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迅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了更寬的道路。
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觀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輔助課件,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能主動、愉快地學習。再說,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將要學習的新課題和學習目標,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動物過冬》一課時,我作了這樣的設計:先出示教材中春季情景,畫面中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樹林里到處生機勃勃。接著播放深秋黃葉滿地,枯枝風中擺動作響的場面,配以“小樹”的聲音,“冬天快來了,小動物們都去哪里了呢?”以動畫形式顯現(xiàn)情境,隨后演示課題,引入學習目標,深深吸引住學生,為學習新課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
突破重點、難點
由于學生的生活范圍窄、見識少,有些知識的理解、難點的突破單憑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眼前有了活生生的情境,有了真切的感受,他們就會有表達的欲望,再加上教師適時點撥,就水到渠成,一些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例如,《山雨》一課,要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雨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先播放自己精心錄制的音樂,隨著樂曲響起,讓學生閉目聆聽、辨識、品味不同的雨聲,使學生的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化抽象為具體
小學生閱歷有限,往往在理解和領會教材中概括性描述的內容或語言凝練、內涵豐富的文字時,有一定的困難,有些學生因此失去興趣和信心。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這些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例如,在進行《可愛的草塘》的教學時,學生讀到“近處的呈淺綠色,遠一點的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那么遼遠的意境是學生憑空想象不出來的,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再現(xiàn)草塘的美,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啟發(fā)想象力
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通過想象活動的展開,觀察的客體便會帶著主觀的想象,在兒童的眼前呈現(xiàn)出美麗鮮艷、生動形象的畫面,顯得特別豐富。教學時,教師合理運用“形、聲、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效地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秋葉》的作文教學中,我在屏幕上出示許多植物的圖片,它們的葉片形態(tài)各異,各有各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按順序進行觀察,由整體到局部,使學生做到了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頓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被激發(fā)了,學生就會有表達的欲望。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精心制作選擇、合理運用適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并把握好運用的時機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就能不斷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使語文教學得到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