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5日,在山東省汶上縣的寶相寺一座宋代佛塔——太子靈蹤塔地下宮殿里,發(fā)現了歷史上記載的唐朝國使從北天竺犍陀羅王城獲得的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佛牙是由唐朝的一位和尚悟空從古印度帶回來的?!洞蟛亟洝肥铡段蚩杖塍糜洝酚涊d:長安城章敬寺僧悟空,俗姓車氏,字奉朝。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的■賓國派遣使者到唐朝的長安城上國書,表示愿意歸附大唐,請求皇帝派天使安撫。第二年,唐玄宗派出由內侍省宦官張韜光為首的40人出使■賓國,車奉朝當時任左衛(wèi)官隨行。使團經過四年的艱苦跋涉,終于來到■賓國冬天的王宮犍陀羅王城。張韜光完成了國書印信的交接任務后,起程回國,車奉朝因患重病,滯留天竺。他病愈后,投三藏法師舍利越摩門下出家。舍利越摩是■賓國的國師,給車奉朝取法名法界。車奉朝非常勤奮,在迦濕彌羅國受了足戎,又在北天竺、中天竺周游巡禮佛祖的圣跡。他在晚年,因想念家鄉(xiāng),遂拜辭恩師回國。舍利越摩親手授予他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作為贈別的寶物。他一個人歷盡艱辛,踏上了漫漫歸國路。后來,他跟隨出使的大唐內侍宣慰使段明秀(宦官),于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回到長安。他把佛牙舍利還有翻譯的佛經進奉給皇帝?;实塾H自賜他法名悟空,還授予壯武將軍兼試太常卿的爵祿,讓他住持在長安城內的章敬寺。
悟空是繼玄奘西天取經之后影響最大的唐朝高僧。他歸國四年后,所攜回的佛牙由皇宮移入長安城大莊嚴寺新修的佛牙寶塔供奉。
當時長安城是個國際大都會,很多國家的使節(jié)、僧人來這里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日本僧人圓仁就瞻仰過佛牙,還寫游記述說皇帝召開“佛牙供養(yǎng)會”的空前盛況。唐朝的皇帝大都信奉佛牙。60年后,唐宣宗皇帝就曾親自到莊嚴寺觀禮佛牙。又過了4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城,唐僖宗倉惶出逃到四川,在帶走的少量珍寶中就有這顆佛牙。他命成都的大慈寺建了一座“佛牙樓”,專門用來供養(yǎng)佛牙。佛牙在四川滯留了將近五十年,直到五代后唐時,蜀守孟知祥才把佛牙送到洛陽,為唐明宗祝賀生日。10年后,洛陽的僧錄(主管佛教的官員)可肇等人把佛牙請到后晉的京師開封,獻給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是契丹國扶持的“兒皇帝”,他懼怕契丹人貪得無厭的索要,就把佛牙秘密隱藏起來。
從宋太祖、宋太宗往下,關于歷代皇帝供養(yǎng)佛牙的事記載也很多,僅皇帝在大相國寺題贊佛牙的詩今存即有五首。北宋還有一顆著名的“道宣佛牙”,據說是哪吒太子授給唐代西明寺道宣律師的。有記載說:這顆佛牙在烈火煅燒后更加晶明堅固、光彩奪目;遇到旱災,皇帝在皇宮內祈禱佛牙,隨即下起了大雨;又說佛牙上的舍利隔著水晶匣就能冒出來,就像雨點一樣等等。
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到他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熙寧五年(1072年)他做察訪使經過咸平縣(今開封市通許縣)的一座佛寺,知縣劉定對他講,寺院里有一顆佛牙很不一般。沈括即齋戒清潔后,虔誠地請出佛牙來觀看。但見這顆佛牙忽然生出舍利,就像人身上的汗滴,突然冒出來,多得不計其數!有的飛向空中,有的墜到地上;人用手去接,舍利馬上就透過手掌。舍利落到床榻上,嗶叭作響,然后又透到床下去了。舍利晶瑩剔透、光明耀眼。沈括到了京師開封,在公卿士大夫中盛傳這件奇事。不久,有人把這顆佛牙從咸平縣迎到開封,執(zhí)政官取入東府,后來又流傳到士大夫家。其神異的跡象很多,不能詳記。神宗皇帝下詔留佛牙在大相國寺,還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個木浮圖(佛塔)用來藏它。今天的相國寺西塔就是藏佛牙的地方。和沈括同時代的王鞏在《聞見近錄》里也記載了這件事兒。他說,咸平縣有個僧人收藏了一顆佛牙,大兩指多,淡金色。他曾經請來供奉。那佛牙光彩照人,不大會兒,舍利從佛牙中冒出來,開始像露水,在佛牙上巡游;有的還飛出幾十步遠,有想求取舍利的人馬上可以得到。后來神宗皇帝迎接佛牙進了皇宮,皇帝親自把佛牙密封在一只匣子里,讓人藏起來。今天很少有人再能見到它了。
