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日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率領82名遠征戰(zhàn)士乘“格拉瑪號”游艇在古巴登陸5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也是古巴革命武裝部隊建軍50周年。古巴宣布將隆重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由于卡斯特羅的健康原因,祝賀他80壽辰的活動也將推遲到這一天舉行。
在古巴任中國駐古巴大使期間,我曾應古方邀請訪問了格拉瑪省,專程參觀了“格拉瑪號”登陸地點科羅拉多地區(qū),見證了半個世紀前卡斯特羅率領的一批古巴熱血青年追求正義和光明的壯舉。
只要我們進入我們就會勝利
科羅拉多位于古巴的南海岸,距省會巴亞莫市約100公里。革命勝利前,這個邊遠地區(qū)人煙稀少,經濟十分落后。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這里的經濟及其基礎設施建設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成片成片的椰樹林高聳挺拔,蔚為壯觀;公路兩旁的芒果樹掛滿了紫紅色、金黃色的果實,十分誘人;遠處的甘蔗田一望無垠。目前,這個地區(qū)已成為格拉瑪省重要的農業(yè)和熱帶水果種植區(qū)。
具有歷史意義的格拉瑪紀念館就坐落在海岸邊,這是一座面積不大,平頂、一層水泥結構的建筑物,一面古巴國旗高高飄揚在它的上空。在幾個不大的展廳內擺放了一些當年遠征者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和歷史照片,布局簡潔、莊重。一進展廳,迎面墻上有幾行手寫的文字,背景是遠征軍登陸后的行軍轉移路線圖。文字是“只要我們出發(fā),我們就能到達;只要我們到達,我們就能進入;只要我們進入,我們就會勝利——菲德爾·卡斯特羅?!边@些話是卡斯特羅率領遠征戰(zhàn)士從墨西哥出發(fā)前為激勵斗志而講的,同時也表達了他對這次行動的必勝信心。
1956年11月25日凌晨,卡斯特羅率領82名戰(zhàn)士從墨西哥東海岸斯圖潘港啟程。加勒比海地區(qū)的11月已進入禁航季節(jié),海面風大浪高,“格拉瑪號”同風浪搏斗了整整7天7夜后,于12月2日凌晨靠近古巴南海岸。由于迷航和燃油耗盡,“格拉瑪號”未能按原定時間在尼克羅村碼頭靠岸,而是在科洛拉多灘涂的一片沼澤地擱淺了。這里離陸地還有幾百米的距離,前面是一人多高、望不到盡頭的紅樹林,粗壯的樹枝樹根盤繞交錯,密如蛛網,腳下是齊腰深的海水和泥潭??ㄋ固亓_就是從這里邁出了革命的第一步,揭開了古巴革命的新篇章。
革命勝利后,為了便于游人參觀,當地政府在這里修建了一條1300米長、1米寬的水泥小路,從紀念館門前一直通向游艇擱淺的地方。在小路的盡頭還修建了一座水泥平臺,中間豎立著一個圓錐形紀念碑,上面鑲嵌著刻有字跡的銅牌,銅牌上的銘文是:1956年12月2日,格拉瑪號在此登陸。
12個人和7支步搶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羅領導的攻打蒙卡達兵營的行動失敗,在法庭上他發(fā)表了著名的自我辯護詞“歷史將宣判我無罪”。1955年7月,卡斯特羅及其戰(zhàn)友被特赦釋放出獄流亡墨西哥后,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xié)助下,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他們的跟蹤和監(jiān)視,對這次遠征行動,美國合眾國際社也很快做了報道。古巴當局獲悉后加強了海上封鎖,嚴陣以待?!案窭斕枴痹诤0稊R淺后即被政府軍的巡邏艇發(fā)現,遠征者不得不冒著敵機的掃射、轟炸,涉水登陸;上岸后又遭到政府軍的圍追堵截,隊伍被打散。戰(zhàn)斗中,17名戰(zhàn)士被俘,許多人慘遭殺害和失蹤。事先他們約定,分散突圍后在馬埃斯特臘山地區(qū)一個叫“五棵棕櫚”的農場集中。在當地農民的協(xié)助下,至12月21日,卡斯特羅與陸續(xù)到達的勞爾、阿爾梅達、格瓦拉等人會合, 12人僅有7支步槍。見到自己的戰(zhàn)友,卡斯特羅興奮不已,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還有12個人和7支步槍,這足夠了。我們可以贏得戰(zhàn)爭?!?004年6月的一天,勞爾曾到使館做客,我同他談起這段往事時,他深情地回憶了這段史實,并感慨萬分地說:我們當時的處境非常艱難,面對的敵人又如此強大,聽到菲德爾的這些話,我想他“瘋了”,但歷史證明他是正確的。
