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借用一些表空間概念的詞語來表達時間概念是人類語言的一個普遍特征?!跋聛怼薄捌饋怼薄跋氯ァ痹谕癸@空間位移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時間的變化。但由于各自趨向意義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各自在表時間意義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概念意義上的不平行性象似性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不平行性。在這一點上,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下來”、“起來”和“下去”在表示時間意義時,如果其前面的動詞為及物動詞,三者在句法形式上呈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其實,這三者之間的這種差異性早就被語法研究者注意過。盧英順(2000)在討論現(xiàn)代漢語“延續(xù)體”的有關(guān)問題時,就曾指出:“‘下去體助’或‘下來體助’前的動詞如果是及物的話,那么這個及物動詞后面的語義成分(如受事等,即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一定出現(xiàn)在該動詞的前面,而不能出現(xiàn)在動詞和‘下去體助’或‘下來體助’之間,也不能出現(xiàn)在‘下’和‘去’或‘來’之間。這點和表示‘開始’的‘起來’相比,有所不同?!饋怼皠釉~后的語義成分可以在‘起’和‘來’之間出現(xiàn),但如果出現(xiàn)在‘動詞’和‘起來’之間則難以接受。”此外,郭春貴(2003)也認為“如果賓語是有定施事的,則把它當成主語使用?!北竟?jié)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從認知的角度,就形成這種差異性的原因談些個人粗淺的看法。
我們先看些句子:
(1)一趟車拉下來,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臉上,只露著眼與嘴三個凍紅了的圈。(老舍《駱駝祥子》)
(2)一頓飯吃下來,嘻嘻哈哈也不曾說什么正經(jīng)話。(高曉聲《陳奐生包產(chǎn)》)
(3)這么多活干下來,真是累死我了。(盧英順例)
(4)這么多書讀下來,使她變得睿智起來。
(5)不知他何時抽起煙來。(盧英順例)
(6)喲,這不,居然真的輕輕快快地下起雨來,細密連綿,嘀滴答答,煞是清脆可人。
(7)涼風一陣比一陣緊了,暑氣明顯在消退,河灘上幾個女孩子忽然唱起歌來。
(8)聽到迪斯科音樂,她的同伴們都會興奮地跳起舞來,而她卻總是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只是靜靜地看著她們。
(9)煙你再這樣抽下去,早晚會抽死的。(盧英順例)
(10)你煙再這樣抽下去,早晚會抽死的。(盧英順例)
(11)減肥藥你再這樣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搞垮你身體的。
(12)如果你這一次還沒寫對的話,那么這個字你就一直寫下去。
句(1)~(4)中的“下來”分別用在及物動詞“吃”“干”“讀”的后面表示行為動作的反復進行。句(5)~(8)中的“起來”分別用在及物動詞“抽”“下”“唱”“跳”的后面表示行為動作的開始。句(9)~(12)中的“下去”分別用在及物動詞“抽”“吃”“寫”的后面表示行為動作的反復進行。分析例句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三者前面的動詞都是及物動詞,但是及物動詞后面的語義成分的句法分布卻不相同。具體來說,“下來”和“下去”句中及物動詞后面的語義成分的句法分布相同,都采用“O+V+下來/下去”的句法形式,而“起來”句中及物動詞后面的語義成分(即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采用的卻是“V+起+O+來”的句法形式。
2.“下來”與“起來”之比較
“起來”和謂詞性成分組合能產(chǎn)生合并式“V起來O”和分離式“V起O來”兩種句法格式。其合并式凸顯位移的結(jié)果,分離式凸顯位移的開始和過程。因為“起來”在凸顯位移過程和狀態(tài)的空間移動過程中,伴隨著時間上的起始和進程,所以,漢語中表示空間運動的“起來”也可以用來表示時間概念的“起始”。又因為凸顯運動“起始和進程”用的是“起來”的分離式“V起O來”,根據(jù)“象似性原則”,概念內(nèi)容上的平行性象似性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平行性,所以強調(diào)動作的開始也應(yīng)該用“起來”的分離式“V起O來”(“起來”前的動詞必須是及物動詞且?guī)Я速e語),如“抽起煙來”“鼓起掌來”“下起雨來”“唱起歌來”和“跳起舞來”等 。
