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劇場,功德圓滿
不管按哪個標準,“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入圍2006年度最紅的藝人都是毫無懸念的。這倒不因為他大紅大紫,也并非緋聞多,而是因為他和他的德云社在今年炙手可熱。 不久前,德云社10周年慶典,在世界杯上瘋狂的黃健翔和董路等眾人來捧場,穿上長衫上臺客串了一段相聲。從10年前德云社演出最少只有1個觀眾,到今年一票難求,火爆京城中產(chǎn)、白領(lǐng)圈,以至于娛樂圈內(nèi)不少大腕想看德云社的演出都要提前打招呼“搞票”,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郭德綱功不可沒。他和德云社一直倡導的“相聲回歸劇場運動”終于結(jié)出了碩果。
其實不只是相聲,今年,由余光中擔任文學顧問的昆曲《1699桃花扇》公演成功,而同時,白先勇主持創(chuàng)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今年依舊場場爆滿;百老匯著名音樂劇《獅子王》在上海公演3個月,演出101場、票房收入7200萬元、最高單日出票突破5000張,刷新了三項全國紀錄……“回歸劇場運動”在2006年功德圓滿。
其實不只在2006年,劇場和電視之間的博弈一直在悄然進行,彼此爭奪著在人們娛樂休閑生活中的地位。由于成本低、覆蓋廣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等因素,電視在這場博弈中一直居于上風。在20世紀80、90年代,電視一度成為了人們娛樂生活的“一元化統(tǒng)治者”。在這種情況下劇場等演出場所和一些藝術(shù)團體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即便是有演出,也不得不依附于電視轉(zhuǎn)播擴大影響,委身于電視媒體。其間,自然也有幾個著名的劇目引起過轟動,把大批觀眾吸引回劇場,比如京劇《大唐貴妃》、景觀歌劇《阿依達》、多媒體劇《ERA時空之旅》以及部分音樂劇。但像2006年這樣,有如此眾多的劇目和演出吸引觀眾,各大劇場門前出現(xiàn)排隊購票,一票難求的場面,不少人還是感覺久違了。
2006年,娛樂生活回歸劇場的現(xiàn)象絕對值得銘記。
人人都來TV秀
面對來自于劇場、游戲、網(wǎng)絡(luò)等其他休閑方式“咄咄逼人?!钡膲毫?,電視臺和電視節(jié)目“娛樂至尊”的地位面臨著挑戰(zhàn),在2006年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批評。但毫無疑問,電視在人們休閑生活中的作用依舊無法取代,不會在短期內(nèi)被“顛覆”——在很多人心里,電視是一個家的中心,也是娛樂生活的中心——一座房子里如果沒有一臺電視,如何稱之為一個家?
于是,電視毫不客氣地開始對劇場、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反擊,并漂亮地打出了組合拳。先是電視選秀。在去年“超女”大熱之后,湖南衛(wèi)視繼續(xù)“唱得響亮”,看看超女們獲得的短信投票,就能知道這檔電視選秀節(jié)目有多成功!但2006年,“超級女聲”也面臨著挑戰(zhàn),來自東方衛(wèi)視的“加油好男兒”和“我型我秀”兩檔節(jié)目對“超女”展開了車輪般的圍剿,央視的“夢想中國”和地方臺其他選秀節(jié)目也虎視眈眈“電視選秀”這一市場。
盡管延續(xù)去年模式的電視選秀在今年依舊熱鬧,但絕對不是2006年“電視保衛(wèi)戰(zhàn)”的主題。因為今年最炙手可熱的電視明星并不來自于任何選秀節(jié)目——他是一個學者,在電視上說歷史、品三國成了名,他就是廈門大學的教授易中天。
這位口若懸河的教授當之無愧是2006年最熱的電視明星,甚至可以說是超過很多歌星影星,最燙手的年度名人。他的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造收視率奇跡,電視講座的文字版僅第一冊就拍出了首印55萬本,版稅14%的紀錄,易中天一夜之間獲得180萬的稿費……
如果為2006年的電視史出一本書的話,易中天,這位在2006年登上過無數(shù)媒體封面的人物也必然是這本2006年電視史的封面人物。他的成功不僅是草根學術(shù)明星的成功,更是電視這一強勢媒體面對新競爭時,所使出的一道“殺手锏”。
幸運的是,易中天成功了,電視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