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暴發(fā)戶”問題,也有“寄生蟲”和“遺老遺少”問題。
我們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在許多不和諧的狀況中,壟斷行業(yè)的高工資、高收入就是其中之一。
據(jù)《第一財經日報》的消息:某市一位電廠抄表工,雖然他所在的電廠已經倒閉,但這并不妨礙他領取10萬元的年薪。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合情合理的事嗎?
有的學者指出,目前中國的行業(yè)很容易區(qū)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產品、服務價格堅挺或升高的壟斷行業(yè),采取的是“成本定價法”,至于實際成本是多少,能不能降低成本,外界人是不可能知道的;相反,競爭行業(yè)的特點是價格降低,運行需求定價機制。
有些行業(yè)的性質是雙重的。汽車本身在降價,但是,上路有限制,油價在上升。出租車數(shù)量限制了,價格規(guī)定死了,北京一下子調到2元錢1公里。為什么只有“規(guī)定價格—看空駛率—再限定數(shù)量”這樣一種管理模式?為什么油價上升了就一定提高價格?為什么車價降低了不降低乘出租車的價格?再稍微比較一下,為什么航空公司在油價上升的條件下還能打折銷售機票?為什么乘出租車的價格不能打折?
壟斷行業(yè)的問題遠遠不止工資待遇。比如減員時“買斷工齡”的問題,全國各個地方、各個行業(yè)差距很大。
壟斷行業(yè)缺乏競爭,為什么給這些行業(yè)的國企高管發(fā)那么多的錢?根本沒有激勵的基礎。
人們早就看出來了,改革改到深處的難點是國有企業(yè),特別是壟斷行業(yè)的國有企業(yè)。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其他改革措施不可能有所突破。
財富分配不公的問題值得重視。這其中既有“暴發(fā)戶”問題,也有“寄生蟲”和“遺老遺少”問題。不要等矛盾尖銳到不可收拾了再解決,那樣損失就更大了。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財富公平問題尖銳
張大豐
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盡量增加中間人群的比重。
人們對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線并不反對,不滿的是其過程,特別是一些人“發(fā)改革財”,“近水樓臺先得月”,無恥地瓜分國有資產。最近中央已經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應該說,改革至今,“效率”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但是,“公平”問題已經相當突出和尖銳了,不充分重視就不行了。
與分配公平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就是中產階層。如果把整個社會的財富分布加以形象比喻,一個極端是“啞鈴型”,即富人多,窮人也多,中間的人少,這樣的社會就不穩(wěn)定,很容易引發(fā)社會動亂;另一個極端是“紡錘型”,即兩頭小、中間大,這樣的社會比較穩(wěn)定。
在任何社會都會有超級富豪和貧困人群,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盡量地增加中間人群的比重。當然,是要有一定“凈資產”的中間人群。
筆者認為,在住房、公車、壟斷行業(yè)、醫(yī)療,教育等許多基礎領域改革不到位或者嚴重扭曲的情況下,造就中產階層的設想難以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在于反腐敗,在于加快市場經濟改革的步伐。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研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