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買不起B(yǎng).看不起C.對不起D.了不起
上面四個例子中的前三個分別可變成:
A.買得起B(yǎng).看得起C.對得起
二、A.丟不起B(yǎng).瞧不起C.經不起
上面三個例子分別可變?yōu)椋?/p>
A.丟得起B(yǎng).瞧得起C.經得起
以上每組例子中的前三個例子都是“動+得(不)+起”的格式,而且都可以后接名詞。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第441頁解釋說:動+得(不)+起[+名],表示有(沒有)某種能力或能(不能)經受住。例如:
(1)要降低價格,讓大家都買得起/我惹不起你,只好離你遠點兒/經得起艱苦斗爭的考驗。
例(1)“買得起,買(不)起”表示有沒有能力買;“經得起,經(不)起”表示能不能經受住。
“起”有時表示“夠(不夠)”標準。例如:
(2)老張兩口子真稱得起是模范夫妻。
此處的“稱得起(稱不起)”表示夠不夠“模范夫妻”這一標準。
(3)另一方面,提醒廣大群眾要愛惜零錢,不要看不起幾角、幾分;也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將零錢,特別是將硬幣長期擱置在家里。
此處的“看不起”,也可說成“看得起”,這里的“看不起”“看得起”并不表示有(沒有)某種能力或能(不能)經受住,也不表示夠(不夠)標準這樣的語義,而是表示輕不輕視某人或某事。
“對不起,對得起”表示因為某事而在心理上過意不去或(過得去)的意思。另外, “了不起”中的“不起”與“了”已經凝固成了一個詞,表示在某個領域里做得很出色的意思。由此,我們將“不起”詞義分為四類:
a.表示有(沒有)某種能力或能(不能)經受住,有時表示夠(不夠)標準。
b.表示輕不輕視某人或某事。
c.表示因為某事而在心理上過意不去或(過得去)。
d.表示在某個領域里做得很出色。
(于 秒,天津外國語學院漢文化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