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緣起】
據(jù)《蘭州晨報》3月22日報道,蘭州一個叫林鵑的女孩從1994年起就發(fā)誓:“不見劉德華,我決不嫁人?!?2年來,她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想見劉德華。林鵑曾對父母說過:“如果今生見不到劉德華,就沒有活著的勇氣和希望。”其家人為了助其實現(xiàn)愿望,不僅債臺高筑,就連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賣了!另據(jù)上海市一項對16~20歲人群的“親情調查”顯示:有20%的青少年不記得父母生日,60%的青少年過生日時不會想到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48%的青少年和父母無話可說,但他們中有超過70%的人曾為超女的“真情感言”流淚。有人將這種“見超女尖叫,見父母無言”的現(xiàn)象稱作“新移情”。這些“移情e族”為何只知愛超女,不知愛父母?為何偏偏“愈親愈遠,愈遠愈親”?
在母親節(jié)即將來臨,2006年“超級女聲”再次啟動時,讓我們一起來關注——
【現(xiàn)狀】
茫然的母親:我的孩子怎么了?
春節(jié)剛過,筆者就收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編輯您好:
我兒子今年20歲,去年考上大學后,與我們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今年春節(jié)前,我提議一家三口回長沙探親,哪知道兒子一口拒絕:“那些親戚好多年沒見,見面不知說什么好。要回你們自己回去。”無論我怎么勸說,他就是堅決不回家。孰料我們準備訂火車票前,兒子又改變主意,理由是:“李宇春會出現(xiàn)在湖南衛(wèi)視的‘春晚’活動上,我要看她真人?!边@讓我很心酸,他的爺爺、姥姥和小表妹都在長沙,一家三代親人的吸引力都比不上一個不相干的外人。
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冷漠和麻木?為見一個不認識的人,他寧肯千里迢迢地趕去,而那些同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他卻置之不理。公司里和我年齡相仿的父母也有同樣的困惑,他們的子女為了支持喜歡的“超女”,不顧家庭經(jīng)濟窘迫吵著要買手機,然后又花光零用錢用手機投票,卻舍不得主動給爸媽打一個電話!
我真想不明白,現(xiàn)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難道在他們心目中,天遙地遠的“超女”比近在眼前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還親切可愛?
一個茫然而又無奈的母親
從這位母親的來信中,筆者讀到的不僅是茫然和無奈,更多的是不平與委屈。時下的新生代,有著得天獨厚的物質環(huán)境和教育機會,他們理應珍惜與感恩,然而他們卻不以為然。他們清楚地記得Rain抵港的日期,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他們只知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卻不知道還有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他們舍不得抽出十分鐘陪父母聊天,卻甘愿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地泡在網(wǎng)絡里——
【畫像】
在游戲世界里我是王者
口述/程然(17歲,鐵桿游戲迷)
我承認我對游戲的熱愛超過一切,除了吃飯睡覺和上學,我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在網(wǎng)吧里度過。起初上網(wǎng),是因為害怕聽見老媽的嘮叨,只要我一回家,她就沒完沒了地埋怨我“早晨起床又沒疊被子”或者是“數(shù)學才考70分,你好不好意思?”
為了逃避她的羅嗦,我放學后就在網(wǎng)吧混時間,漸漸愛上了CS游戲。我可以把那些敵人當成可惡的考試和老媽的不滿,然后持一把機槍瘋狂地掃射,看見他們倒在我的槍林彈雨中,我就有種報復的快感。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愛玩游戲,我想是因為,在家里我得聽命于父母,在學校我要順從老師,只有在游戲的世界里,我才能隨心所欲,稱王稱霸。
畫外音許多沉浸于網(wǎng)絡、游戲、酒吧、KTV等等場所的男孩女孩,都有情感發(fā)泄的訴求。當其內(nèi)心不滿或受到委屈時,找不到可以傾聽或排解的人,所以想通過娛樂來舒緩情緒,漸漸沉迷于此。連孫悟空都受不了“緊箍咒”的束縛逃回花果山,何況是自我價值認同形成較早的年輕人?作為家長,與其慨嘆他們是“沒救的一代”,不如好好思考如何與他們平等相處、真誠溝通。
博客讓我有機會“裸露”自己
口述/曾杰(24歲,博客元老)
2004年我大學剛畢業(yè),曾經(jīng)的同窗好友各奔東西,想聯(lián)絡感情時發(fā)現(xiàn),發(fā)短信太麻煩,打電話太昂貴,于是有人提議說:“寫博吧,把日常生活記下來,方便彼此偷窺?!?/p>
第一天的日記,我只寫了幾個字:“今天吃四川火鍋,辣得好爽?!焙芸欤h在北京的大彭留言說:“哥們,真是默契,我昨天也吃了口味蝦?!倍潭處讉€字,卻讓我感到溫暖,好像我們不曾分開一樣。雞毛蒜皮的瑣事磨光新鮮感時,我索性把博客變成影評專貼,專門推薦好電影,并把博客地址搬到了天涯網(wǎng)站??次也┛偷哪吧嗽絹碓蕉?,還真有人找我推薦的電影看,并很誠懇地留言感謝或是罵我沒有欣賞水平。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并決心一直寫下去,不然,我怎么對得起我的觀眾?!
