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的介紹,想必讀者朋友們對藥膳保健防病有了一定的認識,隨著大眾健康科學理念的提高,寓養(yǎng)生防病保健于飲食之中,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以下針對秋季的時令特點,及易患病種,我們?yōu)槟扑]幾道保健防病的藥膳。
養(yǎng)生強體類
1黃芪烏雞湯
配方:黃芪50克,枸杞子50克,烏骨雞250克,香菇20克。蔥、姜、蒜、鹽適量。
制作:將上述藥食放入砂鍋,加水共燉,至雞肉爛熟后先出水,隔水加調味品即成。
功效:益氣養(yǎng)陰,補養(yǎng)氣血。
適用對象:適用于平素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每至秋冬季節(jié),易于感冒、疲倦乏力、氣短懶言、腰膝酸軟、耳鳴耳聾之人。
分析:黃芪補中益氣,含糖類、膽堿、葉酸、數種氨基酸、β-谷甾醇、微量元素硒等,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枸杞子性味甘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之功,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煙酸、β-谷甾醇、亞油酸、糖、鈣、鐵、磷、多種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等,有類似人參的“適應原”樣的作用,是理想的補精強身、提高免疫的藥物;香菇益氣補虛,健脾胃,其成分除主要含蛋白質、脂肪、多種氨基酸等營養(yǎng)素外,尚含香蕈太生、香菇多糖、乙酰胺等,其含有的干擾素誘生劑,可誘導體內干擾素的產生,具有防病作用。烏骨雞滋補力最強,具補益氣血之功。
用法:吃肉喝湯,分3~4次吃完,一周吃一雞,可連吃3周。
2清蒸人參雞
配方:西洋參片10克,子母雞1只,香菇15克,玉蘭片10克,金華火腿10克,調料適量。
制法:將雞宰殺去內臟去毛洗凈,將火腿、香菇、玉蘭片、蔥、姜均切成片;將人參用溫水泡,單上籠蒸30分鐘后,將雞、配料、調料一齊放入盆中,上籠蒸25分鐘,蒸至雞肉爛熟即成。
功效:補益元氣,強身壯體。
適用對象:適用于免疫力低下、體虛易感、氣短乏力、口干口渴、易于汗出、心慌心悸、失眠健忘之人;亦可作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輔助飲食。
分析:人參能補五臟六腑之元氣,雞肉溫中補虛、益氣養(yǎng)血,與香菇、玉蘭等相配,更增養(yǎng)心益氣之力。血脈循行要靠心氣的推動,心氣虛,心力不足,推動無力,血液淤滯脈中,形成不通則痛之病理。故補養(yǎng)心氣,增強心力,是治各種心臟病之本?,F代研究,人參含人參皂甙有強心作用,對血壓還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秋季老年人益氣養(yǎng)陰,強身防病的佳品。
用法:可用以佐餐,1劑分多次吃完,每周可吃1~2劑。
3黃芪猴頭粥
配方:猴頭菌150克,黃芪30克,大米150克,大棗30枚,冰糖10克。
制法:將黃芪洗凈,以水500毫升,文火煮至250毫升,將黃芪濾出,藥湯備用。溫水發(fā)猴頭菌,削去底部木質部分,洗凈切厚片。猴頭菌浸出液沉淀,濾清備用。將砂鍋放火上,傾入黃芪湯,并加水適量,先將大米下鍋,待沸后放入大棗、冰糖、猴頭菌,用慢火煮成粥。
分析:猴頭菌為美味佳肴,滋補珍品。性味甘平,滋補強身,健脾養(yǎng)胃,利五臟,助消化。配以黃芪更增其健脾益氣之功,且能托里生肌,行滯攝血,利尿消腫。本品既為佐餐佳品,又有提高免疫、防病強身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滋補強身、益氣健脾之效。
用法:每日分兩次取食,連服7~10天。
健脾止瀉類
1二仁荷葉粥
配方:薏苡仁50克,蓮子仁30克,大米100克,大棗15枚,冰糖10克,鮮荷葉一張。
制法:將薏苡仁、蓮子仁、大米淘洗干凈,荷葉用水洗凈。將沙鍋放火上,加水適量,先將薏苡仁下鍋,待沸后再將大米、蓮子下鍋,待再沸后放入大棗、冰糖,用荷葉蓋好鍋口,上面再壓上鍋蓋,用慢火煮成粥。揭開蓋,取下荷葉,將粥晾涼即成。
功效:和中益胃,健脾祛濕。
適用對象:適用于夏秋季節(jié)、感受濕邪或平素痰濕偏盛之人,周身困重、頭暈乏力、腹脹、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分析:薏苡仁甘、淡、微寒,具有清熱滲濕,健脾止瀉之功,內含揮發(fā)油(苛草油)、綠原酸、烏索酸、β-谷甾醇、黃酮甙、鞣質等。蓮子仁清心除煩,更配合鮮荷葉升發(fā)脾氣,諸藥食合用,共湊益胃和中,健脾祛濕之功,實為夏秋常食之良劑。
