石命了名,而且何時撿的、在什么地方撿的等都一一做了詳細(xì)記載。
陳玉安所撿的奇石,大都配上了歷史典故,比如“米芾拜石”,講的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癖石的故事,石頭中有一個人影,正向一塊石頭鞠躬。如果沒有一定傳統(tǒng)文化知識,恐怕?lián)斓竭@樣的石頭也不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悟吧?他除了收藏溪石外,還收藏紋彩石,其中一塊形如臘肉的紋彩石,他用麻繩掛在墻上,簡直能以假亂真,僅憑一雙肉眼觀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肥瘦相間、還帶著一層豬皮、被煙熏得黃亮黃亮的“臘肉”,竟是一塊天然石頭。
鵝卵石是可以被人隨時拿在手上玩耍的東西,臟了可以清洗,落地不會摔壞,熱可下油鍋,冷可入冰柜,越玩越光亮,越能透出人的汗水與智慧。石頭散布于廣袤的河灘,要躬身撿起,而與之相見是個緣分,還要看你識不識寶,有沒有眼光。
在陳玉安的帶動下;簡陽的奇石熱迅速升溫,上百人到沱江河撿奇石。陳玉安還搞過4次奇石個人展,他對觀眾均實行三免三可,即免收門票,免賣展品,免拍照片。他收藏的奇石屢屢獲獎,但是有人提出用錢買石頭,陳玉安滿口回絕,連他的兒女們也不相贈。
他說:“奇石帶給我再生的快樂,讓我充滿了激情,變得無比年輕,哪里還像是一個78歲的老頭兒喲!”
責(zé)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