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作為一個規(guī)范化的稱呼,第一次被寫進政府文件;數(shù)千名進城務工者成為首批“新市民”證的擁有者;新市民“社區(qū)學習中心”開始運作,“新市民大學班”如期開學……
對西安百萬外來人口來說,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一切來得那么突然,卻又是那么令人欣喜。
2006年8月20日,在西安當?shù)氐囊患颐襟w上,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民意調查中心發(fā)布了《外來工社會融入調查評估報告》,報告提出:“農民工、外來工等稱謂帶有歧視性,應更名為新市民?!?/p>
“沒想到雁塔區(qū)的動作會這么快!”該報告的參與者之一白中偉告訴記者。
8月21日,西安市雁塔區(qū)委辦公室和雁塔區(qū)政府辦公室聯(lián)合下發(fā)文件《關于規(guī)范“新市民”稱謂的通知》:從即日起,對外來人口、外來務工人員、打工者、農民工等,統(tǒng)一規(guī)范稱謂為“新市民”。與此同時,“雁塔區(qū)新市民援助服務中心”掛牌成立。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新市民待遇
34歲的高宏利來自陜西寶雞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在西安給人修鞋已經有好幾年了。8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前來修鞋的當?shù)鼐用窀嬖V他,雁塔區(qū)出臺紅頭文件,把他們這些外來打工的統(tǒng)稱為“新市民”,“你們現(xiàn)在和我們享受一樣的市民待遇?!?/p>
“一樣的市民待遇?”高宏利眼前一亮,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孩子的上學問題,“現(xiàn)在父母年紀大了,管不了孩子,我想把她帶到西安來,但之前找了好多學校,都要收上千元的借讀費。在別人的指引下,高宏利來到剛剛成立的電子城街道辦新市民援助中心,“孩子被安排到了電子城小學上學,一分錢的借讀費都沒收?!?/p>
今年秋天新學年開學之際,西安市雁塔區(qū)為了配合新市民政策的推行,在轄區(qū)所有的中小學啟動了“同在陽光下,雨露共成長”主題活動。這一活動不僅對新市民子女免收借讀費,且對一些困難家庭推出了幫困措施:對父母有殘疾的學生免收雜費,家庭困難的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等。
到目前為止,雁塔區(qū)共有18080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其中,新增學生4000多名。有關部門減免的費用超過1千萬元,其中免收借讀費900余萬元。
“如果你是一位新市民,你和你的孩子入學、醫(yī)療、社會保障、困難救助等方面都會享受到與轄區(qū)老市民同樣的待遇?!毖闼^(qū)街道辦書記劉聯(lián)勝指著手中紅色的“新市民”證向記者說。
采訪中記者得知,等駕坡街道辦作為雁塔區(qū)“新市民”證發(fā)放的試點區(qū)域,于9月7日到25日,集中對轄區(qū)符合新市民條件的居民發(fā)放了證書。劉書記告訴記者.凡在轄區(qū)內較長時間居住的所有外來人員(具有相對固定住所或長期租房戶)經審核確認,無違法違紀行為者,即可獲得“新市民”證。目前,獲得“新市民”證的外來人員已有3000余人.各街道辦也將“新市民”證的發(fā)放納入新市民援助服務中心的日常工作。
記者了解到,擁有“市民證”的外來人口,除子女入學免收借讀費外,還將獲得以下幾項權利:
提供生活救助。新市民能夠得到家庭人均2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遇到意外傷害,影響基本生活的困難新市民家庭可以申請救助,患病的特困新市民可以得到民政部門的部分救助。
對新市民提供救助的機構——新市民援助服務中心已于8月21日成立?!堆闼^(qū)新市民援助服務中心實施辦法》中指出,因天災人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生活難以為繼的,可救助300—500元因工傷亡,造成家庭十分困難的新市民,可酌情給予300—500元的救助;對家庭生活特別困難而造成子女面臨輟學的新市民,經雁塔區(qū)援助服務中心研究給予一定的救助,大學生1000元,中學生400元,小學生200元。
提供工作幫助。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成立新市民職業(yè)技能培訓中心,免費為新市民提供職業(yè)指導、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生活困難者可申請免費職業(yè)技能培訓;新市民可免費進入?yún)^(qū)勞動力資源庫進行登記;社區(qū)、街道辦免費提供用工求職信息。
提供維權服務。設立投訴熱線;對涉及新市民投訴的勞動監(jiān)察案件,立案之日起15日內結案,對涉及的勞動爭議案件,從立案之日起20日內結案,對需要援助的可免收勞動仲裁費。
司法局專門為新市民聘請了10名法律顧問,以提供一定范圍內的法律援助服務。
提供醫(yī)療援助。衛(wèi)生局在全區(qū)建立了12所“新市民醫(yī)療援助服務定點醫(yī)院”。困難新市民可享受以下優(yōu)惠: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化驗、B超、心電圖、x光檢查,治療和手術費優(yōu)惠30%;床位費優(yōu)惠50%等等。
