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教版教材,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語氣助詞“啊”出現(xiàn)的頻率都是很高的。尤其是第十一冊《桂林山水》一課,全文不到400字,“啊”字竟出現(xiàn)6次。助詞“啊”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發(fā)生變音。筆者深入課堂聽課時,發(fā)現(xiàn)不少語文教師在范讀課文或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課文時,都將“啊”字的讀音一律讀成“a”,沒有讀出“a”字的變音效果。這樣的讀法,影響了作者情感的表達(dá)!
為此,筆者認(rèn)為,就“a”字的變音,有必要和各位同仁切磋,以期共同提高。
文中有一段寫“水”的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另有一段寫“山”的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上述6個“啊”字,由于所處位置的不同,讀音也不同。
其一,當(dāng)“啊”字前面的一個漢字韻母的韻尾是“i”時,這時的“啊”不讀“a”而讀“ya(呀)”。如:“桂林的山真奇(qi)啊(a),一座座拔地而起……”中的“奇啊”就應(yīng)讀作:“奇呀(q′ia)”。
其二,當(dāng)“啊”字前面一個漢字韻母的韻尾出現(xiàn)“n”時,“啊”受到前面韻母n收音的影響而發(fā)生變音。這時的“啊”不讀“a”,而讀“na(哪)”。如:“桂林的山真險(xian)啊(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中的“險啊”就應(yīng)讀作“險哪(xia′na)”。
其三,當(dāng)“啊”字前面一個漢字的韻母是“u、ao、ou、iu\"時,后面的“啊”不讀“a”而讀“wa(哇)”。如:“桂林的山真秀(xiu)啊(a),像翠綠的屏障……”中的“秀啊”就應(yīng)讀作“秀哇(xi′ua)”。
其四,當(dāng)“啊”字的前一個漢字的韻母是“ing、ong”時,后面的“啊”則應(yīng)讀后鼻韻母的韻尾“ng”和“a”的混濁音,但讀音不宜太重。如:“漓江的水真靜(jing)啊(a),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qing)啊(a),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中的“靜啊”“清啊”分別就應(yīng)讀作“靜啊(ji′nga)”“清啊(qi′nga)”。
總之,“啊”字的幾種變音,在現(xiàn)行的人教版教材中隨處可見,限于篇幅,本人不一一贅述。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yīng)正確掌握每句話中的漢字讀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字里行間飽含著的作者的真情實(shí)感,從而達(dá)到人情入境,被課文所表達(dá)的情感所打動,否則,朗讀或閱讀效果將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