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瞿瑤
酒精早已被認定為一種“肝毒物質”,肝病患者本應“避之唯恐不及”??墒?,很多人卻迷信市面上的一些“解酒護肝藥”,以為服了兩片解酒藥就有了保護肝臟的“金鐘罩”,在餐桌上觥籌交錯,來者不拒。其結果,卻是給了肝臟致命的傷害。
講到酒精對肝臟的危害,可能列舉枯燥的數據和理論,還不如一個真實的病例更能讓人感同身受。這是在上世紀70年代發(fā)生的“一杯茅臺斷送一條命”的故事:
一位患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病愈”出院了。時值春節(jié)前夕,在一次婚宴上,有人勸他喝一杯,開始他婉言解釋說:“出院時醫(yī)生一再囑咐我,不能喝酒,謝謝!”“你看,今天是什么酒啊?茅臺啊!”
那時,茅臺確屬罕見。面對傳說中的“國酒”,聞著那撲鼻誘人的酒香,此君或者是抵擋不住盛情,或者壓抑不住“酒癮”,于是就嘗了一小杯。可次日,他就發(fā)現尿色發(fā)黃,并逐日加深,第3天去醫(yī)院復查,診斷為急性重型肝炎,最后搶救無效死亡。誰也沒想到,就這小小一杯茅臺卻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解酒藥,不能護您的肝
有些肝病患者總希望能“兩全其美”,即能喝酒又不傷肝,為此還千方百計找到一些保肝藥,有服“硫普羅寧”的,也有服“茴三硫”的,還有服“海補樂寶”的,有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勢。喝酒前后服一點,仿佛就給自己吃了“定心丸”。商家也看準了這個“商機”,推出很多自稱具有解酒保肝功能的產品。
可這些東西真能保護您的肝臟嗎?實際上,所謂的解酒藥多數只含有興奮劑、維生素與氨基酸等成分,提供的只是安慰、清醒和緩解頭痛的一些作用。其真實效果到底如何,均缺乏確切的科學依據,因而難加以評述。不過從“保肝”藥物的研究看,目前還未發(fā)現真正的解酒保肝藥,因為在酒精等致病因素持續(xù)存在的情況下,任何藥物都很難起到有效的保肝作用。
此外,我們服用的大多數藥物都是要通過肝臟和腎臟來代謝的,“解酒保肝藥”也不例外,所以服藥本身就是在給肝臟“添亂”,不可輕易用藥解酒或聽信一些偏方。
把酒對肝臟的損傷減到最低
雖然都是酒,但不同的種類對肝臟的損害還是不同的。酒大致可分兩類:一為蒸餾酒,如白酒;一為釀造酒,如黃酒、葡萄酒、啤酒等。據分析,前者含有大量乙醇等有害成分,缺乏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后者則富含糖類、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相對白酒要好。適當、合理的選擇可避免酒精對肝臟的損害。
此外,不同的飲酒方式也會對肝臟有不同的影響。如空腹飲酒、喝混酒(即幾種不同類型的酒摻在一起飲用),都會增加酒精對肝臟損傷的程度,飲酒時都應該避免。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