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人名索引》是研究明史必不可少的書籍,給明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近日,筆者在查閱“陳于陛(元忠,文憲)”(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下,中華書局,1985,第997頁)時(shí),其中有兩條為“7/84/2057”和“19/223/5871”,指的是“陳于陛”分別出現(xiàn)在《明史》(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1974年版)第7冊、第84卷2057頁和第19冊、第223卷5871頁。
《明史人名索引》中的“陳于陛(元忠,文憲)”在《明史》中有傳,現(xiàn)摘錄如下:“陳于陛,字元忠,大學(xué)士以勤子也。隆慶二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萬歷初,預(yù)修世、穆兩朝實(shí)錄,充日講官?!拍臧荻Y部右侍郎,領(lǐng)詹事府事?!淠晗模ǘ辏?,首輔王錫爵謝政,遂命于陛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jī)務(wù)。……二十四年冬病卒于位,史亦竟罷。贈(zèng)少保,謚文憲。終明世,父子為宰輔者,惟南充陳氏?!保ā睹魇贰り愑诒輦鳌罚┯伞睹魇贰分械摹蛾愑诒輦鳌房煽闯?,《明史人名索引》中的“陳于陛”指的是“南充陳于陛”,而且其下大部分條目也是指“南充陳于陛”。但其中“7/84/2057”在《明史》中的原文如下:“萬歷十九年九月,泗州大水,州治淹三尺?!耆拢抉Z將去,條上辨惑者六事,力言河不兩行,新河不當(dāng)開,支渠不當(dāng)浚?!懹^又會(huì)總漕陳于陛等言……?!保ā睹魇贰ず忧罚睹魇啡嗣饕分小?9/223/5871”在《明史》中的原文如下:“(萬歷)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抉Z謂祖陵王氣不可輕泄,而巡撫周密、陳于陛,巡按高舉謂周家橋在祖陵后百里,可疏浚,議不合?!保ā睹魇贰づ思抉Z傳》)
以上兩條中的“陳于陛”不是“南充陳于陛”,其明證如下。
第一,從《明史》中“南充陳于陛”的傳記資料及《中國地方志集成·順慶府志》中的資料來看,他從未擔(dān)任“總漕”及“巡撫”二職,亦沒有“修治水患”一事。
第二,《畿輔通志》云:“陳于陛,字藎齋,曲周人。嘉靖進(jìn)士,授慶陽推官,擢禮部侍郎,改吏部,升太常卿。以忤張居正罷歸。起右副都御史,以戶部侍郎總督漕運(yùn),卻例金十三萬,進(jìn)南京戶部尚書。以奉表過里,卒,囊中俸余八金而己。贈(zèng)太子太保?!保S彭年:《畿輔通志·陳于陛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從此文可看出,《明史》卷84中的“總漕陳于陛”及卷223中的“巡撫陳于陛”,是指“曲周陳于陛”,而不應(yīng)歸入“南充陳于陛”條下。
第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云:“《意見》一卷,明陳于陛撰。按明嘉、隆時(shí),有兩陳于陛。一為曲周人,嘉靖巳未進(jìn)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一為南充人,大學(xué)士以勤之子,隆慶戊辰進(jìn)士,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此書自著曰‘玉壘’,‘玉壘’在蜀,則南充陳于陛也?!?/p>
第四,《弇山堂別集》云:“兩陳于陛,萬歷十八年,一為詹事學(xué)士,一為左副都御史?!保ㄍ跏镭懀骸稄m山堂別集·大臣姓名同》,中華書局1985年版)
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明史人名索引》中的“陳于陛(元忠,文憲)”下的“7/84/2057”和“19/223/5871”是把“曲周陳于陛”誤當(dāng)作“南充陳于陛”。為此,我們研究歷史的人不可不慎。
作者:西華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南充)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