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產(chǎn)后血暈
荊芥穗研末9克,水煎過濾服。表虛自汗者忌用。(摘自《健康之友》)
點評:“產(chǎn)后血暈”是指產(chǎn)后失血過多而突然引起頭暈眼花、惡心嘔吐,甚至昏迷之癥狀。荊芥穗有祛風解表、止血之功,常用于產(chǎn)婦肝熱生風、血虛肝急之“血暈”。藥末以童便沖服效果更佳。
治風濕頭痛方
頭痛似有重物壓在頭上,陰雨天加重者。用蒼術10克,羌活、防風、荊芥各6克,水煎服。(摘自《民族醫(yī)藥報》)
點評:風濕頭痛當以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為要。荊芥辛散,溫而不燥,善發(fā)上焦風寒;防風為“祛風圣藥”,且能勝濕;蒼術重在燥濕健脾;羌活則散寒祛風,勝濕止痛。四味合用,能增強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效果,對風濕頭痛效果較佳。
治面癱偏方
將牙皂15克搗碎,放入食醋100毫升內(nèi)浸8小時后即可應用。用時取棉球蘸藥液涂擦健側口角的后方部位(即地倉穴與牽正穴之間)。每次用藥液邊涂邊揉擦約10~15分鐘。每日可揉擦數(shù)次。(摘自《家庭保健報》)
點評:上方出自《外臺秘要》。面癱系風痰中絡致使面部血脈痹阻所致。牙皂(即皂莢)辛散走竄,可祛風逐痰、通絡散邪;醋能散淤止痛,又是良好的溶媒,有助牙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此藥外擦結合按摩,對面癱有一定療效,越早應用效果越好,時間越久則效差。
(地倉穴位于嘴角旁0.5厘米處;牽正穴位于耳垂旁0.5~1厘米處——編者注)
(點評專家: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