用法:佐餐食用。
2山楂蕎麥餅
配方:主料為蕎麥面,鮮山楂;輔料為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白糖適量。
制法:⑴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用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鐘后濾渣取汁。鮮山楂煮熟去核研成泥狀待用。⑵蕎麥面用藥汁和成面團,將山楂泥揉 入面團中,做成小餅或點心形狀,以小火烙成餅或入烤箱內烤熟,當主食常用。
功效:理氣寬中,健脾止瀉。
適用對象:食積氣滯,癥見胸腹脹悶,噯氣吞酸,不思飲食,大便泄瀉之人。
分析:蕎麥面,鮮山楂,既健胃消食,又酸甜可口,配以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理氣寬中,行氣導滯;石榴皮、烏梅,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澀腸止瀉。共奏理氣寬中,健脾止瀉之功。
用法:佐餐食用。
3薏米山藥粥
配方:薏苡仁50克,蓮子仁30克,山藥粉50克,白扁豆15克,陳皮15克,大米50克,大棗15枚,冰糖10克。
制法:將薏苡仁、蓮子仁、大米淘洗干凈,荷葉用水洗凈。將沙鍋放火上,加水適量,先將薏苡仁下鍋,待沸后再將大米、蓮子下鍋,待再沸后放入大棗、冰糖,用荷葉蓋好鍋口,上面再壓上鍋蓋,用慢火煮成粥。揭開蓋,取下荷葉,將粥晾涼即成。
功效:清熱解暑,健脾祛濕。
適用對象:適用于夏秋季節(jié)、口干欲飲、心煩汗出、周身困重、頭暈乏力、腹脹、食欲不振、尿黃尿赤、大便稀溏之人。
分析:薏苡仁甘、淡、微寒,具有清熱滲濕,健脾止瀉之功,內含揮發(fā)油(苛草油)、綠原酸、烏索酸、β-谷甾醇、黃酮甙、鞣質等,蓮子仁甘、涼,可清心安神養(yǎng)心補脾,山藥甘、平,補脾胃,益肺腎,專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便溏久瀉等病癥,白扁豆可健脾升清、止瀉,陳皮可行氣開胃,配合大棗益氣健脾,冰糖補中益氣、和胃,諸藥食合用,共奏健脾止瀉之功,是夏秋季腹瀉患者的佳品。
用法:佐餐食用。
潤肺止咳類
1菊花三汁雪耳羹
配方:菊花30克,白蘿卜汁50克,梨汁50克,生姜汁10克,蜂蜜50克,水發(fā)銀耳150克。
制法:取水800毫升加入菊花,水煎開鍋后10分鐘,漂去菊花,加入三汁調勻,調入蜂蜜,加入水發(fā)雪耳,煮至雪耳變軟即可。(冷熱食用均可)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
適用對象:適用于秋感燥氣化火而致咳嗽、咯吐黃痰或干咳少痰,咽干咽癢或咽痛,或兼有大便干之人。
分析:菊花疏風宣肺、清熱化痰;三汁化痰止咳,調蜂蜜以助宣肺化痰之力?,F代研究,本方有抗病毒、抗菌消炎,化痰止咳之作用。
用法:每日1~2劑,當飲料常飲用。
2冬蟲夏草鴨
配方:老鴨1只,冬蟲夏草30克。
制法:鴨,去毛,去內臟,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酒、調料,蒸至半爛,加入冬蟲夏草,繼續(xù)蒸至鴨子軟爛后,原汁倒出,勾芡在菜肴上即可。
功效:補肺滋腎,強體抗病。
分析:冬蟲夏草甘、溫,具有補虛損、益精血,止咳化痰之功,內含蟲草酸、冬蟲夏草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2等,能夠提高免疫,強身健體,另外具有抗癌作用。老鴨甘、咸、平,具有涼血滋陰之功。
適用對象:用于秋季氣陰兩傷,周身乏力、氣短懶言、久嗽、干咳少痰,或帶血絲,或自覺身熱,自汗盜汗,腰酸腰痛之人。
用法:佐餐食用,吃鴨喝湯。
3金橘百合蒸柿餅
配方:小金橘6個,鮮百合一個,柿餅4個,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柿餅洗凈,與冰糖金橘百合同放碗內,加少量清水,隔水蒸至柿餅熟扣入小碗中,再蒸三分鐘,原汁倒出,食用時可原汁扒制。
功效:潤肺化痰,理氣止咳。
分析:金橘辛、甘、酸、溫,具有化痰止咳,理氣解郁之功,內含大量的金柑甙及維生素C;百合甘、微苦、平,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內含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具有止咳、抗哮喘作用;柿餅甘、微澀、涼,潤肺化痰,生津止渴。
適用對象:用于秋感燥火,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聲音嘶啞,口干心煩,胸悶不暢,或大便干燥之人。
用法:分1天食完,每周2次。忌空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