這項服務推出不久,據(jù)雁塔區(qū)衛(wèi)生局統(tǒng)計顯示:已有41名新市民在雁塔區(qū)12家定點服務醫(yī)院求診,減免掛號費、診斷費,床位費等1750元。同時,另有50名新市民在醫(yī)院免費進行了體檢。
雁塔區(qū)目前常住人口108萬,其中外來人口約40萬,這樣一個人口構成特點提示,對外來常住人口進行管理以及提供服務已成當務之急。上述措施的推出,用區(qū)委書記楊殿鐘的話來說,就是為了給新市民“創(chuàng)造平等友愛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不斷增強新市民的歸屬感,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城市”。
“沒有這些新市民,我們發(fā)展不可能這么快,我們的財富是包括這些新市民在內的雁塔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他們理應共享我們發(fā)展的成果?!睏畹铉姷莱隽藛栴}的實質。
CTLC項目啟動
微軟(中國總部)“潛力無限”項目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旨在通過以社區(qū)為基礎的技術學習中心(CTLC)來為處于弱勢地位、無法充分接觸并學習信息技術的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訓,以提供改善其終身學習條件的機會。自今年9月起,該項目的組織方國際計劃(中國總部)與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民意調查中心合作.開始在西安舉辦“新市民社區(qū)學習中心”。
中心負責人之一白中偉告訴記者.該消息一經報道,立刻吸引了300人報名,如果按現(xiàn)在每期30人的規(guī)模,一直要排到明年7月,這還不算新增的報名人數(shù)。
10月14日,本刊記者走進了設在西安市嘉祥大廈11樓的“新市民社區(qū)學習中心”。在100多平方米的學習中心里,數(shù)十臺新近購置的電腦前,30位學員正在饒有興趣地點擊著鼠標。
一位隨丈夫從山西來陜打工的35歲的蔣姓女士告訴記者,“今天是我第二次上機摸電腦,覺得很新鮮、很神奇?!绷硪晃幻袆⒘恋哪惺縼碜越K連云港,在西安經營化工材料已經5年,他從報紙獲知消息后,便報名來參加。他說自己家里有電腦,來這里學習是想規(guī)范一下自己的電腦知識。
白中偉說,對新市民的電腦培訓僅是讓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社會生活和知識共享的一個點.深層融入的工作還有很多。比如將學習中心設置在寫字樓里,就是基于一種“場所融入”上的考慮。對于城市居民而言,乘電梯可能不算什么新奇事,而對許多新市民而言,進城幾年,連電梯都沒有乘過的大有人在。學習中心必須在每一個小的細節(jié)上給予新市民必要的幫助,在課堂上設置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鼓勵他們進行群體交流,通過注冊個人郵箱、QQ進行彼此間的思想交流,從而在網(wǎng)絡媒體上盡快地融入社會。
學習中心的指導老師均來自于西安的幾所高校。陜西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惠斌告訴記者,他從報紙上獲知中心招募志愿者便來報了名,在中心已經服務了3個月,“我對這份志愿者工作很有感情,文明的社會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參與社會工作,從事這種工作有助于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支持建立和諧社會的切身實踐,目前社會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志愿者隊伍,而我們最缺少的也是志愿者?!被荼笳f。
惠斌的話在白中偉那里得到了證實。“新市民社區(qū)學習中心”成立后,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加入,就目前所有的十余名志愿者是遠遠不夠的,“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我們西安的志愿者活動有些靜悄悄?!卑字袀o奈地說。
不過,這還不是學習中心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白中偉說:“我們最大的困難是項目的目標問題,它是否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目前我們還處于探索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使這種公益性社區(qū)學習中心成為一種政策,永久地貫徹下去?!?/p>
新市民大學班
10月12日上午。西安市新市民高校學習中心開學典禮在西安文理學院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4名外來務工人員從796名報考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首個新市民大學班的學生。他們將在這里度過為期一年的高校學習生活。
這個新市民大學班是由西安文理學院、西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
