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gè)黃鸝①鳴翠柳,一行白鷺②上青天。
窗含③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④。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曾在杜陵附近的少陵居住,故自稱“少陵野老”,又叫杜少陵,原籍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后遷居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曾祖父時(shí)移居鞏縣(今河南省鞏縣)。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與人稱“詩仙”的李白齊名,他的詩被稱為“詩史”,留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
注 釋
①黃鸝:即黃鶯。羽毛黃色,叫聲悅耳。
②白鷺:一種水鳥,腿與脖子都很長。
③窗含:從屋內(nèi)往外看,景物就像是被窗戶框在其中。西嶺:指岷山山嶺,在成都西邊。千秋雪:指西嶺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千秋:形容多年。
④泊(bó):船??吭诎哆?。東吳:三國時(shí)期孫權(quán)在江南定國為吳,所以稱東吳,這里指江南地區(qū)。
導(dǎo) 讀
這首詩寫于詩人在成都的草堂。頭兩句用“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描繪出了一幅明麗的春天圖畫。第三句從窗口望去,望見西嶺山上常年不化的皚皚白雪;從窗口往下看停靠著駛往江南的萬里航船,將遠(yuǎn)近距離連在一起,開拓出“千秋”、“萬里”之時(shí)空,顯示出詩人的宏偉氣概和博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