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亂搖寶寶
搖籃,幾乎每個寶寶都是在其中長大,隨著爸爸媽媽搖呀搖,寶寶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但最近研究表明,寶寶最好不要用力搖,否則寶寶脆弱的腦子易受到傷害。
醫(yī)學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如果用相同的力量來敲打或搖動寶寶,搖動寶寶的死亡危險性是敲打寶寶的30倍之多。研究人員利用裝滿水的瓶子中所盛的生雞蛋來舉例說明,用力敲瓶子時,生雞蛋不會撞到瓶壁:但是搖動瓶子時,生雞蛋會撞到瓶壁。也就是說,如果用力打寶寶,寶寶腦子不會與腦殼劇烈碰撞;但是搖寶寶時,寶寶腦子就會與腦殼撞來撞去,造成腦子的傷害。而且寶寶的腦子一但受傷,無法用言語表達不適的寶寶會一直昏睡或哭鬧,但是腦子受傷部位卻又很難被醫(yī)師檢查出來。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家長能夠注意強力搖動寶寶的危險性,不要用力地隨意搖動寶寶,以免寶寶的大腦受到傷害,而影響到智力、視力等。
寶寶晚上睡覺時,房間里不要開燈
醫(yī)學研究表明,嬰兒睡眠時不關燈會增加孩子患近視眼的可能性。國外醫(yī)學研究人員在對479名2-1 6歲的近視患者進行研究后認為,睡在燈光下的兩歲以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fā)病率要高出四倍,睡在黑暗中的孩子患近視的只占10%:夜間睡在照明燈光下的患近視的占34%,睡在室內較強光照明燈下的孩子,患近視的占55%。有關專家指出:嬰兒在出生后頭兩年,是眼睛和焦距調節(jié)功能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光明與黑暗的時間多少,可能會影響幼兒視力的發(fā)育,希望父母慎重對待。
兒童別用成人牙膏
口腔專家提醒廣大家長:有兒童的家庭,應當買兩種牙膏,成人使用成人牙膏,兒童使用兒童牙膏。兒童不宜使用成人的含氟量較高的牙膏。現(xiàn)在有的廣告將成人牙膏推薦給兒童使用,這是不科學的。
嚴格說來,兒童牙膏的含氟量應比成人的低,而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成人牙膏,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在磷、鈣的含量上與兒童牙膏沒有多大差別,但含氟量卻比較高,這對牙齒的防齲和保健是有利的,但兒童不適用這種含氟高的牙膏。兒童常在3歲左右開始學習刷牙,這時由于孩子的動手能力差,含漱技巧尚未完全掌握,此時如用含氟量較高的成人牙膏,在刷牙時難免誤吞含氟較多的牙膏。如果每天咽下過多的氟,是不利兒童健康成長的。
五月,孩子長高最佳時期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多個國家的調查證實,兒童的生長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長得最快的是在5月,平均達到7.3毫米;長得最慢的是在10月,平均只有3.3毫米。因此,有關專家把5月稱為“奧妙的5月”。
為什么5月份是兒童生長的高峰期呢?冬天天氣冷,孩子被包裹得厚厚的,外出曬太陽的機會也較少;而夏天日照過于強烈,易中暑,消耗大,孩子胃口不好,影響生長速度。5月是自然界生物生長、發(fā)育、繁殖的效能高潮期,人類尤其是兒童也有同樣的效應。這時兒童體內務器官和細胞的功能十分活躍,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fā)育加快。
如何把握在最佳時期讓孩子迅速“拔高”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訣竅一:擁抱太陽,訣竅二:營養(yǎng)均衡,訣竅三:多做運動,訣竅四:充足睡眠,訣竅五:心情愉快。
孩子識字過早易患心理疾病
許多家長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認為識字越早越聰明,把孩子的學習看得過重,期望值過高。許多孩子被父母從幼兒園接回后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種學習班學繪畫、學鋼琴,小小年紀就背負了父母過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子女學習壓力過重,嚴重的就會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飲食障礙、情緒障礙(如恐懼、焦急、易怒等)、遺尿、多動和抽動(如擠眼等)。
要避免孩子出現(xiàn)類似的心理行為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視孩子的天性,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戲的時間。在玩耍中,孩子們可以學會與人相處,模仿伙伴們的為人處世方法,學會忍讓、寬容、合作等人際交往的優(yōu)良品質和性格。家長應該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戲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違背孩子成長的正常發(fā)展規(guī)律。管束過嚴,經常打罵,這樣得到的結果只能與家長的主觀愿望相反。
