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是這樣不可預(yù)測。沒有永恒的痛苦,沒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么平展,有時又是那么曲折。
——路遙《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每天上課的時候,手上拿著課本,在抽屜里藏著小說。就這樣裝模作樣地一邊聽課,一邊把這本小說讀完。當(dāng)時既擔(dān)心被老師發(fā)現(xiàn),又牽掛著書中人物的命運,這樣一來我讀得很慢,在翻頁的間隙還要抬起頭來觀察一下老師的動靜。即便這樣,我卻也沉浸在小說的“平凡世界”中,為孫家三個孩子的命運而魂牽夢縈,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個巨變的時代、那個巨變的雙水村。
看過這本小說,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兩個詞:苦難和愛情。
1975年以后,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農(nóng)村開始醞釀著變革。時代滾滾向前的車輪也推動著這個落后的雙水村,飛快地變化著。在經(jīng)過了那些貧困、艱苦、災(zāi)荒之后,如何面對苦難,如何面對災(zāi)難,是《平凡的世界》要解答的第一個問題。
書中孫少平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yīng)該使我們偉大!”
苦難的遭遇能磨礪堅強的意志,經(jīng)過苦難的磨煉,人走向成熟;但苦難也會摧毀人,那些從天而降的災(zāi)難,通??梢詺缫粋€人的精神支柱、一個人的一切。當(dāng)我們無法選擇苦難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可以選擇用怎樣一種態(tài)度來迎接苦難,我們可以選擇以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苦難。在《平凡的世界》里,借助書中的人物,路遙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苦難來臨之際,對自身苦難的正視、思考、透徹理解和不懈抗?fàn)幷巧A生命、克服苦難的正確之路;在這樣的生命之旅之后,苦難成為了人生的財富。
路遙以史詩般的宏偉筆觸勾勒了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之后,又用細(xì)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黃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普通人的愛情。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讓每一個閱讀小說的人,對那段變革的歲月、人與人之間最為樸實的愛情產(chǎn)生向往。人們以喜悅的心憧憬未來,用感恩的心看待身邊發(fā)生的變化,每個人都充滿希望。沒有酒吧,沒有大都市的燈紅酒綠,沒有舞會,沒有玫瑰,沒有情人節(jié),在那小小的黃土高原上的小鎮(zhèn)城的飯館里,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長出最美麗的愛情。
省委領(lǐng)導(dǎo)的女兒、省報記者田曉霞與農(nóng)民出身的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愛情,在這里發(fā)生著是如此自然和美好。我不知道在現(xiàn)在社會是否還有這樣的可能,但這樣的愛情至少透出一種信號——有一種存在于人與人之間最為單純、最為美好的關(guān)系。不論出身,不論地位,單純地為愛而愛,這就是一種美好。這樣的愛情是《平凡的世界》中一個閃光點,也是很多人喜歡《平凡的世界》的原因。無論是都市童話也好,時代的產(chǎn)物也好,這樣一種美好的愛情正是現(xiàn)在人所呼喚和尋找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孫少平,這樣一個年輕、純樸、向上、有頭腦的男青年,從黃土地出發(fā),當(dāng)過建筑工人,最后終于成為了煤礦工人,在當(dāng)今這個充斥著金錢、財富、地位的時代里,他是否可以贏得一個省報記者的芳心?在《平凡的世界》里田曉霞死了,是否暗示著這樣一種美好愛情的終結(jié)?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在中國大地最平凡、最普通的就是農(nóng)村,就是農(nóng)民。但在這樣一個平凡世界里,他們身上透出的那股活力,那種對于幸福的向往與追求,對于勞動最為樸實的感情,以及那種對于愛情的不懈追求,對于命運的深刻理解,存在于父子、兄妹之間暗暗流淌的深厚感情,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行走,你將不再孤獨和寂寞,一種高尚的情懷會在你身邊流淌,鼓舞著你,感動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