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試一結束,我便對自己說:“這個夏天充滿了矛盾,對我而言。”
班主任在考試結束1分59秒之后,分發(fā)志愿表時說的一句“回去仔細考慮,假期結束后再交上來”點中了我心中的矛盾。
我真的不知道,是該放棄愛因斯坦的不懈思考,還是遺忘小平的一國兩制。
我是愛好理科的。如果有時光機器,我就會回到過去,同牛頓一起討論由一只蘋果而引發(fā)的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探索,同阿基米德一起觀察浴室中那只漂浮的玻璃杯,同伽利略一同站在比薩斜塔上看兩只鐵球的墜落……
可是,我也憧憬那浩瀚的文學海洋。在雨果筆下那布滿陰霾的天空下落淚;在鴨綠江邊,為世界的和平而朗誦放歌;在安徒生的童話中,審視人性的善與惡;在雨巷里,為夢中的情人唱歌……
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十分珍惜的。
《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的時候,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換句話說便是:上帝只會為你打開一扇門或者一扇窗,而不是兩者都打開。
坐在橋欄上,我勉強擠出一絲微笑,然后百無聊賴地在空中拋出幾片花瓣,看它們自由地飄落,毫無扭捏。忽然,我想起了兒時的游戲,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于是,不自覺地拿起兩支筆,像兒時一樣,在紙上玩起來。畫完,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兩只手畫出的竟是一樣的圖形。
不甘心,再畫,結果要么都是圓,要么都是方,要么就是兩個不倫不類的不規(guī)則圖形。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我怎么也做不到。
一個人有兩只手,卻只有一個大腦,我不是神,所以我并不是萬能的。在方與圓之間我只能選擇一個,這就是所謂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吧。
我用手撐著下巴,聽著知了在樹上鳴叫,不知所措。方與圓,理科與文科;方還是圓,理科還是文科。
一天晚上,母親突然問我今后要過何種生活,是做那噴薄而出的朝陽,還是做那柔和飄逸的細柳。
我一時無言以對。的確,這個問題我以前并未仔細地想過。我癡癡地望著靜穆的夜空,然后說道,也許我愛后者多一點。盡管轟轟烈烈是那么壯美且那么充滿活力,但那安靜而淡雅得如同細水長流似的寧靜生活才是我更愛的。
母親只是笑了笑。
理科與文科,我的方與圓。方,理科;圓,文科。
那個夏天,我終于還是決定了,然后是一陣莫名其妙的憂傷,那憂傷與一片散發(fā)著書香的葉子,一同飛向遠方。
方,還是方;圓,還是圓。兩者終究還是被分離了。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學生】
點評
選文科還是選理科?面對這個兩難抉擇,小作者通過唯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矛盾的心理歷程。小作者把選科比作“小時候的游戲”——一手畫圓,一手畫方,既生動、形象、貼切,又顯得頗有情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文生動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很值得我們學習。
【指導并置評:陳玉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