10月15日,是新市民大學生上課的第二天。晚上7時,學員們陸陸續(xù)續(xù)走進位于西安文理學院多媒體教學樓的教室。記者發(fā)現(xiàn),學員人數(shù)遠遠超過54名。班主任老師說,有十余名學生因各種原因錯過了錄取考試,所以要求來旁聽。
一名姓魏的旁聽生告訴記者,他從大荔縣來西安打工已經3年,現(xiàn)在在某民營企業(yè)作財務工作。他一直為自己的低學歷耿耿于懷,想有個機會能夠進入正規(guī)學校深造。這次因工作繁忙錯過了新市民大學班的考試時間,心里感到非常的遺憾?!拔也辉诤跏钦缴€是旁聽生,如果學校允許,我會堅持學下去,給未來求學打個基礎?!?/p>
西安文理學院法政系的老師李水蓮是新市民大學班的授課老師,她向本刊記者介紹,這個班的學生都是免費上學的,在校期間,也享受與其他學生一樣的校內公共資源,參加學校的統(tǒng)一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學院頒發(fā)的結業(yè)證書。
“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學院除了開設文化基礎課和英語外,還專門設計了有關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投資與理財、心理健康與調試、社交禮儀與創(chuàng)業(yè)指導,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城市風險規(guī)避等課程,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崩罾蠋熣f,這些課程的設置在全國都是具有領先性和探索性的。
新市民大學班的學生何升峰從洛南來西安打工已4年多,曾在建筑工地上做過不同種類的工作,也試著推銷人壽保險,現(xiàn)在在一個建筑老板手下做管理工作?!拔沂歉咧挟厴I(yè).在家鄉(xiāng)算是有學問的人,知識就是財富,我就不信在這里干不出一番事業(yè)來?!边@次他輕松地考上了新市民大學班,希望在這里能夠學到實用的知識。
班主任還告訴記者,開學的第一天,有一位78歲的老人也來聽課,要求參加新市民大學班,好不容易才將老人勸走了。
獲得尊重的第一步
據(jù)雁塔區(qū)委新聞中心主任楊平宏介紹,雁塔區(qū)是西安市的一個大區(qū),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區(qū)常住人口由過去的45萬猛增至現(xiàn)在的108萬,成為西安市人口惟一超過百萬的區(qū)。隨著區(qū)域形態(tài)已由傳統(tǒng)郊區(qū)向新型城區(qū)的轉變,政府工作的重心也由管理農村向管理城市轉變。
在年初的一次政府工作會議上,雁塔區(qū)委書記楊殿鐘就指出,我們有了錢,就不能忘記為我們的城市建設做出貢獻的打工者們,我們應當為他們實實在在地做些事情。
“衡量一個新市民生活幸福的條件最起碼有三個:一是有活干,二是能拿到工錢,三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尊嚴感。尊嚴感是一個人幸福的最基本的條件,有錢沒尊嚴,他沒辦法幸福。”楊殿鐘說。
而作為長期關注外來工社會融入問題的年輕學者,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民意調查中心主任谷孟賓對外來工的心理感受有更深的了解。由谷孟賓主持完成的《外來工社會融入調查評估報告》顯示,有46%的外來人口感覺城里人歧視他們?!捌鋵嵱袝r候,城里人并不是在歧視他們,而是在同情,但這種同情是居高臨下的,這樣就進一步固化了外來人口的心理弱勢,影響他們融入這個社會的積極性。”谷孟賓分析說,“我們不僅要幫助外來人口,更重要的是要和他們建立一個平等的生活交往的關系?!?/p>
在調查中,有兩位餐廳服務員的談話讓谷孟賓感觸很深,“他們有一定的經濟收入,生活和消費水平相對較好,他們覺得自己和農民工這個詞語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p>
谷孟賓稱,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外來務工群體內部已經千差萬別,“外來人口”這一指稱除了表明外來工在“外來”這一特征上相同外,其內部其他特征的差異性十分巨大。既有已經在城市生活10年以上目前準備買房的打工家庭,也有初到此地工作生活都沒有著落的無業(yè)者;既有自雇型打工者,也有小店主、小老板,還有包工頭;既有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也有為工作押金發(fā)愁的打工女性。
“每個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者身份需要社會支持,他同時又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他的公民權利也應該得到保護和促進?!惫让腺e表示,“進城務工的新市民不只有經濟權利,還應該獲得社會權利。政府對這個群體提供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還只是剛剛開始?!?/p>
記者了解到,除了做好“新市民社區(qū)學習中心”的培訓工作,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民意調查中心承辦的五期“新市民大講堂”專題報告會,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