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作為一個交流平臺吸引了無數網民在線聚集,網民的交流促生了一套網絡語言,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觀。網絡語言標新立異、個性鮮明、生動活潑,體現著時代特色和新新人類的年輕氣息。另一方面,網絡語言隨意、混雜甚至粗俗不堪,給現有語言規(guī)范和網絡交流秩序帶來了沖擊,其影響延伸到現實社會之中。如何正確認識網絡語言現象這個w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一、網絡語言產生的原因
網絡語言是網民在聊天室、新聞組、BBS等一些在線交流區(qū)域中使用的語言,目前以文字為主。網絡語言體系主要包括網絡詞語、字母和數字符號、表情符號等。網絡詞語是網民在交流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一些新詞,如斑竹(版主)、大蝦(超級網蟲)、菜鳥(網絡新手)、美眉(妹妹)、烘焙機(個人主頁)、灌水(發(fā)帖子)、伊妹兒(電子郵件)等。字母和數字符號也是網民在網上交流中經常使用的具有語言意義的網絡字符,如MM(妹妹)、3KU(謝謝)、PMP(拍馬屁)、TMD(粗話:他媽的)、886(拜拜了)、7456(氣死我了)、5555(傷心地哭了)、56(無聊)、0001000(很孤獨)等等。表情符號是網民配合語言交流使用的表達情緒的符號,由鍵盤字符構成,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平淡無味的笑)、 “^_^”(表示瞇著眼睛笑)、“I-P”(表示捧腹大笑)、“:-)”(表示咧著嘴笑)、“:)-”(表示大笑)、“:-(”(表示不高興了)、“:-(*)”(表示惡心,想吐)、“:-P”(表示吐舌頭)、“;-)”)表示使眼色,拋媚眼)、“:-o”(表示哇塞,驚呆了)、“<@-@>”(表示醉了)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套網絡語言體系?一是為了彌補非語言信息缺乏的不足。網上交流以文字為主要渠道,它與現實中的語言傳遞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交流對象部分信息的缺失,因此網民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式詞語和符號,來傳達一些情感。正如唐·泰普斯科特在《數字化成長》一書中指出的:“由于高度個人化及互動式的文字溝通缺乏面對面的溝通或電話式語調等線索,使得他們(指使用者)在缺乏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語調、衣著及周圍的環(huán)境及其他相關情境資訊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必須受到ASC Ⅱ鍵盤的控制。新新人類開始利用各種新的字母組合、縮寫、字頭簡寫及造新字等方式在溝通時加入情境資訊、微妙敏感的線索及情緒等特征,創(chuàng)造出傳情達意的新式文字?!本W民在網上交流時,為了提高文字輸入速度,節(jié)約上網費用,對一部分漢語和英語詞匯或句子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出英文極簡縮略語、拼音極簡縮略語、數字代碼諧音語等等。另外,為了有趣(酷)而創(chuàng)造出一些標新立異的詞語、符號,以體現網民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也是網語產生的原因之一。
二、網絡語言的特點
(一)隨意性。網絡是一個虛擬空間,在這樣一種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較少受到規(guī)范的約束。網民在語言的使用上非常隨意,他們不講究用詞的準確、語句的通暢和會話的邏輯序列,在網絡語言中生造詞、病句、符號和漢字雜糅式表達、答非所問的斷裂式會話比比皆是,成為網民的習慣用法。
(二)個性化。網絡給了每個人張揚個性、釋放自我的獨特空間。網民大多數很年輕,他們具有反傳統(tǒng)意識,崇尚創(chuàng)新,比較愿意用顯得另類來張揚自己的個性以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網絡語言中有很多奇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三)口語化。網絡語言主要是網民在網上進行交流時產生的,雖然用書面文字的形式表達,但具有生活化、口語化的特點。網絡語言一般都簡短清新、明白易懂,像日常會話那樣不講究譴詞造句和嚴密的邏輯安排。
