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睜眼,妻告訴我,她昨夜夢見了母親,說還在我們段笏嘴老家的土炕上,母親精神特好,招呼了這個招呼那個,有聲音,有圖像,清晰極了;還說家里人都在,就是沒有看見我,問我哪去了?
母親離開我們快一周年,硬是一次也沒有來夢中與我相聚。說來也真怪,越想夢越是夢不到。有時我想大概她在天堂“樂不思蜀”,把我這個兒子給忘了吧!
我的母親出身貧寒,連個名字也沒有,排行老二,就叫二女。沒念過一天書,是個文盲。小時候纏過腳,后來中途解放了,但自第二個腳趾以下,卻生生地給纏斷了,永遠地伏在腳掌心里,看上去讓人很是心疼。
母親16歲的時候,做了我父親的媳婦。我爺爺當時是村里大戶人家,種一犋半牛的莊戶,有100多坰地(一坰約合四小畝)。因此土改時理所當然地被定成了富農(nóng)。但我父親是后娘,他在幾個月大的時候,親娘囚急病去。聽說人已死去了,我父親還爬在肚皮上吃奶,十分凄慘。因為是急病暴死,我奶奶的娘家人不依不饒,來給做過主(也就是討個說法)。兩家鬧了個大不好,至此永不往來。我父親是在娶過我母親后才去認了親的。因為是后娘,沒人疼愛。分家時,我爺爺拿火箸照我父親頭上打了一火箸,血流如注。父親扛著個血頭,拿一把镢頭,把家里米面甕、水甕、菜甕、箱箱柜柜砸了個一塌糊涂。從此被趕出家門,以扛活為生。我們村流傳著幾句關于我父母生活情況的順口溜:
一門一窗子,
地下放的個水缸子。
燒的圪針,
吃的圪糝。
這是我父母當時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形象描述,真正的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加上父親扛過長工,打過短工,土改時定了個中農(nóng)(父親說他完全夠個貧雇農(nóng),是受了他富農(nóng)父親的影響)。為這事我父親自豪了一輩子。他說,那一火著打好了,沒有得他父親的一雙筷子,定了個中農(nóng),才沒有影響娃娃們的前途,念成了書,他再受窮受苦也值!
我對母親最早的記憶是她的哭聲和眼淚。母親共生育8個孩子,后來養(yǎng)成4個,另外4個都是歡馬犢急中途夭亡??上攵改笧榇肆髁硕嗌傺蹨I。我排行第六,下面有個弟弟名叫七仁,4歲半患急癥死去。記得我們家老房后面有一條長長的土溝,叫堡黑廊,土溝上頭埋了我死去的弟弟。好長一段時間母親隔三差五去哭她的七仁,回來時眼睛紅腫,渾身哆嗦。有一次我尾隨母親去了,她哭得天昏地暗,直到流出鼻血,我害怕極了,跟著大聲哭起來。母親見我哭了,馬上止住聲,抱起我回家。自那以后,我有了辦法,她一哭,我就跟著哭。很靈,母親馬上便不哭了。
上帝把對女人的懲罰全集中到了我母親身上:懷孕、分娩、看著孩子活蹦亂跳突然死去。每一次都把她折騰個半死。因此,母親落下個殘病之身:腰腿疼(風濕性關節(jié)炎)、肚子疼(胃病),經(jīng)常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母親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是她講的故事。母親是文盲,但她卻有非凡的記憶力。八九歲時就過耳不忘。我的外祖父能識幾個字,記憶好,不知從什么人那里記下了許多民間故事。我母親小時候就纏著她父親給她講故事,而且講一個她記一個。不管情節(jié)有多復雜,內(nèi)容有多長,都能一字不漏復述下來。關口將名,文詩對仗,一字不差。這也許是我母親童年和少女時期唯一的歡樂,也是她從上一輩那里繼承下來的唯一財富。
母親的故事在我們村里講出了名。農(nóng)閑時,我們家的土炕上,一坐一炕人;農(nóng)忙時,田間地頭,母親周圍也是一圈人。
