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不限文體,摒棄了過去那種只限寫某一種文體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寫作思路,確實能讓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較大的寫作空間和寫作自由,能夠讓考生在考場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潛能。
但是,“文體不限”并非不講究文體,有些同學片面地認為寫作文不再有什么體裁限制,可以自由發(fā)揮,不像敘,不像議,甚至寫成了“四不像”的文章。其實,我們還是需對“文體不限”進行限制一下的。
那么,我們從哪些方面對“文體不限”進行“限”呢?
第一,限定一種文體。如果你形象思維發(fā)達,視野開闊,聯想豐富,長于記敘、描寫、編故事,就可以選擇記敘文、散文、小小說、童話、寓言等文學體裁;如果你理性思維縝密,平時好發(fā)表議論,并且判斷準確,說理雄辯,就可以寫一篇議論文、雜感;如果你平時喜歡古今詩詞,有較強的煉字煉意能力和音韻知識,就可以寫一首詩;如果你思維清晰、縝密,說話有條理,而且又擅長解說介紹,也完全可以寫一篇說明文,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話題作文都不大適合寫說明文,因此考生同學要再慎重。
但不論怎樣,都要按一種文體去寫作。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命題人既然提出“文體不限”的要求,那么,命題人所給出的話題作文,一定都能用各種文體來寫,并且都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們只管選擇一種自己平時最擅長的文體去寫,大可不必擔心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到時候使用不上。只要考生認真審題,所寫作文符合題意或基本符合題意,就不算“跑題”作文,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寫作才能。
第二,限定文體特征。這里的限定文體特征,是指要突出你所確定的文體特征。所謂文體特征,主要是就最基本的三種表達方式而言,也就是記敘、議論、說明三種基本的表達方式。一般來說,判定考生的作文文體,主要看哪一種表達方式占主導地位。文體特征不明顯主要表現為:
(一)錯將文體混雜當作夾敘夾議,作文一半是議論,一半是敘述,敘議比例失調,犯了文體不能統(tǒng)一的錯誤。(二)敘述與議論相割裂,敘述的事件不能證明論點,議論部分不是從敘述中引申出來,而是另起爐灶,造成兩種表達的分離。(三)記敘、議論、抒情和描寫平均使用筆力,使寫出的文章“非驢非馬”,成了“四不像”。
那么,怎樣凸現文體特征呢?
(一)作為記敘文,記敘文的六要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注意多一些描寫,少一些平淡的敘述。在高考閱卷中,絕大部分的記敘文流于泛泛的記敘,雖也有一部分描寫,但也往往只是語言描寫。有些考生雖然也注意到了外貌描寫,但往往也是寫得千人一面,缺乏個性。而其他的諸如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細節(jié)描寫……則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更需提醒同學們注意,因為細節(jié)描寫既是考生展示自己寫作才華的一個地方,也是吸引閱卷老師的一個地方。一篇記敘文,如果加入適當的細節(jié)描寫,一定會為這篇文章增色不少。希望擅長寫記敘文的同學注意這一點。
(二)作為議論文,議論文的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論點要鮮明,決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其次要正確,決不能出現不健康的、錯誤的論點。另外,論據要充分、典型,盡可能有新穎性、時代感,要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最后,要注意運用適當的論證方法,例如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正反對比論證等,應至少用兩種以上的論證方法。
(三)作為說明文,要凸現說明文的以下特點。一是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所謂特征,是指甲事物區(qū)別于乙事物的地方。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要依照說明的目的來確定說明事物某個方面的特征,一篇文章中不宜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有區(qū)別性的特征就可以了。二是要運用一些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一篇說明文中,要適當地綜合運用三種以上的說明方法。三是要講究語言的準確、平實、簡明。四是除了說明這一表達方式外,也并不排除必要的記敘、議論乃至抒情,但一定要為說明服務。
第三,限“從眾”文體形式。有些話題作文往往在大多數考生的眼里有一個共同的“面孔”,大多數考生往往都寫成同一類文體。從近年高考作文來看,考生所選文體以夾敘夾議的議論性散文為最多,大約占70%左右,其次是記敘文,包括小說、故事、童話等,另外也出現了諸如書信、日記、招標書、診斷書等應用文,但往往能獲得高分。如2005年高考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絕大多數考生寫的是議論文,這類文體寫得太多了,則顯得太大眾化,往往得不到較高的分數。而有的考生則別具一格,寫的是日記體、書信體,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整篇文章從總體上來看不是很出色,但閱卷老師也往往鑒于考生采用了獨特的文體形式,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給出較高的分數。只要考生所寫的作文符合命題人所給話題的內容要求,同學們盡可能的在文體上大膽創(chuàng)新,以期在作文上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當然,選擇某一文體,不能強求,自己沒有把握、不熟悉的文體或格式千萬不要采用,因為會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嚴重后果。
第四,限選材范圍。作文的文體、主旨一旦限定,還必須限定選材的范圍。話題作文讓學生有相當大的寫作空間,但寫作的空間大,有時會讓考生“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不知道從哪些角度入手,不會化大為小。有些考生將作文的題材寫得亂七八糟,面面俱到,不深不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選材的范圍限定不嚴造成的。要限定選材的范圍,可在話題的中心詞前面或后面再加上一定的限制成分,如“假若記憶可以移植”,可以加上“我的”、“老師的”、“科學家的”……變成“假若我的記憶可以移植”、“假若老師的記憶可以移植”、“假若科學家的記憶可以移植”……這樣,選材的范圍就限定了,考生寫作的題材就確定了,寫起來有明確的目的性,就會避免寫得不深不透,浮光掠影。
從今年的“考綱”來看,高考作文仍然是話題作文,仍然有“文體不限”的要求,比往年的限制增多的是在寫作的內容上。但是,同學們只要注意“文體不限”中的“四限”,做到有備而來,就一定能在高考作文中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王慶軍 山東平邑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