沈括和王鞏所記的咸平縣的佛牙,正是后晉石敬瑭所藏的佛牙。而在沈括發(fā)現這顆佛牙的二十多年前,宋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就讓宦官取出皇宮內所有的佛牙、佛骨和舍利,藏在位于咸平縣的洪福寺塔中。
沈括的筆記還透露了一條重要信息:“東府執(zhí)政官”乃是宰相王安石。王安石自稱“半山居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佛牙曾經被王安石收藏和供養(yǎng)。汶上太子靈蹤塔發(fā)現的佛牙上有“東府”兩個字,應該是王安石題記的。
日本僧人成尋在熙寧五年十月曾禮拜過相國寺的“佛牙堂”,他記載說看到過兩顆佛牙,其中一顆佛牙放光,十分少見,不可思議,平時深藏不對外展出;遇到齋供特別的日子,要經過皇帝下旨,才能打開重重封匣開放給人看。成尋是外國使節(jié),有幸看到了佛牙真面目。
汶上的寶相寺最早創(chuàng)建在北魏時期。寺內的太子靈蹤塔建于熙寧六年至政和二年(1073—1112年),是一座典型的佛牙塔。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轟寶相寺,千年古剎夷為平地;1947年內戰(zhàn),寶塔受到很大的破壞。1994年重修塔時,意外發(fā)現了塔基下面的地下宮殿。出土的儲藏佛牙的石函上,鐫刻有銘文(如圖),大意說:“中都縣城內趙世昌,先于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親自到京師開封,在嘉王宮求得佛牙一支、舍利數百顆。以金為棺、以銀為槨、以石為匣,安葬在當縣寶相寺的太子靈蹤塔?!?/p>
這一發(fā)現正承接了熙寧年間的佛牙去向。當時京師開封有嘉王宮,嘉王趙■是神宗皇帝的小弟弟,佛牙由東府流入士大夫家、入嘉王宮是順應勢理?!端问贰纷谑沂老涤涊d,趙世昌是太祖皇帝的五世玄孫,封洋州侯,和神宗、嘉王是堂兄弟關系。趙世昌在嘉王宮求得佛牙舍利正合乎情理之中。
唐朝著名翻譯家義凈的記載說:佛有四顆牙舍利,有一顆在犍陀羅。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佛牙伽藍》說:佛牙,長約一寸半,顏色呈黃白,有時到了齋日,常常大放光明。蜀守孟知祥所獻的佛牙“長一寸六分”,寶相寺發(fā)現的佛牙長五點五厘米。比較起來,汶上發(fā)現的佛牙從形狀、質地、色澤、尺寸上都和古籍記載的釋迦牟尼佛牙相吻合,確實是佛教最高等級的圣物。在中都縣(即汶上縣)寶相寺下葬佛牙用的規(guī)格是“十三級佛塔”和“金棺銀槨”;同時還有九百余粒佛舍利。它們在1994年的出土被中國佛教協(xié)會認定是“數量最大的佛舍利發(fā)掘”。此外,寶相寺發(fā)現的“雙膝跪姿捧真身菩薩”是專門用來供奉佛牙的特別造像。這在佛教史上也是唯一的發(fā)現。
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地宮墻壁上還有墨書的題記:“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葬佛牙舍利。”佛牙下葬的時候正逢道君皇帝徽宗趙佶崇信道教、剪滅佛教。大相國寺供奉的另一顆佛牙(即“道宣佛牙”)就差點讓徽宗扔進了大海。汶上發(fā)現的佛牙流轉有序,歷歷可考:唐朝悟空自犍陀羅王城帶到長安,先是供奉在皇宮和大莊嚴寺新修佛牙寶塔;唐僖宗帶到四川,五代后唐到了洛陽,后晉由洛陽送到開封;沈括在咸平再次發(fā)現,執(zhí)政官王安石取入東府,神宗皇帝下詔留在大相國寺,又流入嘉王宮中;最后,宗室洋州侯趙世昌求來中都(汶上),專門建造了太子靈蹤塔安葬佛牙舍利。佛牙在印度存一千二百多年,進入中國后又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唐、五代、北宋,經悟空、唐十朝、孟蜀、后唐明宗、晉石敬瑭、曹太后、沈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趙■、洋州侯趙世昌等,后逢亂世隱跡近九百年不為人知。今逢盛世,佛牙再現,仍供奉于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地宮,當流傳萬代。
作者: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
濟寧中心支公司經濟師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