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謀而合 不約而同
辨析:二者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區(qū)別在于:(1)適用對象不同。前者多指見解、計劃、理想等相同;后者多指(不同人的身體各部分)活動的相同,側重動作。(2)語法功能不同。前者一般在句中作謂語,后者一般作狀語。
例如:
你所想的和我的看法不謀而合。
最近,國內(nèi)外的許多研究人員不約而同地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是由基因缺損所致。
二、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辨析:二者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都用于人,常在句中作狀語。區(qū)別在于:(1)前者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在于“情”,多形容感情激動,而后者沒有表明“自己控制不住”的原因。(2)從語法功能上看,前者可作謂語,后者則不能。(3)側重點不同,前者偏重內(nèi)心的活動,后者偏重身體的反映。
例如:
聽見洞里傳來聲音,他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
望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他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
三、處心積慮 嘔心瀝血
辨析:二者都有“用盡心思,費盡心血”之意。區(qū)別在于: 前者多指在不好的事情上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貶義;后者多指為好的事業(yè)費神勞心,鞠躬盡瘁,褒義。
例如:
暴徒在一小時之內(nèi)連搶三家銀行,其行動之迅速,布置之周密,顯然是處心積慮。
為了我國教育事業(yè)他嘔心瀝血,幾十年如一日。
四、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
辨析:二者都有“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的意思,區(qū)別在于:前者只指聽到看到,不管是否“經(jīng)?!被蛴袥]有“受影響”;后者則指聽慣看慣,無形中受到影響,有所改變。
例如:
這些年耳聞目睹的文壇軼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她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耳濡目染,也有一種讀書人的氣質(zhì)。
五、繪聲繪色 有聲有色
辨析:二者都形容說話、文章生動,區(qū)別在于:(1)前者多用于人的描寫功力,多用來形容敘述、描寫得生動逼真,不能形容表現(xiàn)得出色,后者多用于說話、作文和表演,形容表現(xiàn)得出色、精彩。(2)前者作定語、狀語,中心詞一般是“敘述”、“描繪”、“描寫”等;后者的中心詞則比較廣泛,且經(jīng)常作補語。
例如:
這篇小說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個15歲的少年勇斗歹徒的故事。
她把評書講得有聲有色,臺下的人個個聽得如癡如醉。
六、苦口婆心 語重心長
辨析:二者都形容說,都有“好心說服”的意思,區(qū)別在于:(1)前者多形容“勸”,經(jīng)常跟勸告、勸導、勸誡、勸阻等詞配合運用;后者多形容“教”,經(jīng)常跟囑咐、教導、教誨、教育等詞配合運用,多用于上對下、長對幼的教誨或囑咐。(2)前者含有“再三”、“反復”、“耐心”等意思,后者含有“深刻”“有份量”等意思。
例如:
我和他苦口婆心地談了半天,他一句也聽不進去。
老師語重心長地鼓勵我放下包袱,繼續(xù)前進。
七、明火執(zhí)仗 明目張膽
辨析:二者都有“公開地、放肆地(干壞事)”之意,都有貶義,區(qū)別在于:(1)前者側重“公開”,毫不隱蔽。多形容搶劫、掠奪、強盜行徑。后者側重“大膽”,肆無忌憚,形容對象要廣泛得多:偷竊、迷信活動,抵制行為,情緒的流露等都可以用“明目張膽”。(2)“明目張膽”前邊能加程度副詞“更”,后邊能加“起來”;“明火執(zhí)仗”則不能。
例如:
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地干壞事,當時卻沒有一個人出來阻止,這真令人費解。
我們不怕明火執(zhí)仗地攻擊,就怕背地暗箭傷人。
八、手足無措 束手無策
辨析:二者都有“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的意思,區(qū)別在于:(1)前者側重在慌亂,多指“短暫的”,語意較輕。后者側重在無法,不一定是“短暫的”,語意較重。(2)用前者上文多交代原因、條件(為什么、在什么情況下);用后者上文多交代對象(對什么事或情況)。(3)“手足無措”后邊可以帶趨向動詞“起來”,表示情緒的突變;“束手無策”則不能。
例如:
我正在家里洗澡,突然闖進一位女同志,弄得我手足無措。
夜間十點鐘,我們到達廣州市,找遍附近十幾家旅館,都無床位,對此,大家都感到束手無策,愁眉苦臉。
九、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辨析:二者都有“事情非常緊迫”之意,區(qū)別在于:(1)前者形容事情緊迫,后者指緊迫的事情;(2)前者相當于不及物動詞,多用作謂語、定語;后者相當于名詞,一般作賓語。
例如:
決賽已迫在眉睫,運動員們正在作緊張的準備。
為了不影響春播,抗旱已成燃眉之急。
十、侃侃而談 夸夸其談
辨析:二者都形容說話,區(qū)別在于:(1)前者著重在形容說話的態(tài)度從容不迫;后者著重在評論說話的內(nèi)容浮夸不實。(2)感情色彩不同,前者用作褒義;后者用作貶義。
例如:
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談,大家都很信服。
他們講了幾十分鐘,全是夸夸其談,毫無意義。
十一、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
辨析: 二者都指“不整齊”。區(qū)別在于:(1)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壞人本質(zhì)有別。(2)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長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壞事混在一起。
例如:
校園里的花草,長得參差不齊。
改革開放時期,在某些方面出現(xiàn)一些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是在所難免的。
十二、步履維艱 寸步難行
辨析: 二者都可指行走十分困難。區(qū)別在于: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后者常比喻處境困難。
例如:
我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了,又因為有病,走起路來顯得步履維艱。
日本鬼子被我們的游擊戰(zhàn)、地道戰(zhàn)打得寸步難行。
(邱奉運 杜愛云,山東省曲阜市杏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