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正是懷春的年齡,一頭栽倒在一個男孩的懷里。她對男孩千依百順,愛得如醉如癡,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爸爸、媽媽見她如此投入,讓她把男孩帶到家里來看看。
男孩來了,果然是個非常優(yōu)秀而又很會體貼人的男孩,媽媽很滿意,爸爸也滿意。既然爸爸、媽媽都滿意,她便有恃無恐了。她跟媽媽糾纏著,她要男孩來家里過夜。媽媽雖然心疼女兒,但不敢答應(yīng)。爸爸知道之后,百般反對,嚴(yán)辭拒絕。
最后,開明的媽媽還是說服了固執(zhí)的爸爸,同意男孩來家里過夜。因為畢竟女兒大了,管不住了,如果手段太硬,一味阻止,反倒可能引起強(qiáng)烈反彈,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權(quán)衡輕重,與其讓女兒到男孩家過夜,不如把主動權(quán)握在手中,把門戶敞開,讓男孩進(jìn)來。
共識達(dá)成之后,男孩就真的來了,爸爸、媽媽卻又害怕了——女兒與男孩雖然是在自己家里共處一室,但他們還是擔(dān)心會“出事”。
于是,媽媽把女兒叫到一邊,千叮嚀,萬囑咐——不能亂來??!不能“全部奉獻(xiàn)”?。?wù)必守住最后一道防線啊……女兒不住地點頭。
爸爸則鐵青著臉,不放心地盯著男孩。男孩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聽完“男人責(zé)任,重于泰山”的訓(xùn)誡之后,坐在那里發(fā)了一陣呆。
入夜,一家人都就寢了。
上床之后,媽媽輾轉(zhuǎn)難眠,腦海里盡是揮之不去的畫面,她滿懷擔(dān)憂地又向丈夫嘮叨了一番。
爸爸聽完,一聲不吭,掀開被子一蹬而起,從柜里拿起一包東西,朝女兒的房間走去。
女兒房間的燈光還亮著,他們根本就沒睡。
爸爸敲了敲門,女兒在里面應(yīng)了一聲,爸爸讓男孩出來。男孩整理了一下衣衫,膽顫心驚地開了門。爸爸一句話也沒說,把一包東西往男孩手里一塞,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男孩不知所措地把那包東西拿到燈光下,打開一看,啊——原來是一包安全套!
爸爸回房之后倒頭就睡了,但媽媽仍是忐忑不安。
這一夜,女兒房里的燈一直沒關(guān),不知道兩個年輕人到底有沒有睡覺。但是,一夜未眠的媽媽,偶爾會聽到從女兒房里傳出的笑聲。
這一夜,女兒很開心,媽媽很擔(dān)心。
(編輯/若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