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煙草伴著吸煙舶來閩越,又從八閩撒向九州,故國人的旱煙管與旱煙盒的產(chǎn)生亦以閩粵為天下之先,晚明嘉靖萬歷年后,閩人對旱煙盒的雕作已十分講究,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間賞用工藝品。
近日余偶得閩南黃楊木雕旱煙盒一枚。該旱煙盒為雙長貫耳襻,呈六方坡頂氈房形,從盒底至蓋頂端,僅高4.9厘米。因其浸淫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想必曾為古代文人學(xué)士所攜用。
古人以細(xì)膩的刀法,于這寸盈盒周滿工雕琢著精彩的紋飾。盒蓋上端淺雕出四層疊加覆蓮瓣坡頂。蓋前后四斜面的菱框內(nèi)各鐫刻一朵圓瓣或尖瓣小花。盒身斜側(cè)的四方長框中浮雕一組四季名花,分別為含嬌滴露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蓮;凌風(fēng)斗霜的傲菊;冰肌玉骨的寒梅。四花象征著春夏秋冬,又道出正直文人貴而不迂淫,貧寒不倔媚的秉性。
盒身正反兩面主框里,鏟地浮雕著兩則元明小說中的典故,正面雕西游記中悟空牽著被降服的小白龍蛻變的白龍駒,向手持禪杖,打坐入定的師傅唐僧訴說降妖之艱。盒蓋正面雕綬帶纏繞的兩卷經(jīng)書,上下圖聯(lián)蘊欲取西天真經(jīng),須赴湯蹈火,歷千難萬險(見圖一)之涵義。
盒另面是一幅水滸傳中景陽岡打虎的畫面。盒面上琢躍出威猛的武松在崗巒的山松下,一手掄哨棒,一手死死按住向他撲躍掃尾而至的猛虎額頭,作殊死搏斗狀。其上部鐫刻飄帶系懸的一葫蘆酒壺,點出武松酒后醉拳蓋世無雙(見圖二)的英勇氣概。
盒兩側(cè)各雕一條從天而降,著地后又迂回仰首的纏柱祥龍通貫繩襻。古人常喻盒蓋為天,盒身為地,此盒以龍柱耳襻貫通天地,似為盒面主圖作鋪墊概括,意即龍的傳人立于天地之間,當(dāng)無畏于世上的一切邪惡。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