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路一只是張榮坤的行賄對象之一,根據(jù)相關部門通報的信息,張行賄目標有20多人。張榮坤儼然成為上海社保串案的關鍵人物。
9月28日,新華社發(fā)布消息,“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孫路一同志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協(xié)助組織調查”。
今年53歲的孫路一是學者型官員。1997年,孫任上海行政學院副院長,由此青云直上:1998年1月起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上海市人事局局長,2004年2月任現(xiàn)職。
與孫路一相熟的政府人士介紹,孫“辦事干練,相當?shù)驼{”,因此當上海市一些官員得知孫落馬的消息時,非常驚訝。
據(jù)相關部門通報的信息,孫路一落馬緣由是“受賄”,向孫行賄的則是引爆上海社保案的“不法企業(yè)主”張榮坤。
孫路一只是張榮坤的行賄對象之一,根據(jù)相關部門通報的信息,張行賄目標有20多人。張榮坤儼然成為上海社保串案的關鍵人物。
張榮坤“兩宗罪”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貸款富豪”張榮坤的面目日益清晰。
在通報上海官員案件時,有關部門提到張榮坤涉嫌兩宗罪名,一為詐騙,一為行賄。
目前尚未獲悉張榮坤詐騙罪名的緣由,但早在一個月前,《21世紀經(jīng)濟報導》報即從熟悉本案人士處獲得消息,張當年發(fā)行企業(yè)債時涉嫌欺詐。
張榮坤旗下福禧投資的公開財務資料中,均沒有提及張共有36.5億社保資金貸款(至案發(fā)之前歸還2億),而且所謂沸點投資向福禧投資注入的34.5億資金,其實來自社保資金。
盡管張榮坤實際上負債累累,但還是在隱瞞上述事實后發(fā)行了10億元短期融資券,成為首家發(fā)行企業(yè)債的民企?,F(xiàn)時這批債券已被評級機構降為最低級別“C”級。
至于張榮坤行賄,已牽出包括祝均一、秦裕、孫路一等一眾官員。
事實上,張在上海的第一次收購,即收購上海路橋時已為4年后的驚世大案埋下禍根。
據(jù)相關部門通報的情況,當年張榮坤因自己缺乏收購資金,曾向市領導寫信求助。此后,市相關領導許以社保資金,而執(zhí)行者秦裕、祝均一也因此獲得“好處”。
祝均一涉嫌受賄已被廣為報道,而秦裕的胃口與之相比更不遜色。
據(jù)稱,秦裕擁有5套住房,計936平米,與他的工資收入不對稱。此外,除住房問題外,秦裕還涉嫌收受其他賄賂。
除違規(guī)使用社保資金外,張榮坤收購上海路橋的價格與程序都不正常。
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于2002年12月12日出具的《產權轉讓交割單》顯示,上海路橋99.35%股權總資產為37億元。有關部門通報,某領導曾干涉轉讓價格,將價格壓至32億,并且要求有關部門在一周內辦妥手續(xù)。
2002年4月30日,該項收購被上海市政府通過。張榮坤于2002年年末寫給有關方面的情況說明中還提到,2002年3月26日簽約儀式,當時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出席。
上海電氣案升級
張榮坤因社保資金和公路收購賄倒一眾官員之余,又牽出了上海電氣集團。
2004年3月份,上海電氣集團多元化改制,引進了5名戰(zhàn)略投資者。除了上海本地的申能和寶鋼外,還有3名是民營企業(yè)。
其中斬獲最多者正是張榮坤的福禧投資,以10億元獲得電氣集團8.15%股份,在上市后這部分股份升值至27億元。
由于這筆包賺不賠的交易輕易落入張榮坤之手,市場多猜測其間不乏經(jīng)辦人個人的利益輸送。
作為上海社保串案的一個分支,上海電氣董事長王成明一案并沒有得到最多的關注,但有消息表明此案已于最近已升級。
9月27日,也就是孫路一被抓當日,有相關人士與本報記者取得聯(lián)系并聲稱,電氣集團另一家民營股東明園集團也遭受調查,有關部門于當日前往該公司查賬。
據(jù)該消息人士介紹,明園集團董事長已有半個多月不見蹤影,似乎早有預感。
明園集團董事長李松堅,2004年即被列入福布斯富豪榜,身價為0.85億美元,位居185位,公司主業(yè)為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
明園集團是最后一位參股上海電氣的公司。該公司于2004年2月23日注資9200萬元,臨時成立了“汕頭明光投資有限公司”,專門用于對上海電氣的股權投資。
消息人士透露,明園集團在入股電氣集團之前,對入股價格似乎就已心中有底,而王成明也曾前往該公司考察。
明園集團的主業(yè)是房地產,與電氣集團的主業(yè)沒有太多關聯(lián),但最終卻和張榮坤一樣,成功參股。在上市后這筆股份同樣獲得不菲增值。
早前明園集團相關高層曾向本報解釋,明園集團在汕頭時主要是做工業(yè)。但本報從明園集團的工商資料中看到,明園集團1994年到上海之前,在汕頭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起家,主要做跟房地產相關的建筑材料、裝潢材料等,并無名氣。
此外,2001年,明園集團從上海電氣集團拿到了第一塊地,該地塊是上海電氣集團下屬的上海造紙機械總廠用地—當時造紙機械廠破產,這塊土地通過法院的拍賣程序進入市場,并成為后來的“明園森林都市”項目—李松堅夫婦憑此奠定了在上海房地產界的一席之地。
新黃浦案情明朗
根據(jù)相關部門通報的信息,新黃浦集團董事長、總裁吳明烈也陷入社保資金案。
吳明烈在2005年左右,以新黃浦的名義,從上海社保獲得貸款,但該筆資金卻立即被轉給華聞投資公司,該公司正是利用該筆資金完成了對新黃浦集團75%股權和上市公司新黃浦18.18%的收購。
有資料顯示,當時這筆社保資金共有10億元之巨。
為了獲得這筆資金,幫助該公司完成新黃浦集團的收購,這其間又夾雜著腐敗行為。
在此之前,新黃浦集團的改制也不乏疑點。根據(jù)新黃浦集團提供給上海市工商局的財務報告,2003年底,其凈資產為22.1億元;2004年底凈資產為19.37億元。但在改制轉讓時,即2004年9月30日,新黃浦集團凈資產評估值卻僅為12.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