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4月,市委辦公廳轉發(fā)了《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關于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實施村級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的若干意見》。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強基工程”開局良好。7月13日,在重慶市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中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工作座談會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儒沛強調(diào)指出,各地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什么最緊迫就首先抓什么”的思路,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千方百計采取措施,不斷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確保本地“強基工程”順利推進。為了交流經(jīng)驗,促進工作,本刊特約了這組文章。
秀山縣清溪場鎮(zhèn)東林居委會的廖祝君老人這些天臉上一直寫滿微笑,她逢人便講自己過80大壽時的熱鬧景象:一大早,居委會8個化好妝的“仙人”便端來壽桃,接著是鞭炮聲、鑼鼓聲響成一片,村干部送來慰問金500元,還專門請來了攝像師……“沒想到我一個孤寡老人的生日,居委會辦得比有錢人家還熱鬧哩?!?/p>
給孤老過生日,讓他們感受黨組織的溫暖,這僅是東林居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平時工作的一朵小浪花。
東林居委會的探索
“最初我們并沒想起建立紅白喜事理事會,是形勢逼著我們一步步向前走的。”東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喻再富坦誠相告。從1990年代開始,在打工浪潮的席卷下,一大批青壯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家園的是老人、婦女、小孩。
以往誰家有什么事情,主人只要吆喝一聲,勞力就攏來了,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辦好?,F(xiàn)在不行了,一家人過紅白喜事,主人家有時跑半天都找不到人幫忙。在這種情況下,群眾的眼光不約而同地盯在了居委會干部的身上。開始只是邀請居委會干部前去當總管,幫助協(xié)調(diào)勞動力。由于人員是從四面八方湊合起來的,“總管”工作起來總感覺不那么順手。
應該建立一個公共服務組織,讓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紅白事情有人管有人唱有人跳才行。喻再富腦海里閃過這個念頭。當喻書記在黨員代表會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大家一致舉手同意,并積極獻計獻策。很快,紅白喜事理事會就組建起來:支委成員當總管,總體協(xié)調(diào);依托原有的漢劇團建起辰河戲隊、花燈隊、龍燈隊、腰鼓隊、健身隊等,解決娛樂即“唱”、“跳”的問題;書法隊負責“寫”的事。后來隨著需要,又成立了廚師、接待、理財、監(jiān)督等小組。
“一臺紅白事務從開始到結束,主人家不用操心,理事會就可以把所有事情操辦好?!本游瘯D女主任楊玉鳳說?!袄硎聲庖荒曛品b的費用就要上萬?!庇鲿浀脑捯稽c沒夸張。筆者那天正趕上理事會一幫人在曬“龍袍”(戲服),一套套五彩繽紛的戲服,無疑就是理事會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
東林居委會的探索很快引起各級領導的關注,并引來各地人士參觀學習。東林居委會也因此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村鎮(zhèn)工作先進單位”。
一個理事會長的經(jīng)驗
田啟祿是原龍池鎮(zhèn)新榮村(現(xiàn)屬白莊村)支部書記,是秀山縣較早倡導、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的人員之一。談起當年理事會為困難群眾辦的公益事,他的回答是“講都講不完”。
陳世德是轄區(qū)內(nèi)的孤寡老人,80多歲生病時,理事會到處籌錢給他治病;為解決吃飯,理事會先是協(xié)商安排一家人固定給他做飯,后來這家人有事忙不過來,理事會便安排村里人輪流給陳送飯,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前年陳病故后,理事會按當?shù)仫L俗為他辦理了后事:支部書記當總管,理事成員按分工買棺材,做壽衣,殺肥豬(理事會專門買了一頭豬),砍柴生火,搭臺唱戲,燃放鞭炮,直至壘好墳墓。理事會周到的安排,熱鬧的操辦,深受群眾歡迎。
“我們是以集體的力量來為困難群眾辦事的。”作為村里的紅白喜事理事會會長,田啟祿說他成立理事會的目的就這么簡單。對那些因家庭貧窮、好不容易討了個媳婦卻“過不起事務”,或眼看房柱就要倒了、想立一間房卻無磚瓦的人家,理事會便發(fā)動大家捐助:一般人家或三五斤糧食,或三五塊錢,家庭條件好的人家,常被理事會的誠心感動,三百五百甚至一千兩千也不足惜。就是這種“集體的力量”,以少匯多,聚沙成塔,讓找了對象的人娶了媳婦,讓無房的人家有了居所。
“群眾的覺悟真的就那么高,能自愿捐錢獻物嗎?”面對筆者的疑惑,田啟祿說這一切都來自干部心中的百姓賬。他做了10年“村官”,轄區(qū)內(nèi)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張三的奶奶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其性格怎樣,爺爺和父親的個性、能力如何,母親的為人怎樣,張三的文化程度有多高,媳婦背景咋樣,與哪些人家是親戚等等,幾乎都熟記于心。所以做起群眾工作來,也就得心應手,紅白喜事理事會會長也就當?shù)幂p松自在。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理事會的凝聚力增加了。也正因為如此,曾經(jīng)的新榮村曾多次被市、地、縣評為先進。
有事都找理事會
在東林居委會的示范帶動下,依托近年來的村級社會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秀山縣全縣32個鄉(xiāng)鎮(zhèn)的大部分村都組建了紅白喜事理事會,成為秀山縣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亮點。
有事找理事會,在秀山縣已成為百姓生活的習慣。村組干部還充分利用群眾辦紅白喜事的機會,以花燈歌舞隊、土家山歌隊為載體,自編自演文藝節(jié)目,積極宣傳黨的政策,開展崇尚科學文明、遠離封建迷信教育活動,積極配合黨委政府搞好普法、計生等專項教育。
如今,在秀山的每一個村寨,凡遇群眾有紅白喜事或重大節(jié)日,舞臺上都會活躍著紅白喜事理事會人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