圍產期疾病是兒童健康第一“殺手”
日前,重慶醫(yī)科大學兒童醫(yī)院病案分析室對在該院死亡的574例住院兒童進行死亡病因分析發(fā)現(xiàn),嬰兒占死亡人數(shù)的59.58%,圍產期疾病是住院嬰兒死亡的首要原因。
將該院死亡的574例住院兒童分為嬰兒組(未滿1歲),幼兒組(1~3歲),學齡前兒童組(4~6歲),學齡兒童組(7~14歲)。分析發(fā)現(xiàn),死亡兒童574人中,病死率0.40%,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在死亡病例中,嬰兒占59.58%,幼兒占19.69%,學齡前兒童占7.67%,學齡兒童占13.07%。在全部死亡病例中,新生兒死亡數(shù)最多,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34.84%。死于圍產期的嬰兒占嬰兒死亡總數(shù)的39.18%,主要源于肺炎、窒息、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兒破傷風等。其次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占16.20%,主要是死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敗血癥、腦脊髓膜炎、結核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居死亡病例的第三位,占15.16%。腫瘤對兒童健康威脅也越來越大,本次調查死于腫瘤的54人,其中白血病患者26人,占死亡腫瘤患者的48.15%。
在該院患傳染病死亡兒童中,70%來自農村,主要源于農村衛(wèi)生狀況差。如破傷風死亡的10人中,都是在家中剪刀斷臍接生所致。在574例死亡兒童中,24小時死亡的占267例,其中30.09%是新生兒,提示圍產期及新生兒保健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同時也說明孩子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如果家長早期不重視,延誤治療易造成死亡。
兒童計劃免疫謹防過敏性紫癜
兒童計劃免疫有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1974年WHO推廣擴大免疫規(guī)則,到1990年,全球80%的兒童在1歲內獲得了免疫接種。
隨著兒童計劃免疫的普及,由疫苗導致的不良反應亦逐漸增多。
藥物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生一般是由于變態(tài)反應所引起的,疫苗具有抗原性,其自身或雜質作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臨床應用時應謹防藥物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生。
藥物過敏性紫癜多見于兒童,臨床上常見癥狀為皮膚紫癜,皮疹高出皮膚,初為鮮紅色,繼之為暗紅色,亦可伴有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皮疹常分布在下肢伸側和臀部,呈對稱性,部分患者有關節(jié)腫痛或腹部癥狀,偶爾伴有腎臟、心臟和神經癥狀。實驗室檢查偶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升高,重癥患者可有輕度貧血,合并腎臟損害時,有血尿和蛋白尿等。
過敏性紫癜目前尚無特殊治療方法,停用致病藥物是最好的治療,停藥后避免食用魚、蝦、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并多飲水,促進毒性物質的排出,大多數(shù)患者停藥后不需任何特殊治療即可治愈。嚴重患者則需要藥物治療,治療藥物有抗過敏藥、維生素類、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其中抗過敏藥物有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鹽酸西替利嗪,口服對消除過敏癥狀效果較好。維生素類藥物路丁和維生素C可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和脆性,但一般用藥劑量大,維生素C以靜脈注射為好。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適用于皮損較嚴重的關節(jié)型及腹型過敏性紫癜,對皮膚型、腎型效果不好。而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腎型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