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闡述:“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毆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币虼耍覀儽仨氄暚F(xiàn)實,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大力促進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下面,我想談談自己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網絡提供了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
中文網絡教育資源與日俱增,也有了一定數(shù)量以語文教學為主題的教育網站。過去語文教師中只有極少的先行者費時、費力、封閉式地制作課件。這將由于網絡環(huán)境中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富和開放而得到根本的改變。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結合學校的硬件環(huán)境,自由地選擇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資源。從學生角度看,網絡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隨著計算機網絡在中小學的口益普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圖文、音頻、視頻資源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離不開學生對于資料的收集、分析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ヂ?lián)網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時空性以及共享性的特點,無疑非常適合語文研究性學習。
網絡創(chuàng)設了新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新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主要指教學中所使用的課堂教學網絡討論系統(tǒng)。在原來的課堂教學條件下,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受到諸多限制。在課堂教學網絡討論系統(tǒng)中,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雙向性,教師對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情況了如指掌。通過分析,教師就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全班學生的興趣點,并且發(fā)現(xiàn)哪一位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有新鮮的觀點和想法,從而選取下一步討論中發(fā)言的學生。特別是由于沒有面對面的顧慮、拘束,對于那些比較靦腆或不善于“說出”自己觀點的學生,網絡給了他們亮出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間。課堂不再是少數(shù)精英巡展的舞臺,而是使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自我的地方。對于學生比較有特色的觀點,教師還可以保存下來,上傳到教學網站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網絡環(huán)境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隨著網絡信息交流的不斷普及,在網上交談、發(fā)表文章的網民正在不斷地增多。他們在遣詞造句行文方面,正在自發(fā)地形成一種網上語言的新格局,而這種新興的語言形式也正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與網絡共同成長的年輕一代的語言系統(tǒng)甚至思維方式。那么,擔負著語言,文學知識傳播和人文教育雙重重任的語文教學當然應該“與時俱進”,嘗試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發(fā)具有時代特征的新的教學資源?,F(xiàn)今網絡交流語言的“粗痞化”和“過簡化”對正在建立正規(guī)、標準的語言觀的中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中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的普遍性和無序性,迫切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規(guī)范,也促使語文教育者必須嘗試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發(fā)教學資源。要從紛繁蕪雜,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中開發(fā)教學資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過程。在現(xiàn)有條件下,我們可在了解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內容的基礎上把這類課程設定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材料。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語言觀,甚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