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著稱于世。單一個“ 蝦”字,它所折射出的烹飪文化足以體現(xiàn)中國飲食文化之豐富內(nèi)涵,已可見一斑。湛江盛產(chǎn)鮮蝦,蝦菜盛行,如高檔之蝦肴、中檔之蝦菜、風味美食之蝦餅,所謂“ 無蝦不成宴”。時下蝦之于雞者當有過之無不及。
中國人食蝦的歷史,可追溯到2 000 多年前。歷代流傳下來的蝦名菜如“ 炸蝦段”、“ 炒蝦蕈”、“ 蝦羹”#8943;#8943;等等,暫且不提,只談時下餐飲業(yè)流行的各類蝦肴菜式菜名,或許已能令讀者垂誕欲滴了。
菜式中,敢稱“ 龍”稱“ 鳳”者,凡烹飪原料并不多有,唯獨蝦菜卻常見。諸如“ 虎穴藏龍”,是以蝦膠(稱龍)釀進苦瓜環(huán)內(nèi),煎釀而成;又如“ 牡丹龍珠雞”,是以蝦丸作龍珠,伴邊襯托牡丹雞; “ 游龍戲鳳”之龍亦是蝦也。稱“ 鳳”者,如“ 酥炸鳳尾蝦”,僅一條蝦尾即被譽稱為鳳尾;再如“ 荔茸鳳尾蝦”、“ 雙色鳳尾蝦球”等曾是一些酒家之招牌菜。
以蝦菜稱作“ 金魚”者,是蝦一奇。試看一道“ 群魚追月”菜,是以蝦膠釀在蝦扇上,點綴上火腿、瓜絲、甘筍絲等,再以青豆作眼珠,即可制作成一道栩栩如生的“ 群魚追月”之菜,令人愛之忍口。
鮮蝦制成蝦膠,餐飲業(yè)譽稱為“ 百花”,以蝦膠作料烹制的百花類菜式,隨口即可說出“ 半打”有多: “ 百花海棠菇”、“ 江南百花雞”、“ 百花釀鮮筍”、“ 百花雙鴿”、“ 百花鳳凰卷”、“ 香麻百花盒”……。
粵菜婚宴中,過往常食到一味“ 蝦米炒粉絲”。此菜在菜單上冠以“ 白發(fā)喜齊眉”,其寓意是祝新人白頭到老,恩愛至終。看來蝦的造化也算不錯矣。
“ 脆炸直蝦”一菜,多年來被用作考核廚師的規(guī)定菜。試想蝦一旦受熱,會自然屈體,欲稍作加工,即可烹飪制成伸直狀。蝦能屈能伸,乃真正大丈夫是也。
若以蝦作原料,配以某些輔料而制成的菜式,其菜名更是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如以青菜作輔料,可制成“ 翡翠鮮蝦仁”、“ 碧綠鮮蝦丸”;如以牛奶、蛋白同炒即是“ 白雪鮮蝦仁”;倘若蝦膠拌上蟹黃再釀在雪耳上蒸熟即成“ 紅梅踏雪”;若蝦膠被兩塊肥肉圓片蓋上粘漿而炸,譽為“ 金錢蝦盒”;諸如“ 羅漢三式蝦”、“ 琵琶大蝦”、“ 鴛鴦雙味蝦”、“ 掌上明珠”等等,限于篇幅,不一而足。
時至現(xiàn)今,潮流興回歸自然,時尚健身,于是,以“ 桑拿蝦”類誘人之菜屢見不鮮;而“ 白灼基圍蝦”、“ 蒜茸蒸大蝦”、“ 滑蛋鮮蝦仁”……讓人真切自然,一目明了,童叟無欺,食之有味,品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