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是當今大多數(shù)高師音樂院校和音樂藝術學院中開設的專業(yè)。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壓力,社會對音樂從業(yè)人員在綜合能力上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音樂表演的教育質(zhì)量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本文介紹了英國的音樂表演碩士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特色,試圖從教學模式上為我國的音樂表演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英國音樂教育概況
英國是一個音樂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國家,無論是古典音樂抑或流行音樂,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我國越來越多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人可能對英國的ABRSM有所聽聞,全稱是AssociatedB 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即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lián)合委員會。這個堪稱全球最著名的音樂考試機構(gòu),也是全英最大的音樂書籍出版社(商),在全球的92個國家內(nèi)擁有超過62萬名考生。人數(shù)從10年前的52萬一直不斷上升,達到今天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數(shù)字[1]。在英國本國土每年都有眾多的學生參加ABRSM音樂考級,通過八級后,可以參加音樂專業(yè)組的ABRSM文憑或大學資格的ABRSM考試,這樣就保證了英國音樂高校一流的生源和教學水平。
在全球音樂黃頁“英國”中可供瀏覽
的音樂院所共計105所,除了專業(yè)音樂學院,絕大多數(shù)綜合大學都開設有音樂專業(yè)本科和項士學位課程。以利茲大學音樂學院(School of Music University of Leeds)為例,postgraduate programme音樂碩士課程開設有音樂作曲、音樂技術和電腦音樂、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四大專業(yè),分授課式和研究式兩種,前者是為已經(jīng)具備本科水平的學生提供高級專業(yè)技能的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而后者是一種學生在既定的原創(chuàng)型研究中輔以教授的指導以發(fā)展本學科某一領域理論成果的教學模式。我國學生在英國攻讀音樂表演碩士學位課程通常以授課式居多,在完成學位后攻讀博士學位則完全是以研究式教學模式為主。筆者將利茲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碩士課程(2002—2003的設置)情況做一個詳細介紹,從每周一次的專業(yè)小課、專業(yè)表演課、應用表演課、合伴奏課及午間音樂會,我們可一窺英國的音樂表演碩士課程的基本風貌。
核心課程設置
音樂表演碩士課程為全日制1學年,每年9月末開學到第二年9月末結(jié)束,學位授予可選擇在11月末或者延遲到后年的7月。一學年分2個學期(也可看作3個學期,把復活節(jié)之后看作第三個學期),其中包括2個考試期和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暑假3個假期。音樂表演課程的設置以學分制為計量,除了學院常駐教師進行授課指導,大量聲樂、器樂專業(yè)課都是聘請校外的名家進行教學,包括皇家北方音樂學院,北方歌劇院的專職歌唱家、演奏家。課程旨在向?qū)W生提供高水平音樂表演的發(fā)展平臺,提高演唱演奏技能和挖掘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力。具體來看,培養(yǎng)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l.挖掘演唱、演奏領域的相應作品,發(fā)展能夠深入詮釋作品的能力;2.證明其演唱、演奏大量高水平音樂會保留曲目的技能;3.表現(xiàn)出一個能夠高效地獨立學習研究的能力;4.在研究方法和音樂學中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并自如地運用到其表演領域[2]。
