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那個”,只是一個借代,借代人們都忌諱的那個字,就是共產黨員說的“見馬克思”,佛教說的“涅槃”,山城百姓口頭說的“洗白”、“蹺腳”、“放火炮”……盡管不愿提及,但它畢竟存在,且時時發(fā)生,需要認真對待。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億年演化,從蠻荒到現代,我們能夠穿越時間隧道,來到世上,應是一種偶然,也是萬幸。因而,我們每個人既要珍重生命,又要做好“那個”的準備。
人的一生,即便沒遇上戰(zhàn)亂、災禍、暴卒,也有生老病死。人出生長大后,就面臨日益衰老。許多人不知這個不可抗拒的生理變化:年幼時,天天向上,懵懵懂懂;稍長,學習緊張,不存此念;后來工作了,成天忙于事務,來不及想;偶爾,有同事或熟人去世,也覺得“那個”離自己遙遠。只有當你一旦病重住院了,年老體衰了,處于危險之中了,才覺得“那個”越來越近了。古人云:“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茍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奔热徽l都得死,老百姓也都能以平常心對待,最多有個“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少痛苦)”的奢望。
然以天下為己任的仁人志士就非比尋常了,他們?yōu)閲摇⒚褡?、事業(yè)、真理和正義而斗爭,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雖然“那個”了,但其英雄業(yè)績,彪炳千秋,流芳百世。這既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基礎,也是我們燦爛文化的主流和優(yōu)良傳統。反之,因為生命有限,而沉淪于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人,他們只顧自己過得好,不管他人死活,殺人越貨、貪污盜竊、坑蒙拐騙、投機鉆營……這些人雖然窮奢極欲,但也逃不過“那個”,其累累劣跡,遺臭萬年。
總之,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大書,都有各自的傳奇經歷,其表現好壞優(yōu)劣,歷史自有公斷。但我們不能放任自流,在我們專心致志搞經濟建設的時候,還應加強社會道德風尚建設。當前,就是要加緊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講的“八榮八恥”去做,教育我們的青少年,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這樣他們才能擔當起民族振興的重任。
至于何時“那個”,誰也說不準。最近,有美國科學家推出了一個“死亡預測公式”,無非是對年齡性別病癥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老套路,還不如按生理學家提出的細胞學原理來推測。人是由細胞組成的,據有關資料表明:一個人體由60萬億至100萬億個細胞組成,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20天,若要維持人體的生命,細胞就要不斷分裂,老細胞死亡,新細胞誕生,這樣周而復始。維持細胞的不斷分裂,就要靠營養(yǎng)物質,這個營養(yǎng)物質由人們通過吃飯等途徑獲得并靠血液輸送來完成。正常的話,這些細胞可以分裂120年(據醫(yī)學研究,人的生理年齡是120歲),而中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是70歲,這個數比建國前的人平35歲增長了1倍,但離一些發(fā)達國家人平八九十歲,以及生理年限來說,還有很大余地。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平衡心理”等方面注意,人們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
感謝老天,多虧人無自知之明,不知何時“那個”。不然,人人都清楚何時“那個”,不知要出多少人生百象和恐慌啊!還是讓我們正確對待人生,處之坦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