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出晉豫交界有感
太行大峽谷東口,壺關(guān)至林縣交界處,古來為晉豫兩省之間交通要塞。
“文革”之初,“左”傾顛狂,批資批修,陰差陽錯,奇聞迭出。交界口之崖壁上竟涂刷出兩條標語,一日:“凍死不燒山西煤”,一曰:“餓死不吃河南糧”。是時界前設(shè)卡,各把一方,車輛罕少,貿(mào)易近絕,害得兩省百姓缺吃少燒,困窘環(huán)生,叫苦不迭。后雖有緩,仍頻頻生阻,三中全會之后方才撤卡復(fù)常。20世紀80年代初,驅(qū)車東出壺關(guān)至此,欣見車水馬龍,運煤拉糧,馬達轟鳴,不絕于耳。今憶吟記:
太行要塞路行難,標語兩條插兩閂。
豫麥愁拉晉人餓,晉煤盼運豫鄉(xiāng)寒。
十年設(shè)卡云遮日,一旦開閂旭映天。
全賴三中全會好,四通八達走陽關(guān)。
英雄臺下聞曲有感
“文革”之秋,長治地區(qū)群眾組織分裂成兩大派,相互對壘,勢不兩立,“文攻武衛(wèi)”,爭斗不休。一次,其中一派派員乘車赴省,行至東觀同蒲線交又路口,不幸與火車相撞,造成一車10人全部遇難之重大交通事故。消息傳至長治,另一派幸災(zāi)樂禍,當成盛大節(jié)日,連夜刷寫大宇標語曰:“未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汽車撞火車”,貼在當時演講、辯論的中心場所英雄臺前。
斗轉(zhuǎn)星移,時變境遷。今日路過英雄臺下,欣看臺上歌舞陣陣,臺下人頭攢動,一派熱鬧升平景象,回憶當年,不堪回首。后憶詠記:
春風不度英雄臺①,樂見對方出禍災(zāi)。
連夜碰頭商惡語,凌晨題壁駭人懷。
親情友誼兩誰顧,道德天倫并作衰。
今日欣聞天籟曲,英雄臺上復(fù)傳來。
駐足元首樓前
2004年夏,赴東北開會間隙,參觀鏡泊湖,瞻仰湖畔劉少奇主席生前所曾住過的簡易木樓,無限懷念劉主席建黨建國之豐功偉績,即感賦詩云:
悲思元首駕云去,此地空余元首樓。
碧水有情留舊影,青山含恨俯高頭。
理論實踐雙建樹,緯地經(jīng)天大略謀。
佇足樓前習修養(yǎng),一番加勉誓為牛。
防川一課
吉林原,為沿海省份,清朝政府與帝俄簽訂不平等條約,將吉東沿海割讓,自始吉林淪為內(nèi)陸省份。當年圖門江出??谟直蝗毡镜蹏髁x封鎖過,至今只作內(nèi)河航行。吉東距海最近處為防川鎮(zhèn),僅幾公里。臨防川,望大海,憶屈辱,回歸現(xiàn)實,感慨成詠:
望洋興嘆咒清帝,割讓國家要塞區(qū)。
縱馬防川韁必勒,駕船海口舵須移。
眼前百舸錨他岸,身后千車繞吉西。
追昔撫今一堂課,聞雞起舞借晨曦。
詠唱天下第一梯田
久聞龍勝瑤鄉(xiāng)龍脊嶺梯田乃天下梯田之冠,早懷夙愿造訪此絕。今日幸臨嶺巔,放眼四望,從麓至頂,層層疊疊,遠無邊際。時值早稻已刈,晚稻未秧,正在放水灌溉,一派龍鱗世界。想及瑤族兄弟世代墾耘,辛勞卓絕,創(chuàng)造奇跡,感吟五首以記:
山巔縱目望,滿眼水鄉(xiāng)春。
塊塊鋪銀鏡,層層嵌玉鱗。
高渠引河漢,曲徑上青云。
天下梯田冠,功歸瑤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