音樂表演碩士課程不采用固定教材,各個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大綱。在學期初,教師會把學期要講授的內(nèi)容、進度安排等詳細講義分發(fā)給學生,同時會列出一批參考書目,以供閱讀并寫出心得。表演課和理論課都強調(diào)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研討課更是側(cè)重學生分析問題、參與討論的能力。表演課通過頻繁的音樂會作為考核手段,理論課則通過論文和講演(presentation)完成最終考試,論文通常有標準格式用電腦打印成文,講演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采用放映Power Point、DVD。聲樂或器樂表演的輔助演示等多種方式。以下是2002—2003音樂表演碩士課程設置和學
分安排,分為2個學期教學[3]。
注:專業(yè)表演課包含每周1次的專業(yè)小課;音樂學概論課含每周1次的研討課,時間單獨安排:除歌劇研討是第二學期開設外,其余課程都是貫穿2個學期中。歌唱語音課,可以自由選擇大學內(nèi)的意大利語系、法語系、德語系之旁聽課程,或者去大學語言中心求教。下面重點介紹核心的表演和理論課程。
由于音樂表演碩士入學必須的專業(yè)面試時間一般要求達到(國外學生一般通過寄送影音帶)25—3O分鐘,曲目上需要安排意大利、法國、德國藝術歌曲若干首,和3首風格有別的歌劇或清唱劇詠嘆調(diào)。因此,入讀表演碩士的學生在MUSC5170/2專業(yè)表演課上大體都具備良好的外語歌唱能力和相當數(shù)量的演唱曲目。每周一次一小時的專業(yè)小課,學習任務很重,通常是詳細處理一首作品,然后下次背唱,再預留下次作品。曲目學生可以自定,只要教師覺得合適,當然,也會由教師指定。每周還配有一次合伴奏課,由學院專職鋼琴伴奏老師給予指導。每周一次的專業(yè)表演課就是學生輪流在大演奏廳演唱、演奏,由學院專職表演教師指點,所有上課的學生共同參與討論分析。每個人每學期上臺表演3—4次,每次要準備共計15分鐘左右的2首作品。上臺前,要充分翻閱資料,對作品背景、風格把握、技術處理等方面做足功課,這樣才能從容應付表演之后的自我敘述和來自老師及學生的提問。這門核心課程最終以音樂會作為考核,視學分確定音樂會時間,60學分要有1小時的音樂會,40學分則40分鐘。
MUSC5070/2/4應用表演課是經(jīng)過與指導教師的討論確定方向,每周作一次指導的有特色的演唱演奏課。聲樂表演學生可以選擇本民族藝術歌曲。歌劇與流行曲風結(jié)合的演唱等,鋼琴學生可以選擇為他人整場音樂會做伴奏、協(xié)奏等。這個課程視不同進度要求寫出書面材料,最后要以音樂會和論文完成這個課程。另外每個學期中固定一個中午都會有一場免費入場的午間音樂會,形式多樣,以古典類器樂聲樂演唱為主,間或會有一些爵士樂。電聲音樂專場等,演出者為本學院教師、學生以及其他音樂院校的教師學生。
MUSC5011音樂學概論課不拘一格,涉及音樂中各個領域,從各個時期不同流派的音樂風格可以延伸講到音樂心理學、音樂認知學等很多深奧的課題,學院不同專業(yè)的老師都會參與講授,另外也大量聘請其他音樂學院知名專家前來授課。研討課會在當天另一時間段安排,一個半時間教師講課,另一半則全是學生進行發(fā)言,需要事先對講義通讀并閱讀指定的一些參考書,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觀點。MUSC3070/l歌劇研討課也是和音樂學概論課一樣,一段時間會研討一個主題,經(jīng)常播放錄像以配合教學,學生則要在討論中闡述自己的理解。這2門課程都是以上臺講演、論文完成最終考核。
教學特色探悉
在音樂藝術產(chǎn)業(yè)發(fā)達的英國,表演碩士課程尤其以完備先進的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強調(diào)實踐與理論相結(jié)合的同時,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并積累豐富的表演曲目。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大方面:
1. 音樂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完善的硬件設施
學院除了擁有一支在很多研究領域聲譽卓著的教師隊伍外,很多器樂聲樂教師都是聘請活躍在表演第一線的專家,如皇家北方音樂學院、北方歌劇院、北方歌劇院交響樂團等,還有一批長期在學院授課的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也經(jīng)常開設講座、研討課等。音樂學院在教學設施上相當完備,Clotherworkers Centenary Concert Hall是一個可容納300多人的標準音樂廳,音響效果一流,經(jīng)常進行獨唱、獨奏及中型規(guī)模的演出;學校的Great Hall大音樂廳則用來演出交響樂,以上兩個音樂廳均配備Steinway三角大鋼琴。大型排練廳是學生每周排練管弦樂合奏的場地。配備優(yōu)質(zhì)鋼琴(少量是三角大鋼琴)的琴房向全院所有學生開放,只需每周一在琴房門口的時間安排表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每天按點練琴了。學院還有大量可供租借的樂器,其中包括一批古老珍貴的巴洛克時期和18、19世紀的樂器如Harpsichord,羽管鍵琴、琉特琴等。另外學院還擁有2個標準的錄音室和音樂制作室、圖書音像資料室、樂器存放主、學生用計算機房、研究生學習室等,這些設備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很廣闊的學習空間。