(四)語境化。一般來講,語言的意義只有在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夠被理解,離開了語境,或者難以理解,或者語意發(fā)生變異,這一點在網絡交流中更加明顯。在網絡語言中,一些詞語、符號和表達只有在會語情境中才能被理解,離開了情境它們往往會變成一堆無意義的字符。事實上,網民在交流情境中會隨時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詞和新式表達,從而使網絡語言千奇百怪、不斷衍生。
三、網絡語言的影響
首先,網絡語言對現有語言規(guī)范帶來了沖擊。
有人說網絡是肢解語言的地方,這話不無道理。網絡語言中充斥著大量的“離經叛道”的新詞和新式表達,造成了漢語使用的部分混亂局面。這一點在中小學生的語言使用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如今,在中小學生的日記、作文甚至試卷中,網絡詞匯已經屢見不鮮,常令老師和家長感到一頭霧水?!堕L春日報》曾經報道,長春市安陽小學的一位老師曾遇到這樣一道難題:一個11歲學生寫了這樣一篇“字母+數字+漢字”的大雜燴日記。日記開頭的一段話是:“昨晚,我的GG帶著他的恐龍GF到我家來吃飯。在飯桌上,GG的GF一個勁兒地對我媽媽PMP……”像這樣的語言在中小學生中相當流行,如果對此不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很可能對學生規(guī)范語言的學習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網絡語言對網絡交流秩序和規(guī)范產生了影響。
網絡語言隨意混雜,很多是在一些小范圍交流甚至私人交流中產生的,用到新的交流情境中常常令人費解,即便是一些超級網蟲也有很多不懂的網語,由此會造成網絡交流的無序和混亂局面,勢必降低網絡交流的效率。另外,網絡語言存在很多粗俗、骯臟的詞語,一些網民隨意對他人進行攻擊、謾罵,還有一些網民故意制造一些粗俗下流的黃色詞句,這些“語言暴力”“語言色情”現象污染了網絡空間,帶來的是更加嚴重的網絡語言道德失范問題。
四、對網絡語言的認識
網絡語言是一種伴生于網絡技術的文化現象。正如人類每一種新文化的興起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詞匯一樣,網絡語言也是網絡文化的必然產物。只看到網絡語言的負面影響而將網絡語言完全斥為文化垃圾和精神污染不免走向了一個極端,實際上,網絡語言已經在網絡生活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網絡語言是幾千萬網民使用的交流語言,我們必須正視網絡語言的客觀存在和現實合理性。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網絡語言,我們看到的是“語言的多樣化是語言生活的需要,網絡語言總的說來是鮮活的時代語言?!本W絡語言有傳統(tǒng)語言所不具備的個性化、生動風趣、語言風格寬泛、幽默等特點,這些都得到了網民群體的普遍認同。
既然網絡語言是有著現實合理性的客觀存在,那么尋找如何使用好它而不是消除它的辦法便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當下的關鍵是,如何對網絡語言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使之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問題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道德規(guī)范,二是語言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主要是加強網民的道德自律,建立網絡語言道德,倡導文明健康的網上交流。語言規(guī)范旨在引導網絡語言規(guī)范化發(fā)展,促進網民之間的有效和有序溝通。
對于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問題,語言文字專家們的態(tài)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研究探討”的過程,并且還編寫了一些網絡用語詞典,如《網絡時尚詞典》《中國網絡語言詞典》。辭書是語言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手段,能起到匡謬正俗的作用。編寫辭書對網絡語言進行規(guī)范有一個層次或場域的問題。網絡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虛擬空間,不能拿一些現實的語體語言的規(guī)范來要求網絡語言。因此,不是用現代漢語的詞法、語法對網絡語言進行整理和梳理,而是要為網民提供一個屬于他們的網絡用語指南,為準備上網交流的人提供一個參考。另外,編寫辭書對網絡語言進行規(guī)范,不是對網絡語言的照章收錄,這不僅是容量的限制問題,更重要的是以取舍來形成一種評價和引導。編寫辭書對網絡語言進行規(guī)范總體上應該介紹網絡語言中的一些鮮活的、有生命力的、網民普遍認可的新詞,由此來建立網絡語言的基本框架,推動網絡語言的良性發(fā)展。
