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納溪區(qū)普照電站算得上是納溪區(qū)最偏遠的“工作單位”了,離縣城100多公里,離打古場也要走4個多小時的山路。1976年,雍兵遠從部隊復員后,便來到了這里,當上了一名普通的發(fā)電運行工,如今算起來也是30個年頭了。
老雍在電站這么多年,身邊有三件寶——電筒、竹棍、釘釘鞋。提起這三件寶,老雍一下子變得更加沉默少言。三件寶上,浸透了他太多的汗水和故事。站里一般只留三個人值班,兩人看守發(fā)電機,一人負責看水巡堰??此惭呖刹皇羌p松的活兒,夜間就更難了。從電站到引水堰的源頭要走40多分鐘的路程,出門就爬山,洪水季節(jié),大水從堰渠里漫出來,一不注意就會把人往山下沖。這個不說,山里的蛇可是最讓人頭痛的。夜間看水巡堰出門要是不帶根竹棍探路,被蛇咬一口就麻煩了。對此,老雍卻說,在山里面干活被蛇咬,是看新媳婦穿大花衣——常事!老雍的電筒可真是件稀奇寶貝,還保過他自己的命!有一次下大雨、打大雷,把高壓電線打斷了,掉在地上有400多米長一段。正是晚上12點,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老雍發(fā)現(xiàn)后,馬上趕往出事地點來回守著。那個晚上要是沒有電筒,一不小心踩在高壓線上,就玩完了。老雍在那里守了大半夜,風大雨也大,全身濕透了都沒有離開半步。等派出山的人把維修隊伍帶進山來時,已是一天以后。在山里走路,不穿釘釘鞋是肯定不行的。石板路外臨懸崖峭壁,石板路上面全是青苔,不穿釘釘鞋,一不小心就會出大事。前幾天,老雍在去上班的路上還摔了一回,手臂上的皮擦掉了一大塊,全是血。
老雍說,自己有兩個家:一個家在普照山這邊,家里有自己的老伴兒、女兒和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啞巴哥哥;一個家在普照山的另一邊,家里有耗用了自己30多年時光的發(fā)電機房。兩個家雖然只相隔一座山,卻要走3個多小時的路。這些年,老雍一直在這兩個家之間不停地來回奔走,為大家送去光明。
一心為居民辦實事
李國洲
2003年9月,達縣南外鎮(zhèn)新南社區(qū)成立,42歲的劉官秀擔任了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同時被居民選為第一屆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幾年來,她懷著一顆赤誠之心,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解難事。
2004年8月,道班安置樓二單元居民所繳電費被收費人員挪用未交供電局,停電達半月之久。劉書記得知此事后,立即與供電局進行蹉商,一方面追回了挪用的電費,另一方面動員住戶安裝一戶一表。通過多次向供電局申請,終于解決了該棟樓房居民用電問題。破產企業(yè)原達縣木材綜合加工廠職工何林,一家4口居住在僅20平方米的低矮公棚里,父母年歲已老,無任何經濟來源,本人又患肺結核病,離婚后,現(xiàn)已10歲的女兒至今未上戶口,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jù)。去年7月上旬的一天,劉書記到小區(qū)檢查衛(wèi)生了解此情況后,當即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元現(xiàn)金交給何林。第二天,劉書記就到派出所為何文滔上了戶,并減免了所有費用,同時為何林父女辦理了低保。何林一家流著淚說:“劉書記解決了我們一家人的后顧之憂,我們真不知道該怎樣感謝她啊!”轄區(qū)內有三大衛(wèi)生死角:科達化工廠開發(fā)房至達三中必經路上4000余平方米“三不管”地帶;原草街子6組辦公室后面,被林立的高樓大廈包圍,周圍高樓上的住戶肆意拋灑生活垃圾;中國人壽達縣支公司與僑運大廈之間50余平方米消防巷。7月驕陽似火,正是劉書記帶領社區(qū)黨員用火鉗一鉗一鉗地夾,用鐵鏟一鏟一鏟地刮、用竹筐一筐一筐地抬、用編織袋一袋一袋地扛,用環(huán)衛(wèi)車一車一車地運……用了整整3天時間,徹底清除了轄區(qū)衛(wèi)生死角,同時對牛皮癬也進行了徹底治理。他們用實際行動給居民劈開了一片凈土,給社區(qū)增加了一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