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世人稱為“書圣”。他的書法融合各家之長,自成一家。王羲之的書法刻本很多,行、草書的傳世墨寶有《寒切貼》《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種。這些墨寶雖然是唐人雙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為難得的珍品。他的行書《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四個字,被清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帖》之首。其中,《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
從文學的角度而言,它文字優(yōu)美,情感曠達閑逸,可謂千古絕唱。
從書法的角度而言,《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深受后人喜愛。唐太宗尤為推崇,多次向王氏后人索要未果,竟派人悄悄偷了來,日讀夜摹。后來在離世時將真跡作了陪葬。我們于今看到的都是摹本,但細細讀之仍可見其書作的神韻和風姿。
此帖中鋒行筆與側(cè)鋒行筆穿插十分巧妙,融合為完美的一體,而運筆的轉(zhuǎn)折、牽連和映照、顧盼,既十分豐富又出于自然,既生動活潑又精練簡明,既飄忽若游又力透紙背。而在字勢上又顯出大小不同、欹側(cè)相應(yīng)、俯仰相照的千姿百態(tài),或類乎隸書而取橫勢,或任其突然字形修長。體勢內(nèi)斂而又外放有度,結(jié)構(gòu)緊湊而不失蕭散神韻。在布局上則以疏朗放達為主,但又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地方又有細微的變化,比如重筆而出,比如漏字重添,這樣顯出了跌宕起伏的疏密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他瀟灑俊朗、飄逸秀美的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