我們認為,“下來”和“起來”句法形式上的差異與其意義的不同有關(guān)。因為表示延續(xù)意義的體助詞“下來”和表示起始意義的體助詞“起來”是動詞“下來”“起來”功能擴大化的結(jié)果,因此二者“體”意義的區(qū)別與其趨向意義的差別有關(guān),所以要比較 “下來”和“起來”體意義的差別,須從二者的趨向意義說起。從構(gòu)詞上看,“下來”和“起來”有一個共同的構(gòu)詞成分,所不同的是“下”和“起”這一構(gòu)詞成分的差異。因此,探討“下來”和“起來”的不同,可以從“下”和“起”的區(qū)別中找原因?,F(xiàn)代漢語中從低到高的位移可以用“起”和“上”兩個趨向動詞來表示,其中“上”著眼于終點,“起”著眼于起點,并且“起來”的“起”有“開始、發(fā)生”義,因而表示動作狀態(tài)變化時,“起來”強調(diào)狀態(tài)的開始形成。而從高到低的位移現(xiàn)代漢語中只能用“下”來表示,這是自然語言中常見的不對稱現(xiàn)象之一。由于從高到低的位移是用“下”一個詞來表示,所以它綜合了“起”和“上”兩個詞的特性:既可能強調(diào)起點,也有可能強調(diào)終點。但由于“下來”的立足點是在低處,一般來說,動作是向著說話人的“心理空間”位置移動,這里邊隱含著一個自然的終點(說話人“心理空間”所在的位置)。因此“下來”的趨向意義也就具有了兩個突出的特點:可以有起點;隱含著終點。所以在表示時間概念時,它側(cè)重于表示續(xù)段,即“時間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延續(xù)”,并且隱含著一個終點(說話時)。如“洪水開始退下來了”中的“退下來”就表示“洪水從過去開始退并且到說話之時已經(jīng)退到一定的程度了,隱含著終止點” 。所以“下來”在表示時間概念時是凸顯結(jié)果的,因此應(yīng)該用“下來”的合并式,即“V+下來+O”或“V+O+下來”。由于作為“體助詞”的“下來”在語義上是屬于整個“事件”的,即“事件+下來”,比如“這么多活干下來”的語義結(jié)構(gòu)是“干這么多活+下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下來”最好是放在動詞及其賓語之后,而不是插入它們中間,即應(yīng)該采用“V+O+下來”格式而不宜采用“V+下來+O”格式。但由于現(xiàn)代漢語中“V+O+下來”格式中的“V”必須具有[使令]的語義特征,“V”的[使令]語義特征也就決定了“O”必須具有[施事]的語義特征,因此“V”的這一語義特征和“O”須是“施事賓語”的特點也就排除了那些不具有[使令]語義的動詞和非“施事賓語”在這一格式中出現(xiàn)。所以盡管句(1)~(4)中的“拉”“吃”“干”“讀”等及物動詞都帶了賓語,但也不能放在動詞后,而必須把它提到動詞前,也即采用 “O+V+下來” 格式來表示動作行為的反復進行。
綜上所述可知,“起來”和“下來”趨向意義的不同導致了各自“體”意義的區(qū)別:“起來”凸顯動作的“起始”,“下來”凸顯動作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延續(xù)。這種概念內(nèi)容的不平行性象似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不平行性:二者同用在及物動詞后面,表“起始”的“起來”采用“V+起+O+來”格式;表“延續(xù)”的“下來”采用“O+ V +下來”格式。當然,除了語義外,“V+O+下來”格式中“V”的[使令]語義特征與“O”須是“施事賓語”的特點也決定了“下來”句法形式的選擇。
3.“下來”與“下去”之比較
與體助詞“下來”一樣,體助詞“下去”也是其動詞功能擴大的結(jié)果。因“下來”和“下去”都表示“由上而下位移”,“位移”的語義特點也就決定了二者[動態(tài)]的語義特征。除此之外,二者在表示由上而下位移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當然是“下來”或“下去”動作的持續(xù),所以虛化后的“下來”和“下去”仍具有[動態(tài)]和[延續(xù)]的語義特征,因此二者都可以用來表示“延續(xù)體”的語法意義。那么,體助詞“下來”和“下去”在表示“延續(xù)體”語法意義時有沒有區(qū)別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認為,立足點的不同是體助詞“下來”和“下去”語法意義不同的主要誘因。具體來說,“下來”的立足點在低處,一般來說,動作是朝著說話人的“心理空間”位置移動,這里隱含著一個自然的終點,即說話人“心理空間”所在位置。而由于“去”是表示從說話人的“心理空間”位移到別的地方,所以“下去”的立足點應(yīng)在高處,一般來說,它側(cè)重動作是背著說話人的“心理空間”位置移動,而不管移到什么地方去,即不隱含終點。趨向意義的不同也就使得二者在表時間概念時也存在著差別:“下來”一般表示“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延續(xù)”,且隱含著一個終點(說話時),所以它用在及物動詞后表示動作行為的反復進行時,采用了“下來”的合并式,即“O+V+下來”。而“下去”一般表示“從現(xiàn)在到將來的延續(xù)”,不隱含終點,這也就說明了“下去”在表示時間時凸顯的是“起始和過程”,而徹底排除了終結(jié)階段。根據(jù)“距離象似性原則”,凸顯“起始和過程”應(yīng)該采用“下去”的分離式,即“V+下+O+去”(當然“V”應(yīng)該是及物動詞)。但由于“下去”在表示動作行為的反復進行時,從語義上看和“下來”一樣是屬于“事件”的,也即“事件+下去”,所以宜采用“V+O+下去”格式。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由于“V+O+下去”格式中“V”必須具有[使令]語義特征和“O”須是施事賓語,因此體助詞“下去”前的動詞如果是及物動詞的話,那么該及物動詞后面的語義成分(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O”應(yīng)該放在動詞前面,即采用“O+ V+下去”格式。