2. 重視表演實踐,強調(diào)對作品深層挖掘
從每周一次的專業(yè)小課、專業(yè)表演課、應用表演課、合伴奏課以及學分安排,可以看出表演實踐在教學體系中的比重之大。專業(yè)表演課是給學生一個勤于上臺演奏演唱的好機會,在此之前對作品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處理作品的能力。課上和老師學生的討論分析又可以將這種心得體會進一步深化。應用表演課讓學生將自己的演奏演唱特色化,一些學生選擇本民族的音樂來作為最終考核的音樂會曲目,一些學生也選擇用電聲樂協(xié)奏來完成自己的音樂會,令人耳目一新,足見其巧妙用心。在每場音樂會考試后,無一例外都有Viva voce discussion,即所謂的口試,也就是評委老師會向?qū)W生就作品背景、風格處理、練習過程的心得進行提問,這一部分口試成績將被計入最后綜合的評分中,從中我們也可看出英國的音樂表演類碩士教育體系對除技術以外音樂理解的一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3. 表演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jié)合,注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表演碩士課程體系中理論學習始終都處于一個基石的作用。從音樂學概論課看,它講授主題涉及音樂的各個領域,課程開始前發(fā)放的講義羅列出大量優(yōu)秀值得通讀的參考書,每個主題都有一個詳細的提綱,以便給學生明確的思路,只有當預覽過這些提綱和相應的參考書,聆聽講課才是一種享受。最后的其中一項考核很有意思,是由幾人共同完成的網(wǎng)上電子期刊文章,即一人寫作、一人編輯、一人制作網(wǎng)頁,最后在指定網(wǎng)頁中完成該考核,每人都要撰寫自我評論,分析對此合作課題的貢獻。另外還有一項考核是上臺講演,可以輔助其他一些視聽多媒體完成,這些都讓學生對某一課題作深入研究,然后作出Powerpoint;在不超過10分鐘的時間內(nèi)詳細闡述一個問題,并接受老師和學生的一些提問。歌劇研討課同樣也是強調(diào)自我的一種理解,通過閱讀參考書目,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并在討論時參與相互的交流,在論文中寫出一些有新意的論點。
4. 音樂會較為頻繁,學生參與機會較多
學年開始,每位學生都會拿到一份本學年度所有音樂會演出的小冊子,其中詳細列出音樂會內(nèi)容、時間、地點。除了上述每周一次免費入場的午間音樂會,還有大量晚間19∶3O的收費音樂會(通常也僅幾英鎊——。這些都是高質(zhì)量的音樂會演出,不少是英國及歐洲的知名演奏家歌唱家,一部分是利茲大學交響樂困,利茲巴洛克管弦樂團等專業(yè)團體進行的定期演出。曾經(jīng)有一次利茲大學音樂學院部分學生參與了北方歌劇院上演的德沃夏克的歌劇《水仙女》(英文演唱),在大音樂廳的精湛演出吸引了校內(nèi)80O多學生,將大音樂廳擠得水泄不通。另外音樂學院的聲樂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北方歌劇院的歌劇排練作為實習,鋼琴學生在三年一度的利茲國際鋼琴大賽中都可以現(xiàn)場觀摩學習,這些都讓學生在濃厚的表演氣氛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演奏演唱技術。
對我國音樂表演高等教育的借鑒作用
目前我國報考音樂類院校的學生每年都穩(wěn)中有增,直接導致全國千余所高校中,有六七百所開設了藝術類專業(yè)[3]。相比于早些年前,如今大部分音樂專業(yè)類學生的規(guī)??涨褒嫶蟆5珜Ρ让磕暌魳奉悓W生畢業(yè)前夕的就業(yè)形勢又不容樂觀,少部分非常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順利簽約,大部分學生由于專業(yè)水平等原因遲遲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xù)讀研以求謀得更好的發(fā)展。而這其中碩士學位畢業(yè)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回到大學音樂院系從事教學,因此探討如何更好提高我國音樂表演高等教育質(zhì)量,就上升到如何培養(yǎng)高水平的表演人才的一個現(xiàn)實高度。而英國音樂表演碩士教育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厚的傳統(tǒng)以及享譽世界的高質(zhì)量給我們教學思路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鑒作用,概括來說有以下三方面:
一、師資隊伍不斷優(yōu)化、強化,硬件不斷完善。多鼓勵中青年教師進修深造,與其他音樂院校展開交流,針對不同專業(yè)邀請著名的訪問學者、客座教授開設專題講座;積極開拓與國外音樂院校的交流、合作辦學,努力提升辦學質(zhì)量;不斷充實音樂資料室的音像資料、音樂期刊、音樂曲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定購一些國際知名的音樂雜志,如journal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ISSN0269—0403)英國皇家音樂協(xié)會期刊:設立一些專為學生用的學習室、計算機房,可以方便學生運用網(wǎng)絡獲取相關專業(yè)資料。
二、教學模式嘗試多樣化的改革,探索更高教學質(zhì)量的整改方案。音樂表演高等教育應重視研討課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鼓勵學生多讀書、善思考、勤練筆,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景、風格、技術處理等;在學習過程中多聽音響資料,比較不同版本,分析不同作品的演奏演唱風格;多參加不同形式音樂會觀摩學習,從別人的表演中汲取精華,改進自身的缺點等;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靈活多變,可以在某一課時中安排一些多媒體教學,放映名師教學錄像、歌曲音樂會等等,然后讓學生談心得體會,這種直觀、動態(tài)的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以極大的信息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深入理解;假期中還可以安排有興趣的學生之歌劇舞劇院觀摩,學習專業(yè)的演員如何排練一部歌劇或舞劇等。
三、給學生多提供上臺演出的機會,形成一種濃厚的音樂演出氛圍。定期舉辦音樂沙龍,播放一些歌劇VCD,著名歌唱家演奏家的音樂會實況錄像,同繞相關主題進行討論;周末音樂會可以讓學生定期輪流在音樂廳匯報表演,曲目就以上課的作品為主,經(jīng)過反復加工上臺演唱演奏,可以鍛煉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和有效改善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zhì)不佳的問題;另外還可以多開設一些教師專題講座,老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科研成果,比如對于民族音樂在中國作品中的運用及相應理解和情感表現(xiàn),外國藝術歌曲演唱風格的把握問題,外文歌唱的語音問題等等都是很好的專題講座素材,相信會很受學生歡迎。另外還可以多邀請其他音樂院校的同仁舉辦獨奏獨唱音樂會,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想,在頻繁的音樂表演氛圍中有意識地磨練自己的演唱演奏水平。
結(jié)論
隨著我國社會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也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不斷變化。每年大批音樂學子踏進音樂院校的大門開始學習專業(yè),都期待著經(jīng)過4年的學習后能夠在音樂表演的某個領域?qū)W有所成。由于當前龐大的招生規(guī)模,一定程度使得師資和教學資源趨于緊張。如何讓現(xiàn)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學生,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辦學水平就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以其幾百年來深厚的音樂文化傳統(tǒng),形成其高水平的音樂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為世界貢獻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歌唱家、演奏家,他們的辦學理念、教育體系、培養(yǎng)方式都是很值得我們的高等音樂教育界借鑒學習的。我國的音樂表演高等教育應該本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音樂素質(zhì)的辦學理念,努力在其專長領域或多個方向提高表演能力,以期適應未來的各項演出與教學工作,為我國的音樂文化市場輸
送高質(zhì)量的音樂表演類人才。
參考文獻
[1]http://www.Abrsm.or
[2][3]http://www.leeds.ac.uk/music
[4]《藝術教育》2005年第3期。
朱春妮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