我8歲時,害過一場大病,歷時一年多,是母親的故事讓我忘了疼痛,幫我度過了那難熬的日日夜夜。我的病是頭上生了無名的毒瘡。那個時候,剛剛有了盤尼西林,父親背我進城,打了好長一段時間針,直到把兩個屁股蛋子打成了硬塊,也沒治好。家里沒錢了,因為親戚、鄰居、村里人都借遍了,再也張不開口了,我只好回到家里養(yǎng)著。這時,我的整個頭上像扣了一個沙鍋子,燒灼而且奇癢,整天哭著喊著,禁不住用手去抓,一抓一片,頭皮、頭發(fā)、膿、血、水全下來了。我當時身上穿一件小黑夾襖,被濃血浸得能敲出聲音來。母親看我可憐、心疼,就哄我說:“吾娃是貴人遭磨難哩,長大一定能成大事?!碑敃r我小,哪懂這些。她便給我講故事哄我。記得我們家那鋪大炕上放著個大黑甕,正發(fā)酵著醋。為了讓頭部涼快一些,我就把頭伸到大甕跟墻的旮旯里,母親邊縫針線邊給我講故事。
母親的故事真多,幾個月也沒重復的。《魏征斬龍王》、《甘羅十二為相》、《紅瓦盆告狀》、《常遇春》、《夢先生》、《蛤蟆兒》、《火燒繡樓記》、《不到黃河心不死》、《三女婿對詩》、《路遙知馬壯》……那故事里的人和事到她嘴里都活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浸透著母愛的語言是傳神的,它使我忘記時空,也忘記了疼痛。在那段日子里,我不能出門,不能跟小伙伴們玩耍,但卻無意中得到了母親的“真?zhèn)鳌?,把她肚子里的故事一股腦兒全搬了過來。也許是母親給了我遺傳基因,也許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反正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每一個故事現(xiàn)蒸熱賣講給別人聽。開始是身邊的小伙伴們,后來大人們也聽,再后來是小學、中學的同學們。跟同伴們說故事,是件很開心的事?,F(xiàn)在看,起碼有兩大收獲:一是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和口才;二是培養(yǎng)起了我對語文、對文學的濃厚興趣。當我十一二歲時就抱著一些大部頭小說啃。最早讀的一本小說叫《三輩兒》。那時在農(nóng)村盡管能讀的書很少,但我還是看了《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草原烽火》、《苦菜花》、《迎春花》、《三國演義》、《一千零一夜》、《敵后武工隊》、《紅日》、《紅巖》、《紅旗譜》、《歐陽海之歌》、《艷陽天》等不少。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還給母親通讀了《一千零一夜》和《三國演義》。她竟能把《一千零一夜》里的許多故事和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講給村里許多人聽。這好像是一種“反哺”,是文化層面上的反哺。母親為此很自豪,經(jīng)??湮沂莻€好孩子。
民間故事的要義是懲惡揚善。故事的流傳能形成一種文化的積累,在當時沒有電視的農(nóng)村,其娛樂性、教育性是不言而喻的。母親去逝后,我寫過一篇祭文,里面有這樣幾句:
一肚故事,講了一生。
感悟村人,惠澤兒孫。
教吾善良,讓吾忠勇。
教吾刻苦,讓吾勤謹。
教吾做人,讓吾成功。
母親除了把她的故事留給了我們,還用她畢生的精力把安身立命的根本詮釋給了子女,這就是善良和要強。