立足點的不同除了是形成體助詞“下來”和“下去”語法意義差別的主要原因外,還制約了各自與時段名詞的同現(xiàn)。時段名詞是對事情經(jīng)歷的時間進行計量的結(jié)果,因此具有[可計量]的語義特征。由于“下來”是表示行為狀態(tài)“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延續(xù)”,它隱含著一個終止點(說話時),所以“下來”表示行為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長短是可以計量的,這剛好與時段名詞[可計量]的語義特征相容,因此它可以與時段名詞同現(xiàn)。比如:
(13)幾天下來,頭里昏沉沉,渾身沒勁,真的病了。(高曉聲《陳奐生包產(chǎn)》)
(14)雖然這時打藥最頂用,但20多公斤重的藥桶背在身上,一趟下來,她渾身濕得像從水里撈出來一樣。(人民日報\\1995)
(15)轉(zhuǎn)軌快的企業(yè)生機勃勃,優(yōu)勢日益凸現(xiàn);轉(zhuǎn)軌慢的企業(yè)步履維艱,短短幾年下來,有的甚至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人民日報\\1995)
(16)這些年下來,什么端硯、歙硯、紅絲硯,手邊也居然收藏了幾塊。(人民日報\\1995)
而“下去”表示的是行為狀態(tài)“從現(xiàn)在到將來的延續(xù)”,它沒有終止點,所以它表示行為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是不可計量的,這和時段名詞[可計量]的語義特征相排斥,因此它不可以與時段名詞同現(xiàn)。所以例(13)~(16)不能變換成:
*幾天下去,頭里昏沉沉,渾身沒勁,真的病了。
*雖然這時打藥最頂用,但20多公斤重的藥桶背在身上,一趟下去,她渾身濕得像從水里撈出來一樣。
*轉(zhuǎn)軌快的企業(yè)生機勃勃,優(yōu)勢日益凸現(xiàn);轉(zhuǎn)軌慢的企業(yè)步履維艱,短短幾年下去,有的甚至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
*這些年下去,什么端硯、歙硯、紅絲硯,手邊也居然收藏了幾塊。
4.“起來”和“下去”之比較
從“下來”和“起來”,“下來”和“下去”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起來”與“下去”的區(qū)別:“起來”凸顯的是動作行為的“起始”,“下去”凸顯的是動作行為的“持續(xù)”。根據(jù)“距離象似性原則”,凸顯動作行為的“起始”和“進程”都應(yīng)采用分離式,即“V+趨向動詞1+O+趨向動詞2”,但由于“下去”在表示“延續(xù)體”語法意義時是屬于整個“事件”,所以宜把“O”移到“V”和“下去”之間,形成“V+O+下去”格式。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V+O+下去”格式中“V”須具有[使令]語義特征和“O”須是“施事賓語”,這一特殊性也就排除了那些不具有[使令]語義特征的“V”和“非施事賓語”的“O”在這一格式中的出現(xiàn)。因此盡管句(9)~(12)中的“抽”“吃”“寫”是及物動詞且都帶了賓語,但都不能放在動詞后面,而必須把它提到動詞前面,即采用“O+ V+下去”的句法形式。需注意的是句(9)和(10)中的“煙”在句中充當?shù)木浞ǔ煞植幌嗤壕洌?)中的“煙”充當了“主語”(大主語),而句(10)中的“煙”充當?shù)膭t是作謂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小主語)。
人類語言具有象似性,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然而,人類語言又不僅僅是象似性的,這同樣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捌饋怼北硎緞幼餍袨椤捌鹗肌?,“下去” 表示動作行為“持續(xù)”。根據(jù)“距離象似性原則”,凸顯動作行為“起始”和“進程”的都應(yīng)采用分離式,但“下去“采用的卻是“O+ V+下去”格式,這種句法形式的差異就是語言非象似性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5.小結(jié)
體助詞“起來”“下來”“下去”與及物動詞及其后面的語義成分(也即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的不同句法組合受制于各自的意義。句法形式的不同也就使得各自的語用效果也不同,具體來說,“下來”和“下去”采用“O+ V+下來/下去”格式,此格式強調(diào)的重點是“V”;而“起來”采用的“V+起+O+來”格式強調(diào)的重點是“O”。
如前文句(3)和(9)強調(diào)的重點分別是“干”和“抽”的動作,這一點在句(9)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此句通過同一動詞“抽”的反復使用來突出“抽”這一動作的嚴重后果——“死”;句(5)強調(diào)的重點則是動作的對象——“煙”,而非動作本身——“抽”。
當然,如果三者出現(xiàn)在單個的動詞或形容詞后時,它們采用的句法形式相同:直接放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也即“V/A+起來/下來/下去”。如:
(17)等他去客棧拜訪那五時,那五一打開箱蓋他就笑了起來。(鄧友梅《那五》)