(佘文斌,安微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山東方言精組與見曉組聲母的分合研究 王曉軍
一、山東自然地理和人文東西分布的差異對山東方言語言特征分布的影響
山東方言屬于官話方言區(qū)的中原官話、冀魯官話和膠遼官話的交界區(qū)。獨具特色的齊魯地域文化造就了山東方言,也長期影響著山東方言的發(fā)展和流變,并使山東方言打上了深刻的齊魯地域文化的色彩和烙印。
在山東地區(qū)社會及其方言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西部地區(qū)是山東政治文化的中心,相對東部來說比較開放,發(fā)展較快;東部則相對閉塞。山東省的這種政治、文化、地理、地勢和氣候的東西差異同樣也映射到山東方言長期性的東西差異變化上,使山東省東西兩區(qū)的方言呈現明顯的不同。
山東方言現象非常復雜,山東方言有共同的來源和相似的語音特征,內部一致性比較強,也有比較系統(tǒng)的類推關系,這是山東方言共性和一致性的反映,這種一致性反映了這一區(qū)域的方言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相互影響、同步演化的歷史。
山東方言經過長期的發(fā)展,與周邊地區(qū)方言不斷融合成為一種特點突出、內部具有相當一致性的方言,且共同特征具有地域上的連續(xù)分布性,山東各地不同方言特點的形成及其演變,又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差異性。
二、研究寫作的方法
利用潘悟云教授的漢語方言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TFD)作為本文研究的重要工具,選取了山東省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22個方言點,所選的方言點地域分布廣、數量多,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大批量語料進行定量分析,使山東方言的精組和見曉組聲母分合情況的研究更富于客觀性、科學性和真實性;對精組、見曉組聲母進行詳盡地描寫;共時和歷時的比較相結合進行分析,理清精、見、曉聲母的分合線索和分布。
三、本文的選點標準及材料來源
1.選點標準:山東方言東西差異很大,所以在選點時照顧到東西的不同,以便在對比研究時能夠得出不偏頗的、可靠的結論。
東部:榮城、牟平、煙臺、即墨、青島、平度、諸城、壽光、莒縣;
西部:淄川、利津、博山、郯城、新泰、平邑、濟南、濟寧、金鄉(xiāng)、寧津、德州、聊城、臨清。
2.材料來源:
本文所選的22個點都是從各地方言志中得到的,在此謹對山東各地方言志的撰寫者表示深深的感謝,沒有他們艱苦地調查、詳實地記錄、真實可信地分析,就不可能通過如此豐富的材料對山東方言進行全面而詳盡的分析與研究。
3.分析工具:
采用上海師范大學潘悟云教授的漢語方言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對山東省22個方言點的方言字表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對山東方言中古精組字、見曉組字的現代讀音進行歸類,得出三組聲母的分布線索,然后進行比較研究。
四、精組、見曉組聲母的分化與對立
山東方言東西部地區(qū)精組和見曉組聲母存在不同的分化,從精組細音和見組細音的讀音,精組洪音和見組洪音的讀音進行分析。
山東方言的精、見組聲母在細音前的分化是否相同東西存在著差異,精組在東部榮城、青島、莒縣、利津、郯城不論洪細都讀為ts;往西有分化,牟平、煙臺、壽光、淄川、博山、平邑、濟南、濟寧、金鄉(xiāng)、寧津、德州、聊城、臨清洪音前為ts,細音前為t ;即墨、平度的洪音為te,細音為ts;諸城、新泰的洪音為tθ,細音為t 。
(一)精組字讀音:
1.精組的分化條件主要是以后接韻母的洪、細為條件的。
表4-1-1:精組字讀音
五、精、見曉組的語音特征及地區(qū)分布
表5-1:山東方言古精、見、曉組聲母的語音特征及地區(qū)(王曉軍,上海電視大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