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九月起,上海越劇院舉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建院50周年系列慶?;顒?。隆重的氣氛、豐富的內容、務實的風格,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對藝術孜孜以求
利用院慶50周年的良好契機,上海越劇院推出了一批劇目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最新成果,包括經(jīng)典劇目、傳統(tǒng)劇目、獲獎劇目和新創(chuàng)劇目在內的16臺大戲參演。在這16臺大戲中,《趙氏孤兒》、《青衫紅袍》、2005版《梁?!?、青春版《西廂記》、《漢文皇后》和《祥林嫂》是在不到九個月時間內完成的新創(chuàng)或重排劇目。此外劇院還策劃、組織了一臺“越劇界梅花獎、白玉蘭獎獲獎演員祝賀演唱會”。與往年相比,上越的劇目產(chǎn)量翻了一番,“四大精品”一齊亮相,新品優(yōu)品全面展示,并都得到了觀眾的歡迎和市場的認可。院慶上海演出階段,先后在大劇院、藝海、美琪、逸夫四家劇場上演24場,無論演出規(guī)模、劇目數(shù)量還是演出周期,皆創(chuàng)下了上越的新紀錄。
此次院慶,上越走出了上海,推出“上海越劇經(jīng)典劇目故鄉(xiāng)行”活動,在杭州、紹興、嵊州三個城市演出8場。浙江業(yè)界與觀眾充分肯定了上越的劇目和人才優(yōu)勢,稱贊此行是跨區(qū)域開拓大中城市越劇演出市場的一個范例。在結束杭州段的演出后,上越還被杭州市委宣傳部邀請參加10月30日“西湖博覽會”的閉幕演出。
此外,上越還充分利用兄弟院團的人才資源攜手進行劇目創(chuàng)作?!霸絼〗缑坊í?、白玉蘭獎獲獎演員祝賀演唱會”邀請了江浙滬9個院團14位獲獎演員參加演出《祥林嫂》、《碧玉簪》、《孔雀東南飛》等劇目與浙江4個院團聯(lián)合演出部分演職員參與了寧波鄞州越劇團投排的新戲《藜齋殘夢》。這不僅顯示了劇院劇目創(chuàng)作的影響力,還增加了票房號召力,彰顯了越劇界大團結、大合作的精神。
與觀眾心心相印
一個劇院的命運系于觀眾。上越50周年院慶活動,凸現(xiàn)了情系觀眾、觀眾至上的理念。
在南京東路世紀廣場舉行的“上海越劇院50周年慶——同唱一臺戲”活動,拉開了與觀眾同慶的序幕。熱情的觀眾擠滿廣場,老藝術家和青年演員與他們互動互唱,氣氛熱烈。上越還邀請來自新疆、北京、天津、重慶、福建、海南、陜西、湖北、安徽、廣西、江蘇、浙江和上海等13個省市的50名觀眾代表舉行了“心心相印——與各地觀眾代表團聚會”活動。他們中,不僅有長期喜愛越劇的戲迷,還有來自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的學生觀眾。劇院安排他們觀看了兩場演出,向他們贈送紀念品,還請他們上越,他們贈送紀念品,還請他們走進劇院,以參觀、座談、聯(lián)歡等方式,與院領導、藝術家、著名演員歡聚一堂,親密交流。劇院認真聽取他們對劇目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市場開拓的意見和建議。這次活動親近觀眾、感恩觀眾,加深了彼此間的情誼,給觀眾留下了溫馨美好的記憶,也使演職人員真切地感受到觀眾對劇院的真情關愛。
秋風宜人,明月朗照?!靶男南嘤 c各地觀眾代表團聚會”,將深深留在每一位熱愛越劇的人們心里。
樹形象強強聯(lián)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在視察上越時,曾充分肯定上越是“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在此次院慶系列活動中,上越抓住契機,與中央電視臺、復旦大學出版社、揚子江音像有限公司等合作,努力擴大上海越劇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
上越和央視戲曲頻道《戲曲采風》欄目共同策劃拍攝了一部三集專題片,通過劇目、人物與事件,介紹了劇院在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運作模式和市場開發(fā)等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形象地展示了劇院50年的歷程和成就。專題片播放后,全國各地觀眾對上越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時,《戲苑百家》欄目為配合院慶,選取了四個經(jīng)典劇目,做了5檔專題節(jié)目。他們專程來滬采訪藝術家和明星演員,并邀請專家和院領導赴京進行訪談。劇目展演期間,《空中劇院》還在杭州劇院對新版《紅樓夢》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并在上海實況錄播了《舞臺姐妹》。
上越還編輯出版了《上海文化名片: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紀念畫冊》和一套慶典珍藏版CD一一《流派唱腔薈萃》。紀念畫冊分劇目寶庫、沐浴春風、情系人民、走向全國、足跡五洲五個部分,選編了劇院長期收藏的462幅珍貴資料圖片(其中劇目劇照占總量的70%);《流派唱腔薈萃》CD第一次收錄了從流派創(chuàng)始人、著名演員到新秀等七代人中75位演員的121段唱段。在畫冊、CD發(fā)行儀式上,部分老藝術家和著名演員為聞訊而來的300多名越劇愛好者簽售。不少觀眾高興地說,這兩個出版物記錄了劇院的光輝歷史,展示了出入出戲的成果,是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和紀念品。
圖發(fā)展漫漫征途
在以“謀發(fā)展之道,求建設之策”為主旨的“與觀眾同行——上海越劇發(fā)展論壇”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專家從劇目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市場開拓、男女合演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思路與舉措。劉厚生、龔和德,王安葵、榮廣潤、毛時安等專家認為,上海越劇院要選擇一批新創(chuàng)劇目打造成精品力作,積累新的保留劇目;要形成明確的劇院核心藝術理念,培養(yǎng)自己的編創(chuàng)人員,鼓勵一些實力派演員成為領軍人物,以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推動劇院前進;要全力開拓市場,研究觀眾群體的變化,杜絕“精品焦慮癥”,多演新劇目,滿足觀眾的多層次需要。
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對劇院進一步理清思路,作出準確定位,繼而推進建設發(fā)展很有啟迪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