(18)說著云奶奶就給那五量尺寸,然后從樟木箱中找出幾件香云紗的、杭紡的、橫羅的袍子、馬褂,讓那五挑出心愛的,連夜就著煤油燈趕作起來。(鄧友梅《那五》)
(19)等到坐下來吃夜飯,喝了一點酒,空氣才活躍起來。(高曉聲《陳奐生轉(zhuǎn)業(yè)》)
(20)那五這才鄭重起來,精神抖擻地問:“你細說說這里的門子。” (鄧友梅《那五》)
(21)這九塊錢的利息,他何嘗存心白賴,只是三個月來生意清淡,每天賣得的錢僅夠開伙食,付捐稅,不知不覺就拖欠下來了。(茅盾《林家鋪子》)
(22)“莫談國事”的紙條可是保存了下來,而且字寫得更大。(老舍《茶館》)
(23)心跳了一陣,漸漸又平靜下來。(老舍《駱駝祥子》)
(24)呼國慶的臉立時就沉下來了,他一聲不吭地站在那里,一句話也不說。(李佩甫《羊的門》)
(25)他一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依舊順應(yīng)舊的環(huán)境生活下去。(巴金《做大哥的人》)
(26)題過姓名后,在“快樂思想”的標目之下,我略一沉吟,便提起筆寫下去,是:“月光的底下,湖的旁邊,和你一同坐著!”(冰心《好夢》)
(27)只有跟著時光老人的腳跡,把以前的噩夢漸漸籠上一重乳白的輕綃,更由朦朧而渺茫,由渺茫而竟消沉下去,那就好了?。ㄓ崞讲洞簛怼罚?/p>
(28)仿佛是生命閃耀的目光在眼睛里猝然死去,天空隨即灰暗了下去。(余華《夏季臺風》)
(29)這8年里,國民黨的政治地位一步步地衰落下去,共產(chǎn)黨的力量卻從小到大地迅速壯大起來。(《人民日報》\\1995\\Rm9507a.txt)
文章從認知的角度描寫和解釋了體助詞“下來”“起來”“下去”三者與及物動詞及其后面的語義成分(也即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不同句法組合的原因。綜上所述可知,造成三者句法組合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意義的不同是造成它們句法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2)現(xiàn)代漢語中,“V+O+復合趨向動詞”格式中的“V”須具有[使令]語義特征和“O”須是“施事賓語”的特點;(3)“下來”“下去”表示“延續(xù)”語法意義時在語義上屬于整個“事件”的特點,這兩個特點也制約著“下來”“下去”與及物動詞及其后面的語義成分(也即靜態(tài)句中的賓語)的句法組合。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6).
[2]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資料[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10).
[3]現(xiàn)代漢語·辭海[K].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2,(11).
[4]范繼淹.動詞和趨向性后置成分的結(jié)構(gòu)分析[J].中國語文,1963,(2).
[5]杉村博文.試論趨向補語“·下”“·下來”“·下去”的引申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4).
[6]鄧守信.漢語動詞的時間結(jié)構(gòu)[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4).
[7]徐靜茜.也論“·下來”“·下去”的引申用法[J].漢語學習,1985,(4).
[8]劉月華.表示狀態(tài)意義的“起來”和“下來”之比較[J].世界漢語教學(預刊),1987,(1).
[9]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說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1).
[10]盧英順.試論“這本書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續(xù)性問題[J].漢語學習,1993,(4).
[11]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2]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3]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續(xù)斷結(jié)構(gòu)及其體表現(xiàn)[J].中國語文,1998,(6).
[14]高順全.體標記“下來”“下去”補議[J].漢語學習,2001,(3).
[15]郭春貴.復合趨向補語與非處所賓語的位置問題補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3,(3).
[16]李向農(nóng).現(xiàn)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7]王國栓.趨向問題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18]陳忠.“起來”的句法變換條件及其理據(jù)[J].語言文字學,2006,(5).
(孫淑娟,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黃國華,南昌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