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在學習中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激素”,是學生主動學習和進行探索的重要前提?!皼]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烏申斯基語)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首要的是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領悟到:懾人的人格魅力,過硬的專業(yè)素質以及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必不可少的“三步曲”。
一、用教師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讓學生喜歡你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素養(yǎng),包括禮儀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心理健康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等。教師,是為人師表的職業(yè),這就約束著教師的著裝必須是整潔、端莊、樸素、大方。男教師最忌諱邋遢,滿嘴煙酒味,女教師不應該濃妝艷抹、奇裝異服、怪發(fā)型。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得體,課堂上應該富有激情,語言應該幽默風趣,盡可能做到聲音抑揚頓挫,有跌宕、有起伏、有高潮,避免平淡無味。因為教師的肢體語言、聲音聲調、飽滿的情緒都能讓學生受到感染,使他們活躍起來,推動課堂雙邊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友好關系,努力營造一個師生互動、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信任學生,學會贊美、學會鼓勵、學會欣賞、學會包容,而不是采用“兇”、“罵”等訓斥的手段給學生以嚴厲的批評、諷刺和侮辱,誰學會了賞識和贊美,誰就會點亮一個熱騰騰的希望。—個優(yōu)秀的教師更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導航者,懂得心理學,并根據(jù)學生身心的不同發(fā)展階段,適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疏導,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還應該是博學的,因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職責需要教師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只有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做到“學高”,具備了獨特的知識魅力,才能真正稱之為“師”,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教師具備了和譪、慈善的親和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駕御課堂的能力,做到嚴中有慈,威中帶親,再加上教師雄厚的知識底蘊,就自然會受到學生的愛戴、贊賞、敬仰、喜歡,也就會自然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一旦學生喜歡了你,也就會喜歡上你的課??梢?,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激發(fā)學生學史興趣的第一步。
二、用過硬的專業(yè)素質感召學生,讓學生喜歡你的課
常聽學生說起誰的課最不愛上,問之原因,學生說,上課時沒激情不說,就按書上內容按部就班地講,連順序也不變,堂堂如此,乏味!的確,歷史原本是活生生富有趣味的,但教科書將歷史的枝葉砍掉,剩下一些主干,就變得有點枯燥了,學生往往對歷史課采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逃避。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專業(yè)上狠下工夫,廣泛攝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認真?zhèn)浜妹恳惶谜n,而且要具備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處理的能力,即能夠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避免照本宜科。如我在講述《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課時,把《新思潮的萌發(fā)》一節(jié)提到本課,把它作為鴉片戰(zhàn)爭的第四個影響。再如,講述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馬上講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自然過度到太平天國的北伐、西征和東征,而把《天朝田畝制度》這個文獻放到最后再講。這樣,既考慮了歷史事實的完整性,也達到了教學過程的銜接性,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上好了一堂課還遠遠不夠,教師必須“以課備章”、“以課備全書”、“以課備高考”,也就是說,要有足夠的能力駕御整套教材,吃透教學大綱和高考大綱。所以,能否上好每—節(jié)、每—章、每一單元、每一專題的復習課,是考察教師分析、歸納、比較、整合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衡量教師專業(yè)水平高低的標尺。此外,教師的板書也不容忽視,那是—個人的“門面”,也最容易為學生所效仿。漂亮、工整的板書如同一幅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陶冶學生性情,而過硬的專業(yè)水平就是—把鑰匙,能輕而易舉地打開學生學史興趣的大門。
三、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和歷史學習的主動探究者
課堂上,除了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外,我還大膽放手讓部分學生輪流做“老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其他的學生上課,當然,這需要學生課后大量素材的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幫助以及師生的互評和教師的查缺補漏。這樣做,不僅增強了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心和勇氣,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書寫、與人交流能力的鍛煉,更是以一種新穎的方式活躍課堂、吸引學生,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主動探究學習的好習慣。
為了訓練學生的快速記憶力,我每堂課都要進行“快速記憶訓練”,每次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識記剛講完的新知,所有的學生都會全神貫注,課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在短暫的寂靜后,是爭先恐后的舉手。尤其是所謂的“后進生”在這一訓練中一點也不遜色,因為他們用“心”投入進去了,再適時地給予鼓勵和贊美,學生的積極性越發(fā)高漲。一堂課設置幾個如此的訓練,學生始終在緊張刺激與活潑放松的氣氛中接受著賞識教育,還有誰“敢”趴著睡覺呢?有的學生甚至為了“表現(xiàn)”自己,總是偷偷地預習,誰又能否認“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還經常教給學生一些學習小竅門兒,如“卡片式學習法”就是最受用的一種,就是讓學生把應該識記的歷史時間、人物、史實、評論等寫在卡片上,用茶余飯后的零散時間看一看,看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記住了。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而且學生花極小量的時間去復習卻能收到最佳效果,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yè)繁重的負擔,學生怎能不對你“刮目相看”?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筆者不能一一列舉,因為新鮮,學生樂于接受,因為刺激,學生融入其中。美好的時光人們總是嫌其短暫,正是由于學生課前的渴望、期盼,課堂上的投入、參與,原本枯燥的課便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回報我的則是多年來一直領先的教學成績。我卻依然繼續(xù)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和大家共勉。
(責任編輯: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