畫外音什么途徑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傳播自己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答案一定是寫博客。從文字博客發(fā)展到聲音博客甚至是視頻博客,這就好比敞開自家的門窗,吸引那些“非禮之視”的目光。找一個發(fā)揮才情的地方,或許是年輕人移情“博客”的初衷和動力所在。不過,只有偏愛自己3次方的人,才會鐘情于這種自囈式的寫字、說話和賣弄。
“超女”圓了我的明星夢
口述/尹珊珊(25歲,超級筆迷)
早在2003年,我已開始留意湖南衛(wèi)視辦的“超級女生”和“超級男生”了,前年超女亞軍王緹敗給安又琪時,我還賭氣對男友說:“又不是選美,憑什么唱得好的反而會輸?以后再也不看這種不公平的比賽了!”
然而,2005年“超級女生”海選時,我又一場不落地坐在電視前。從周筆暢在廣州海選開始,我就給她投票,并在第一時間內(nèi)下載她的單曲,但凡有她出場的演唱會,我不惜代價地請假坐飛機去捧場。支持筆筆,除了因為她唱歌好聽之外,還因為她長得不漂亮。因為我也是個姿色平平但歌聲動聽的女孩,可惜不敢和小姑娘們PK了。周筆暢的光環(huán)圓了我的明星夢,她讓我知道,努力加實力就能取得成功。
畫外音不夠漂亮、沒有經(jīng)驗、歌聲不動聽、身材不火辣,卻一樣可以在輝煌的舞臺上秀個夠,一樣可以讓人“驚叫”和“追崇”。自我的一代去會“超女”,其實是去會“夢想中的自己”。自己和父母、親戚、同事比起來,哪個更親?當然是自己!
【反光鏡】
“移情e族”也許不是
你想象的不可救藥!
2003年,北京爆發(fā)“非典”后,少數(shù)大學生的離校出逃引發(fā)一場聲討,新一代的年輕人被定位為“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一代?!岸绦艜r時不停,手機年年換新;工作常常不穩(wěn),對象終身難定。”物質的脫困和思想的自由讓年少一代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和“隨意”:高興時,上哪兒胡吃海喝一頓就爽快了;郁悶時,隨便換部手機裝臺電腦就痛快了;痛苦時,進商場聽商家美言一番后亂買一氣就舒暢了——錢讓“移情e族”有能力熱愛更多,父母受點冷落又算什么?但,他們真的一無是處、感情麻木嗎?會不會是,他們對父母、同事和親戚“愛你在心口不開”?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他們!
——有話不好好說,寧可把私生活在博客里公開,讓陌生人偷窺與評論。
(從芙蓉姐姐到越脫越勇的流氓燕,“移情e族”對展現(xiàn)思想、隱私乃至身體的熱愛,無疑是公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道德觀。你可以說她們不顧羞恥,但你不得不納悶她們的勇氣來自哪里?)
