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愛用砂鍋燉菜。夏天的排骨燉藕、綠豆海帶燉骨頭,冬天的紅棗燉雞、香菇萵筍燉肚條。看一鍋清水和幾塊油膩的骨頭慢慢熬出香味,變得湯濃肉香,我心里就喜歡。但最喜歡的還是母親做的皮蛋瘦肉粥。白稀飯熬開,菜板上的瘦肉剁成末兒,皮蛋切成丁兒,一起放到鍋里,待第二次沸騰起來時,熬得很濃的皮蛋瘦肉粥就可以盛上碗了。再搭上些五花八門的小吃:鍋貼餃子、油條煎餅、包子饅頭小花卷,外加一碟加了紅油味精鹽巴的酸菜。
我在幫母親洗菜切菜時,她會把做菜的過程對我說一遍。方法知道了,操作成什么樣,就看自己的靈性與悟性了。剛參加工作時,我為圖方便,常做炒飯吃,就是把上頓的飯菜混在一起炒,再加上雞蛋和火腿腸,炒好以后盛在一個大盤子里,拿一個調(diào)羹,從我住的三樓一直吃到底樓,聊聊天,也順道嘗嘗別家的菜。
結(jié)婚后,老公嫻熟的廚藝搭配上我的“好吃”,做菜就成為快樂的事情。有時在外面吃了好味道的菜,回家就學(xué)著做一次:熱窩雞、水煮肉片、手抓排骨、粉蒸肉……慢慢地,家常菜也做出一些滋味:做熱窩雞的雞肉不能煮得太老,八分熟,用筷子一戳到底就行;水煮肉片的肉片要切得大而薄,上盆以后一定要在上面灑一層海椒面,再用煎熟的清油把海椒面淋熟,這樣才夠辣夠燙……而我最拿手的是做涼拌蘿卜條,白蘿卜切成粗條,開水焯一下,控干水分,舀上一勺豆瓣水,再放上蔥、芫荽、鹽巴、味精、醬油,新鮮清新的辣蘿卜條味道就出來了!
有時就是一塊臘肉,兩把冬寒菜,我也可以吃得很香。冬寒菜去掉老莖,臘肉煮熟,切成厚片,煮臘肉的水燙上冬寒菜,不用放調(diào)料,味道也很好。如果有兩根臘肉骨頭嚼著,膩了再吃上一口滑軟的冬寒菜,喝一口鮮湯,散散地再聊上幾句——一團柔和的燈光包著愛和溫暖,是那種暖和的泉水流過心田的感覺,輕柔而細(xì)膩,一扇門就可以關(guān)住所有的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