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作為自謙的用法,爭議較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吳小如先生在《長輩對晚輩的謙稱》一文指出:“‘愚’字確是以上對下、以尊對卑、以長對幼的所謂‘謙詞’,平輩之間是不能用的?!@個‘愚’便是長輩對晚輩的謙稱?!薄?】俞理明先生在《漢語的謙稱“愚”》一文認為:“幼卑對尊長或平輩之間自稱用‘愚’,其來已久,是一種更近古雅的稱呼?!蕖鳛樽灾t用法,開始只用于社交中,并無明顯的尊卑傾向,后來通過在結(jié)拜、義認等擬親屬關(guān)系間的使用,擴展到其它親屬關(guān)系之間。”【2】吉常宏先生在《正確使用稱謂詞》一文提出:“‘愚’字比較復雜一些。它曾用作長輩對晚輩的謙稱,又曾是同輩人之間的謙稱,還是卑幼者對尊長的自我謙稱。人們見仁見智,各執(zhí)一辭,不能相下。其實,就近代情況看,它的應用界限已經(jīng)不十分明顯,逐漸淡化起來?!薄?】
我們以為,自謙用詞“愚”表面上指“不慧”,實際上指“我”、“我們”。其用例自元明至今,在小說戲曲歌謠中基本一致。根據(jù)“愚”類謙稱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用例,大致有以下幾種用法:
1.上對下、尊對卑、長輩對晚輩自謙可以用“愚”。如:
(1)《后漢書·申屠剛傳》:“夫未至豫言,固常為虛,及其已至,又無所及,是以忠言至諫,希得為用。誠愿反復愚老之言?!?/p>
(2)《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賢侄女,你道愚伯父猜得是也不是?”
例(1)“愚老”一詞,用于老人自謙之稱。例(2)“愚伯父”一詞,是伯父對侄女的自我謙稱。
2.平輩友人之間自謙可以用“愚”,這種平輩關(guān)系多指社交場合相互往來之人,男女兼用,并且多有年幼對年長者的謙稱。清·福格《聽雨叢談》卷六《名刺》:“同年只稱年愚弟,而去‘家’字……同門友稱門愚弟,督撫與司道名刺稱愚弟,與府廳稱寅愚弟,與州縣稱寅弟,與下僚稱年家眷弟。道光初年,總督與州縣,亦有稱年家眷弟?!庇纱丝梢?,從福格的記述所看,那時“愚”的應用色彩已經(jīng)淡化了。同年、同門是同輩,彼此之間可以用“愚”??偠?、巡撫于司道、府廳、州縣,是上下級關(guān)系,有的用“愚”,有的則不用“愚”。正如吉常宏先生所言:“看來籠統(tǒng)地說尊長對卑幼者謙稱用‘愚’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起碼晚清已是這樣。從清代的諸多小說看,倒是平輩之間謙稱用‘愚’較為普遍?!薄?】我們認為,自元明以來,平輩之間自謙用“愚”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存在,而晚清以來,這種現(xiàn)象則更為普遍。如:
(1)元·武漢臣《玉壺春》楔子:“老兄嚴訓,焉敢不從?因愚弟疏狂致勞尊念?!?/p>
(2)《警世通言》卷二一:“愚妹是女流之輩,坐井觀天,望乞恩人恕罪則個!”
(3)《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愚兄就喝口酒,他們大家伙子竟跟著嘈嘈?!?/p>
(4)《鏡花緣》第六三回:“阿妹如果不棄,肯做女兒國宰相,愚姐便做國王,這有何妨!”
例(1)“愚弟”一詞,表示平輩之間的自謙之稱。例(2)“愚妹”一詞,表示妹妹的自謙之稱。例(3)“愚兄”一詞,表示對同輩而年輕于己者的自我謙稱。例(4)“愚姐”一詞,表示平輩女子對小于己者的自謙之稱。
3.平輩親屬之間自謙用“愚”。如果說平輩友人之間自謙“愚弟”或“愚妹”有時是為了遵循一種抬高對方、貶低自己的一種社會心理。雖然自稱“愚弟”或“愚妹”,但并不一定表示其身份、地位、年齡低或小。但平輩親屬之間則可明顯看出其年齡長幼、地位尊卑,年齡小的親屬同樣可以對年齡長的親屬用“愚”表自謙,此時的“愚”緊緊表示“自謙敬人”的感情色彩。主要以《儒林外史》中出現(xiàn)的“愚”類謙稱為例,如:
(1)余大先生道:“愚兄老拙株守,兩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氣味還投合的來。”(第四十六回,478頁)
(2)虞華軒道:“小兒蠢夯,自幼失學。前數(shù)年愚弟就想請表兄教他,因表兄出游在外,今恰好表兄在家,就是小兒有幸了?!保ǖ谒氖?,478頁)
(3)三公子道:“老弟,許久不見,風采一發(fā)倜儻。姑母去世,愚表兄遠在都門,不曾親自吊唁。幾年來學問更加淵博了?!保ǖ谖迨幕?,547頁)
(4)陳木南道:“今表兄榮任閩中,賢昆玉同去,愚表弟倒覺失所了。”(第五十四回,547頁)
例(1)例(2)中余大先生和虞華軒是表兄弟,余大先生對虞華軒自稱“愚兄”, 虞華軒對余大先生自稱“愚弟”。從文中我們無法明顯區(qū)分二人社會地位誰更尊貴些誰更卑微些,但身為表弟的虞華軒卻也對其表兄自謙用“愚”。例(3)例(4)中徐三公子對陳木南自稱“愚表兄”,陳木南對徐三公子自稱“愚表弟”。二人也為表兄弟關(guān)系,作為表弟的陳木南同樣自謙用“愚”。因此上面所舉例中的“愚”只表“自謙敬人”的感情色彩。
4.卑下對尊長、晚輩對長輩自謙同樣可用“愚”。
(1)《韓非子·存韓》:“則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愿陛下幸審愚臣之計無忽?!?/p>
(2)《霞箋記·養(yǎng)親辭歸》:“駙馬說那里話,請受愚夫婦一拜?!?/p>
(3)《歧路燈》第二九回:“岳父見教極是,愚婿自當謹遵?!?/p>
(4)《綠野仙蹤》第八九回:“愚內(nèi)侄冷于冰頓稟?!?/p>
例(1)表示臣下對君主自謙用“愚”。例(2)是平民對官員自謙用“愚”。例(3)(4)分別是小婿對岳父、內(nèi)侄對姑丈用“愚” 表示自謙之稱。由此,我們可看到例(1)(2)中都是地位卑微低下者對地位尊高顯赫者用“愚”來表自謙。而例(3)(4)則表示親屬之間晚輩對長輩的謙稱用“愚”。
因此,我們認為“愚”可以用于上對下、尊對卑、長輩對晚輩的謙稱,這種用法正是受那種不斷地抬高對方、貶低自己以表示禮貌的社會心理的影響?!坝蕖蓖瑯涌梢杂糜谄捷呏g表謙,不僅可以用于年長者對年幼者表謙,而且可以用于年幼者對年長者表謙。更為甚者,位卑者或晚輩親屬也可以對位尊者或長輩親屬用“愚”表謙,此時的“愚”僅表示“自謙敬人”的感情色彩。
參考文獻:
【1】吳小如:《長輩對晚輩的謙稱》,《語文建設》,1995年第6期。
【2】俞理明:《漢語的謙稱“愚”》,《語文建設》,2000年第2期。
【3】【4】吉常宏:《漢語稱謂大詞典》及代序《正確使用稱謂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5】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廖頌舉,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