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個缺水的地方,植物稀少。但是,沙漠里卻生活著很多特別的動物。也許有的小朋友會問:“這些動物是怎樣找到水的呢?他們有什么特別的本領(lǐng)嗎?”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讀讀下面的故事吧!
主持人:小博士
在“淡水貴如油”的沙漠里,動物的生存競爭是圍繞著水展開的。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動物王國的沙漠之子們練就了一身覓水求生的本領(lǐng)。
澳洲荒漠上的小蹼鼠能夠從土壤中吸取水分。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是靠食用各種植物的種子來維持生計的,可小蹼鼠得到干燥的種子之后,并不急于馬上吃掉,而是將種子裝進(jìn)它那特殊的頰袋中運回洞穴里。這些干燥的植物種子的滲透壓有400~500個大氣壓,足以將洞穴中的哪怕一丁點兒水分,都吸收到種子里。在種子未吸進(jìn)足夠的水分之前,小蹼鼠是不會去吃它們的。通過這些植物種子,小蹼鼠從土壤中得到了水分。
澳大利亞的沙漠里還有一種渾身長刺的人稱“四腳蛇”的蜥蜴。除了防身,它身上那些小倒刺和凸起物還有特殊的蓄水功能呢!其實,四腳蛇皮膚的角質(zhì)層上有無數(shù)的小孔,小孔的開口在小刺之間的凹陷處,水滴正是通過小孔進(jìn)入皮膚的。然而,四腳蛇皮膚的深層組織卻沒有小孔,水分并不能直接地滲入體內(nèi),但也沒有因此停住或散失。這些水分在皮膚里朝四腳蛇的頭部流動,一直流到毛細(xì)管網(wǎng)絡(luò)匯合成的兩個多孔小囊里。這兩個小囊長在四腳蛇的嘴角兩側(cè),是一對絕妙的水分收集器,四腳蛇只要動一下頜部,水滴就會自動冒出來。因此,沙漠中??梢砸姷剿哪_蛇浸泡在不可多得的水中,依靠它的皮膚吸附大量的水分。此外,四腳蛇身上的小刺的溫度比皮膚低,一旦進(jìn)入夜晚,小刺就能從空氣中聚集水分而形成水滴,并迅速被“干旱”的皮膚吸收。
當(dāng)然,在荒漠上生存的所有動物都有一種自身造水的本領(lǐng),即通過動物體內(nèi)的脂肪“燃燒”產(chǎn)生水和二氧化碳,而水被肌體保留和吸收,二氧化碳則被排出體外為自然界的植物所享用。蛇、蜥蜴、羚羊、斑馬、獅子、長頸鹿和鴕鳥等都在體內(nèi)儲藏了大量的脂肪,只不過脂肪通常都不分布在皮下,而在其特殊部位——駝峰、尾巴或尾部等儲存著,比如駱駝可儲存大約120千克左右的水,肥尾羊也有11千克之多。實際上,這些動物的脂肪就是它們天然的“貯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