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是溝通學校和家庭的橋梁,但目前我們對家長會的研究是不夠深入的。一直以來,家長會的面貌始終停留在以班為單位的、由班主任唱主角的“報告會”形式上。近兩年,筆者對家長會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淺顯認識。
一、家長會的目的、作用
家長會是學校、老師、家長相互交流信息,達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學生目的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家長會,教師能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狀況,家長也能了解到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家長會為家長配合學校進行家庭教育提供方向性依據(jù),是教師、家長共同研究,尋求互相配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二、家長會的現(xiàn)狀及分析
目前,我們常見的家長會基本上還是教師的“一言堂”,也不管家長是否喜歡聽,更不認真研究所說的是否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用。下面是筆者列舉的當前學校家長會的一些現(xiàn)狀:
(一)現(xiàn)狀一:家長會變成“告狀會”
家長會上,常見任課教師或班主任向家長介紹學生近期情況時,對那些學習差的學生反復點名,再三強調、批評,把一道道罪狀呈現(xiàn)給家長,讓家長回去后幫著“教育”。被當眾批評的學生的家長在教室里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學生一樣,一面聽著劈頭蓋臉的教訓,一面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因此,家長會氣氛往往總是那么嚴肅,老師們板著臉,孩子的父母也很難見到笑容,好像在對學生作缺席審判似的。而此時教室外一直提心吊膽的孩子,毫無疑問已經(jīng)感覺到:“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筆者在本班的一項調查中發(fā)現(xiàn),被調查的60名同學中,56人不希望開家長會,有2人表示無所謂,只有2人表示贊成。而且有79.1%的男生表示家長會后挨過打挨過罵。這說明,家長會象上述那樣開,顯然是不合適的。父母在家長會上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心理失衡,會將不滿的情緒不夠理智地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影響教育效果。
造成上述這種家長會的原因,筆者認為,首先是因為老師們生活在“考試指揮棒”的陰影下,如果孩子課堂表現(xiàn)不好,學習成績不佳就會給教師帶來沉重的思想壓力;而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規(guī)定又給教師的管理、教育套上了“緊箍咒”。無形之中,教師把這種壓力發(fā)泄在家長會上,寄托在家庭教育上,期盼家長“嚴厲”教育孩子。
(二)現(xiàn)狀二:家長會變成“新聞發(fā)布會”
家長會往往在考試后召開,于是家長會往往變成了向家長公布學生考試成績的新聞發(fā)布會。教師不惜占用大量時間,向家長宣讀每個學生本次考分、上次考分、進步幅度和其在班內同學中所排的名次等。這樣全班五六十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四五項數(shù)字需公布,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教育效果不佳。家長會后,很多家長知道自己孩子考得不好,回家后對孩子不是訓斥就是打罵。即使考得不錯的學生,也往往逃脫不了家長的嘮叨:“人家某某這次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8分?老師說你最近有點松懈,該加把勁了!某某都當班干部了,你也得努力!”長此以往,使多少學生心理上蒙上了陰影。于是,一開家長會就出現(xiàn)謊言:把家長會的通知“丟了”,或者“忘了交給家長”。要么就是“爸爸出差,媽媽請不下假來”之類。有的孩子甚至請人冒充家長開會或在試卷上簽字等。對家長會的懼怕促使了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在這樣的家長會上,信息的交流是單向的,即校方向孩子的父母單向傳遞信息,家長只有聽的可能。家長在家長會上變成了“錄音機”。造成這種單向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學校領導及教師均以教育者自居,認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無知的,至少是比教師要差些。
(三)現(xiàn)狀三:家長會變成“培訓會”
家長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的水平。為此,一些學校利用家長會對家長進行理論培訓。培訓常常由校領導向學生家長灌輸怎樣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或請專家作有關教育孩子的報告等等。結果,領導講了不少,報告聽了很多,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卻不多,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家長對家長會的作用產生了懷疑,失去積極性。這種家長會出現(xiàn)的原因是學校忽視了家長的心理特點和真實需要。
三、家長會改進策略研究
家長會是學校同家長聯(lián)系的一種方式,而召開家長會的目的在于促使家長與教師相互理解、配合,使學校和家庭圍繞孩子健康發(fā)展撥動同一根“琴弦”?!督處煼ā分赋觯骸皩W校、老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因此,新時期的家長會應該更多地為家長解除教育困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供幫助,為教師了解學生、研究教育學生的有效途徑提供幫助;家長會應當是為孩子共同計劃未來的會議,應該是家校之間的一座連心橋。以下是一些改進家長會的具體方法和操作方式:
(一)互動式
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來。家長會召開前,學校由各班以書信的形式把學生的在校情況郵寄給家長。然后,根據(jù)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聘請教育專家或有經(jīng)驗的老師與家長們同堂互動,面對面地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遇到的問題?;蛘?,邀請部分家長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與眾家長們互動交流,達到互相啟發(fā)的效果。這種方式針對性較強,每個家長都能有所收獲。
(二)門診式
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例如:有些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非常好,但回到家里表現(xiàn)卻天差地別,令家長深感頭痛,不知所措。
教師往往擁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方面的育人經(jīng)驗。他們的經(jīng)驗是從實踐中得到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筆者認為,圍繞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利用學校教師自身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學??蓪⒓议L會改成“教育門診”,分數(shù)學、語文、英語、心理、生理、政策咨詢等多個門診。在每個“門診”安排3至6名優(yōu)秀教師。采取以教研組為單位,側重探討、解決問題?!皶\”的教師不僅要有本班的,還要有整個學科的任課教師,這樣有利于全面查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形式的家長會重點突出為孩子“治病”,為家長解痛。對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顯著的效果。
從我校去年開設“教育門診”的情況看,效果很好,前來咨詢的家長非常多,其中也有外校學生家長。每個“診室”一上午接待家長人數(shù)多達200余人。家長反映的問題比較多,積極性也很高,這樣,家長會的作用就發(fā)揮出來了。
(三)網(wǎng)上交流式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多數(shù)孩子家長時間觀念、工作責任心越來越強。如筆者所在學校,地處濟南城區(qū),80%以上的孩子家長都在單位上班,對自己的工作非常珍惜。而他們的工作同教師幾乎沒有時間差,開家長會時,不是說沒時間來就是找老人代替,給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帶來不便,影響了家長會的效果。為此,學校利用網(wǎng)絡,在各班建立了班級網(wǎng)頁開展家訪和交流,成為家長會走向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形式。這種特殊方式的家長會既可以突破時間上的限制,又可以避免面對面交流出現(xiàn)的“難為情”,受到上班族家長喜愛。
(四)對話、展示式
就一兩個突出的問題進行親子、師生、教師與家長的對話;展覽孩子的作業(yè)、作品、獲獎證書或學生的現(xiàn)場演出等。讓家長在對話中、班級背景中了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以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這種方式有利于加強家長孩子、教師家長之間的理解,消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
以上家長會的四種形式,是筆者在學校的實際工作中經(jīng)過摸索、實踐得到的認識。在應用時,可根據(jù)學校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交叉進行。總之,無論何種形式的家長會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會應該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使它在我們的教學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出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