經過簡單休整,在25日夜,12位遠征軍戰(zhàn)士加上幾位當地農民共18人,帶著7支步槍離開農場,向馬埃斯特臘山進發(fā),起義軍就這樣誕生了。
向政府軍打響第一槍
“格拉瑪號”遠征者遭到“圍殲”的消息在全國迅速傳開。為配合這次登陸行動,由古巴革命早期另一位重要領導人弗蘭克·派斯領導的圣地亞哥暴動也遭到殘酷鎮(zhèn)壓。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向全國宣布:遠征軍已被全殲。
為粉碎敵人的謊言,卡斯特羅決定采取一次軍事行動,襲擊政府軍設在拉普拉塔河口的一處營地。拉普拉塔河口位于圣地亞哥省西南部馬埃斯特臘山腳下,三面環(huán)山,一面直通大海。營地位于河北岸,扼守著這帶山區(qū)惟一的一條沿海公路及通向馬埃斯特臘山的幾處要道。戰(zhàn)斗于1957年1月17日凌晨2時打響,擊斃和俘虜敵軍10多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和補給品,起義軍戰(zhàn)士無一傷亡。
如今,這座兵營已成為紀念館,供后人參觀。紀念館為茅草屋頂,木制結構,有兩個展室,里面擺放著一些歷史照片和珍貴實物。在一面墻上,掛著一幅根據勞爾·卡斯特羅當年戰(zhàn)地日記繪制的這次戰(zhàn)斗的軍事部署圖。
襲擊拉普拉塔河兵營的戰(zhàn)斗雖然規(guī)模很小,但卻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鍛煉了隊伍,粉碎了敵人的謊言,宣告了起義軍的存在。戰(zhàn)斗結束后,卡斯特羅率領這支僅有20多人的隊伍向馬埃斯特臘山深處進發(fā),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兩年多的游擊戰(zhàn)爭,革命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在其他革命組織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1959年1月1日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統(tǒng)治,取得了全國性的勝利。
“沒有格拉瑪號登陸,就沒有古巴革命勝利”
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羅率領“格拉瑪號”遠征者在古巴的登陸是繼1953年7月26日他領導的攻打蒙卡達兵營失敗后采取的又一次重大軍事行動,標志著由卡斯特羅領導的、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反獨裁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同時也標志著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前身——起義軍的誕生,是古巴革命史中可歌可泣的重要篇章。
2004年10月1日晚,卡斯特羅出席了在中國使館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5周年招待會。他于晚8點15分抵達,凌晨1點30分離開,在使館停留了5個多小時,興致極高,談興甚濃。當我談起不久前曾應邀訪問“格拉瑪號”登陸的地方時,他滿懷深情,滔滔不絕,用了一個多小時講述了那段歷史的許多細節(jié),在場的使館同志和古巴其他領導人傾心聆聽,沒有一個人插話。他最后說:“沒有格拉瑪號登陸,就沒有馬埃斯特臘山的斗爭,沒有1959年古巴革命的勝利。”
(作者系前中國駐古巴大使)
(本文責任編輯: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