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智
在四川漢源的大渡河峽谷,古路村所在的危巖嶙峋的一處絕壁頂上,生活著一百余戶人。由于千仞絕壁上的出入之“路”,如登“天梯”,所以當?shù)厝诵蜗蟮匕压怕反宸Q作“天梯人家”。
絕壁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絕壁頂上沿大渡河綿延二三公里的坡地兩側(cè),是深達2000米的深壑。數(shù)百年來,“天梯人家”就在這塊有限的狹長坡地上,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存環(huán)境抗爭著,過著相對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山路崎嶇艱險,當?shù)乩习傩諡榱松?,往往將小牛犢背上山養(yǎng)大,用于耕作。但牛長大后,卻從此再也無法下山了。
歷經(jīng)千辛萬難來到古路村后,我采訪了村里的小學。古路村小學由兩三間青瓦房子和只有一個籃球架的泥地操壩組成,有59名學生,這幾乎就是全村的全部學嶺兒童了。教師是40歲的申其軍和23歲的尚曹蓉,均是當?shù)厝?,作為民辦教師,他們每月都能拿到兩百多元的工資,這在人均年純收入不足300元的古路村,已是相當高的收入了。
非常不巧,由于這個時季正是當?shù)卮翰ビ衩椎臅r候,學校已在幾天前放了農(nóng)忙假了。不過在學校的操壩上,不少年齡較小的孩子正在那里玩“捉小雞”的游戲。當我問他們長大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時,令我吃驚的是,沒想到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說,“到山下去看火車”,“坐火車”,“開火車”。
原來,成昆鐵路從山下的深峽經(jīng)過,甚至就在他們家地下的隧道中穿過,孩子們常常聽到火車的“嚎叫”,但卻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火車,所以,火車便成了他們內(nèi)心的一道情結(jié)。不僅是孩子們沒有見過火車,這里的好多老人和婦女都沒有見過火車。
盡管條件很差,但村里人十分重視娃娃的教育?!罢J字、讀書,希望娃娃今后能到外面去生活?!薄@或許就是村民們最樸實的想法和對未來生活的寄望。
由于學校只有兩個老師,只好各分三個年級進行復式教學。自己動手為學校做籃球架的申老師感嘆著說:“艱苦的條件我們可以想辦法克服,但在教學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無法很好地開拓孩子們的視野和想象力;由于與外界幾乎沒有溝通,孩子們甚至無法理解在公路飛馳的汽車,無法理解可以住很多人的高樓大廈。即使每天都能聽到火車汽笛嘶鳴,但無法想象那山下‘鐵龍的叫聲怎么會那么大,跑得那么快。”
申老師告訴我,本想帶孩子到山下的火車站去看看,但因那條鑿在絕壁上的路,“實在是太危險了”,只好作罷。
現(xiàn)在,申老師最大的心愿,就是山上能盡早通電,“有了電,娃娃們就可以通過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了。”
責任編輯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