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6日,張藝謀獲騁為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dǎo)演,斯皮爾伯格受騁為文化藝術(shù)顧問。
4月17日,兩人聚到一起,在央視電影頻道的主持下,進行了一次對話。本文節(jié)選片斷以饗讀者。
主持人:在你們的最新作品中都觸及了有關(guān)人類文明的沖突的問題?!赌侥岷凇妨D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兩個沖突多年的民族考慮相互溝通的問題;《千里走單騎》講述的也是溝通的故事,發(fā)生在中日這兩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戰(zhàn)爭而且現(xiàn)在依然不平靜的民族之間。這是巧合嗎?
張藝謀: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我看了以后很傷感,有一種悲傷在里面,讓我想到今天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不斷發(fā)生。我們就會想一個問題,就是我們?nèi)祟愂裁磿r候可以真正消除敵意,真正互相理解,真正可以停止在肉體上消滅對方。我的《千里走單騎》講的是父子的溝通,兒子都死去了,父親才感到和兒子溝通非常重要。我那個作品沒有他的作品那么厚重,也是表達一種遺憾,姍姍來遲的遺憾。他的作品更深刻,讓我看了很傷感。
斯皮爾伯格:這是當今人類世界的問題,不僅是中東問題,還有環(huán)境問題。我們這個世界缺乏溝通。大家不愿傾聽,不愿傾聽對方,只愿聽自己的,聽自己的利益,聽所代表的企業(yè)利益,聽金錢,因為金錢的聲音更大。
有人說我們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到了惡化的邊緣。100年后,全球變暖,各種各樣的糟糕情況發(fā)生,人類何去何從?在我看來,溝通是國家必須征服的下一個最重要的戰(zhàn)線。我說的國家,是指我的國家,也是指你的國家,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近年我拍攝的許多影片都跟這個有關(guān)。
張藝謀:一個導(dǎo)演,思考的問題越深、越多,他的作品越富有這樣的意義。斯皮爾伯格先生拍的科幻電影或者動作電影,看起來可能是很娛樂的,但是實際上那里面有他的思考。他還是強調(diào)那種愛、那種溝通,會讓你借助孩子的眼光來看到愛,而且那個愛會讓你很感動,讓你會突然考慮人和人之間的溝通。
斯皮爾伯格:黑暗的影院中有著魔力。電影能夠改變?nèi)藗冇^察世界的方式,比政客的演說更加有效。電影以及其他藝術(shù)能通過某種美學(xué)來與人溝通,激勵他們行動,改善世界。我相信電影在人類進步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影響著大家,讓大家勇于掌握自己的命運。
主持人:在你們看來,你們與自己的觀眾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guān)系?你們是在掌握、控制他們,還是在順應(yīng)、滿足他們?
斯皮爾伯格:當我拍攝“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和《侏羅紀公園》那樣的影片時,我會設(shè)法滿足觀眾,讓他們開心,因為這些影片本來就是為了取悅觀眾的。當你的笑話把觀眾逗笑時,當大批觀眾來看你的影片時,你會有成就感。
但我必須把這些影片跟《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斷鎖怒潮》、《紫色》、《太陽帝國》、《慕尼黑》等分開。后面這些影片主要不是為了好賣,我拍時并不認為會賺錢。我以為《拯救大兵瑞恩》不會有人愛看,因為我描寫戰(zhàn)爭的方式非常直接、坦然。我要用一種以前沒有的方式來拍,按照老兵們向我描述的來拍。我預(yù)想不會有人想看這部影片,但我猜錯了,大家很喜歡。我拍攝《辛德勒名單》時也是這樣。這些故事是我必須拍的,不管有沒有觀眾。
張藝謀:我覺得中國觀眾是眾口難調(diào),真的是這樣。一部電影公映以后,第二天我看到的都是媒體記者們寫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反映普通觀眾的立場呢?無從得知。我們真的不了解普通人。
其實我一直特別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構(gòu),能真的不帶偏見調(diào)查一下各個層面的觀眾,有一個科學(xué)的抽查,我們導(dǎo)演也真的能知道觀眾看這部電影后的反應(yīng)。但是我看到的所有的媒體評價,都是媒體記者寫的,有時候有不同心態(tài)就會寫出不同的東西,所以無法了解。
主持人: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集體為拯救一個個體的生命而努力;在《英雄》中,我們看到的是個體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犧牲。這兩部影片所傳遞的生命觀,是否詮釋了你們對個人和集體關(guān)系的理解?
張藝謀:東方的哲學(xué)中很講究舍身取義,一個人要為事業(yè)、為集體去犧牲,個人不重要,集體榮譽最重要。在今天雖然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這種傳統(tǒng)文化里面的東西是很強的,尤其是在武俠電影的表現(xiàn)當中,這種舍身取義,一個人為了“義”字可以死,死是很光榮的,這個概念是東方哲學(xué)的概念,所以我的電影也是強化了這種概念。
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是講二戰(zhàn)的故事,二戰(zhàn)是最后一場偉大的戰(zhàn)爭,決定了是法西斯主義統(tǒng)治世界,還是民主得勝。大家都認為是跟法西斯主義作戰(zhàn)——我這里僅指美國人——他們犧牲自己是為了拯救等待他們的家鄉(xiāng)父老,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拯救自己的朋友,那種犧牲是值得的。這跟《辛德勒名單》中的一句話異曲同工,那句話出自猶太教義的古訓(xùn),從希伯萊文翻成英文,意思是:“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世界。”《辛德勒名單》彰顯了一個生命的價值,對于全世界有多么重要,—個活下來的生命會在將來產(chǎn)生漣漪效應(yīng),影響到大家;同一個人如果被殺害,漣漪也會擴展,在將來影響到大家。
主持人:50年后電影將會是怎樣的形態(tài)?
斯皮爾伯格:50年后會怎樣不知道。人類是社會動物,我們都是社會動物,我們總要出去跟陌生人坐在黑暗中共享一種經(jīng)驗,這永遠不會消失。也許將來的影院會減少,但我們依然渴望社交經(jīng)驗,希望跟別人共同觀賞某種娛樂,而不是獨自使用ipod。
張藝謀:100年以后還有電影院嗎?電影院會不會成為古董?那個時候可能看電影是很奢侈的事,需要花很多錢,可能這種集體的觀影方式會成為一個最美好的回憶了。那時,導(dǎo)演是最光榮的職業(yè),因為是他使大家走到一起,進行真實的社交。
(劉志鈺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