關于善良,母親的要求是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件好事。我頭上的毒瘡把我頭皮組織壞了,痊愈以后一片一片不長頭發(fā)。小時候我最忌諱別人突然掀掉我的帽子或叫我“六花頭”??蛇@種事往往越怕越糟糕。一次,村里一個大我好多歲的人犯了我的忌諱,我覺得他欺負人,可打又打不過人家,一怒之下,跑到他家菜園里,把剛換過秧的茴子白一口氣拔了個精光。為此,狠狠挨了父親一頓罵(不知為什么沒挨打)。但母親沒有,她是好多天不搭理我,弄得我比挨罵還難受。小時候我比較淘氣,經(jīng)常對犯了我忌諱的人進行各種報復。母親便加強了對我的管束和教育。她說:“在村里從小要留個好名聲,將來才有人給說媳婦?!彼笪蚁袼o我講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一樣行善積德。規(guī)定必須天天行善事,而且要隨時向她報告。比如,不掏鳥窩、摔鳥蛋是行善;拔草不踩壞地里的莊稼是行善;幫村里放牛放羊的大伯、大叔攔攔牛羊是行善;幫人推推車、絞絞水也是行善。甚至不欺負小孩不恥笑老人、不起哄要飯的都是善舉。這種具體的要求,從小到大的積淀,使我對日行一善形成了一種情結(jié)。以后,只要做了一件幫助或善待別人、愛護公物或動物的事,心情就特別舒暢。這種情結(jié)注定要終我一生,使我以后上學、參加工作一切順利。真的要感謝母親!
關于要強,母親是用她的心智和行動來演繹的。她是文盲,除了講故事,她還會剪紙、面塑、裁剪衣服。逢年過節(jié),東家請剪窗花,西家叫蒸花饃,這家叫裁布料,那家叫縫衣裳,而且母親樂此不疲,每一件事她都能做到極致。母親手里出活,不論干農(nóng)活還是家務,既快又好。過去手工做鞋要用麻線納鞋底,別人需10多天納一雙,她可以兩三天納一雙。母親的要強是一種上進,無論做什么事,她都精益求精,都竭盡全力。有一年村里組織搶收莊稼,男女老幼全上陣。母親身子本來有病,但她硬是一連挺了好多天。最后昏倒在地里人事不醒,被人抬回家躺了10多天。為此,那一年母親當了一回勞模,公社發(fā)的獎狀,在我們家墻上掛了好幾年。
我參加了工作,有了妻子,有了孩子,但我卻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明白,小時候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母親的夸獎。盡管她從不吝嗇這種夸獎。我拚命多做營生,拔兔草、割牛草、拾牛糞天天創(chuàng)新記錄,上學念書考一百分,為的就是能得到她的微笑和夸獎。記得一次母親獎勵我兩顆水果糖,我舍不得吃,只吃了一顆。過了幾天把另一顆突然填進了母親的嘴里。她嘴上罵我:“這臭小子?!蹦樕蠀s綻放出了光彩。我剛參加工作時,月工資29塊半。每個月我自己只花9塊半,把余下的20元都親手交給母親。一連拿了好幾年,幫家里還清了債務,包括我小時候治病借的錢。感謝我那純樸善良的鄉(xiāng)親們,一欠多年但他們從來沒有討要過。這里面有兩個人最高興,一個是我的母親,她是那種兒子出息了,拿錢回家了的欣喜;另一個人是我,我是那種回報父母、自我滿足的欣慰。
等我自己有了兒子,但他卻常常對我的表揚或批評置若罔聞。在我腦海中,也沒有他把最珍貴的東西讓與父母的記憶。母親用了什么魔法使她的孩子們那樣在乎她的微笑和夸獎?我作為念書人真的是自愧弗如!
神話故事里說,地上有一個人,天上就有顆對應的星。我凝望浩瀚天宇、茫茫繁星,不知屬于母親的那顆在哪里?人類太渺小了,作為單個的人,其壽命之短更加渺小。但人類的生命和精神卻是可以延續(xù)的。愿母親的故事、母親的善良和要強激勵我做一個好人,進而去做好每一件事;愿母親在天之靈入我夢來,常與我話話家常,敘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