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辭退秘書宋藹齡
宋藹齡在與孔祥熙結(jié)婚之前,曾長期擔任孫中山的秘書。
同盟會會員華士龍、冷御秋、柏文蔚、鈕永建等人追隨孫中山從事反清革命,參加過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戰(zhàn)役。有一時期,孫中山失意,住在上海。華士龍等革命同志也都淪落上海,生活困難。但他們經(jīng)常去看望孫中山,孫中山也總是盡量設法籌給他們一些津貼,作為生活補助。宋藹齡對華士龍等人不滿,認為他們來訪無非是要些錢去。后來,當他們來訪時,她就托故拒之門外。孫中山長期見不到同志們,也就產(chǎn)生了疑慮。他特地派人去找他們來家,并埋怨說:“難道我失意了,你們就不理睬我了?”大家解釋說:“不是我們不來,而是每次都被您的秘書回絕了?!睂O中山聽了很是氣憤,下決心把宋藹辭退了,但答應讓其妹妹宋慶齡來繼任她的秘書職務。
宋慶齡來到孫中山身邊后,情況就不同了。她作風認真、細致,全心全意幫助孫中山,熱心于革命事業(yè),受到了同志們的敬仰和愛戴。
陳布雷與郭沫若的交情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陳布雷在上海成為名記者的時候,郭沫若剛從日本回國,棄醫(yī)從文,組織創(chuàng)造社,隨后也馳名于文壇。那時他倆都在上海,互慕文名,卻并不相識。他們初次見面,還是在1927年初。
那一回陳布雷去南昌,除去拜訪張靜江、蔣介石外,也會見了一批社會名流,或許因為同是文人,他惟獨對郭沫若留下深刻的印象。北伐時,郭沫若一腔熱血,投筆從戎,擔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那天兩人相逢,郭沫若一身戎裝,上衣緊系武裝皮帶,腳蹬皮靴,肩掛皮包;而陳布雷則是一襲長衫,一雙布鞋,文質(zhì)彬彬。陳布雷笑著一拱手說:
“沫若先生,久聞大名,今日得以一睹風采,真是三生有幸?!?/p>
郭沫若也很尊敬地還了一個軍禮,說:“畏壘先生,先生在《商報》上的時評,早已拜讀,真是力透紙背,橫掃千軍,對北伐可是起了極大的推動鼓舞作用啊?!?/p>
“過獎,過獎,”陳布雷謙虛地說:“拙文還請多多指教。先生的文學大作,引領(lǐng)時代風騷,那真是大手筆?!?/p>
此后,郭沫若憑著敏銳的政治嗅覺,適時覺察到蔣介石已在醞釀背叛革命,及時離開了他,還寫了一篇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蔣介石大怒,發(fā)出通緝令,郭沫若被迫逃亡日本。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又一次合作。當時,國共雙方都在爭取郭沫若。
曾經(jīng)擔任過福建省政府委員的郁達夫,直接找到陳布雷,說郭沫若在日本處境危險,想回國抗日,請他在委員長面前疏通疏通。陳布雷在做了充分準備以后,直接向蔣介石稟報。但蔣介石舊惡未忘:“郭沫若這個人吶,嗯,寫我的那篇文章,太刻毒了!這幾年他在日本究竟干了些什么?”
陳布雷捧出郭沫若近年在日本出版的《兩周金文辭大系》《殷契粹編》等一疊書,小心翼翼地說:“委座,據(jù)說,郭沫若這些年沒有再搞政治,他主要是埋頭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周的銅器銘文……學術(shù)成果在國際上很有影響。現(xiàn)在,他想回國參加抗戰(zhàn),所以想請示委座……”
蔣介石接過書,隨手翻了翻問:“他在研究烏龜殼和骨頭?”
“對,他研究的是中國古代史,甲骨文……”陳布雷說,“他也是個人才??!”
“可是,他寫我那篇文章,可太……”
“委座,”陳布雷鼓起勇氣說,“此一時彼一時啊,那時是各為其主?,F(xiàn)在他專門研究古代史,我想,把這種人才搜羅起來,正可說明領(lǐng)袖的寬容大度,捐棄前嫌,以大局為重。再說,郭沫若是個日本通,我國抗戰(zhàn)理應重視這類人才?!?/p>
“那么這個通緝令……”
“我看正好以抗戰(zhàn)開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共赴國難為理由撤消這個通緝令?!?/p>
蔣介石沉思片刻,表示同意??紤]到日本人可能會為難郭沫若,撤消通緝令的手令暫不宜立刻公布,陳布雷說:“這件事,就交由我去處理好了?!?/p>
陳布雷很快把這個消息告訴郁達夫,也通告了共產(chǎn)黨方面的李克農(nóng)。這樣,郭沫若就于1937年9月下旬秘密乘船回國。后蔣介石召他去南京,在陳布雷陪同下接見了他。
“你回來了,精神比從前更好?!笔Y介石與郭沫若握了握手,又問了他的行程和家眷近況。交談中,雙方都回避了十年前兩人間的那場矛盾。
1938年4月,郭沫若出任軍委政治部(部長陳誠,副部長周恩來)第三廳中將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