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紀(jì)伯倫
我愛過自由。越是看到人們受奴役、受蹂躪,我對自由就愛得越深;越是認(rèn)識到人們服從的只是些嚇唬人的偶像,我對自由的熱愛就愈加增長。雕塑那些偶像的是黑暗的年代,是持續(xù)的愚昧把它們樹立起來,是奴隸的嘴唇把它們磨出了光彩。不過像熱愛自由一樣,我也愛這些奴隸,并憐憫他們。因為他們是一群盲人,他們看不見自己是同虎狼的血盆大口親吻,他們并沒感到自己是把毒蛇的毒液吸吮,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親手為自己挖墓掘墳:我愛自由曾勝過一切,因為我覺得自由好像一位孤女,形影相吊,無依無靠;她心力交瘁,形銷骨立,以至于變得好似一個透明的幻影,穿過千家萬戶,又在街頭巷尾躑躅,她向行人打招呼,他們卻置之不理。
我像所有的人一樣,愛過幸福。每天醒來,我同人們一道把幸福尋找,但在他們的路上,我從未把她找到。在人們宮殿周圍的沙漠上,我未看見幸福的腳??;從人們寺院的窗戶外,我也未聽到里面?zhèn)鞒鲂腋5幕匾?。?dāng)我獨自一人去找幸福時,我聽到自己的心靈在對我耳語:“幸福是一位少女,生活在心的深處,那里是那樣深,你只能望而卻步?!蔽移书_自己的心,要把幸福追尋。我在那里看到了她的鏡子、她的床、她的衣裙,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幸福本身。
我愛過人們,非常熱愛他們。這些人在我的心目中,可分三種:一種人詛咒人生壞,一種人祝福人生好,還有一種人則對人生深深地思考。我愛第一種人,因為他們?nèi)兆舆^得太糟糕;我愛第二種人,因為他們寬容、厚道;我更愛第三種人,因為他們有頭腦。
美點賞析
文章把幸福比喻為一位美麗的不可接近的少女——只能看到她的鏡子、床和她的衣裙,但是卻難以接近她本身,這個比喻把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即寫得淋漓盡致。在短短的篇幅里,作者一步步把自己對于自由、幸福以及人類的關(guān)注和熱愛抒寫了出來,既形象生動,又充滿了哲理意味,而這所有一切的背后,是他對于人類的深厚的感情。 【王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