——有工作不好好做,他可以為工作徹夜不眠,卻又頻繁跳槽并美其名曰為了“實現(xiàn)自我”。
(“樹挪死,人挪活?!睕]有這些流動的人才,績效考核和競爭上崗如何實現(xiàn)?變動說明“移情e族”喜歡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心臟少了負荷能力的人,是不敢輕易換工作的。)
——有書不好好念,輟學以標榜自己是偏才。
(雖比不上比爾#8226;蓋茨,但輟學變富豪的例子并不罕見。我行我素的韓寒輟學后,變成作家和賽車手?!耙魄閑族”膽敢以輟學挑戰(zhàn)權威,用行動證明他們不僅有勇氣也不欠謀略。)
——有戀愛不好好談,先上車后買票。
(去年的電影《早熟》《珍妮朱諾》不約而同地描述學生早戀和未婚懷孕的故事。我們不提倡早戀,但“移情e族”這種“敢愛敢恨”的瀟灑令人驚詫。)
——不見得知道李煜、蘇軾,但肯定看過村上春樹和郭敬明的作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如今還有幾個看魯迅和郭沫若的作品?“移情e族”普遍熱愛商業(yè)小說,也許顯得浮躁和膚淺,但閱讀興趣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不見得相信愛情,但盲目崇尚婚姻。
(因為厭倦工作和毫無結果的戀愛,不少“移情e族”把婚姻當作情感和生活的救贖。和那些享受愛情抗拒婚姻的“恐婚族”相比,他們似乎更清楚人生歸宿。)
——考試不一定拿第一,投機賺錢卻很有一套。
(一場場PK比賽讓“超女”有接不完的演唱會和廣告,有賺不完的錢?!耙魄閑族”愛出名或生財?shù)臋C會,可以說不務正業(yè),可他們的副業(yè)比別人的正業(yè)收益更多。)
——還沒掙錢,先會花錢,MP4、新款手機、數(shù)碼相機,一個也不能少。
(“移情e族”的自我意識比任何一代人都強烈,為了“掌握新生事物”,他們不惜重金。父母埋怨負擔增加時可想過好奇心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誰能保證他們中不再出個牛頓?)
【嘉賓談】
問題在孩子,根源在父母
趙忠心(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
“移情e族”的出現(xiàn),有它的社會基礎。如今,年輕人與家庭、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正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年輕人每到過節(jié)或休假時都是與同齡人相聚,與家庭、父母漸漸疏遠,父母很難再享受到天倫之樂,感到很失落。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生產(chǎn)方式?jīng)Q定生活方式。在農(nóng)業(yè)社會,以家庭為生產(chǎn)單位,家族對家庭成員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年輕人對家庭的依賴也很大;而在現(xiàn)代社會,自工業(yè)革命以后,生產(chǎn)勞動場所由家庭轉移到了工廠或農(nóng)場。年輕人自食其力的能力增強,對家庭、父母的依賴性大大減弱,家族對他們的影響與制約力削弱。因此,年輕人與家庭、父母的關系日益疏遠。而要改變這種局面,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改善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正確、成熟的愛是重要的精神基礎。美籍印度哲學家哈里德斯#8226;喬德赫里在《愛的哲學》一書中指出:“嬰兒和幼兒在成長時期的愛的體驗對我們起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它決定著我們沿著什么樣的道路去成長發(fā)展,決定著我們對待自己,對待社會和世界的態(tài)度?!毙睦韺W家研究也發(fā)現(xiàn),從專制、拒絕、放任、非道德的父母教育方式中成長出來的孩子,多是心智扭曲、沒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不負責任的人。而享受過度寵愛和溺愛的孩子有可能養(yǎng)成掠奪式的生活態(tài)度。而父母如果以民主、理性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孩子會變得富有愛心、開朗活潑、健康樂觀。從小孩生下來一直到十二三歲,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榜樣。所以,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文化素質、道德修養(yǎng)是孩子將來成為什么人的關鍵因素。
其次,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把未完成的理想、愿望建立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刻苦學習,自己一有空就打牌、打麻將;要求孩子勤儉節(jié)約,自己卻穿名牌、大吃大喝;要求孩子講道德,自己卻“包二奶”,搞婚外情。這種言行不一致的教育使孩子無所適從,或對父母失去了尊敬、愛戴,因而,他們?nèi)菀讓ⅰ俺?、歌星當作崇拜的偶像、學習的榜樣。這是否應引起我們做父母的反思?
【本刊結語】
“移情e族”會在歷練中成熟
“移情e族”的現(xiàn)象,有人想當然地以為是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所致,其實未必盡然。據(jù)最近一項美國和日本針對高中生的名為“誰是你最崇敬的人”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將父母列在前三位。而據(jù)我國的一項同類調查顯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竟位列“黑社會老大”之后。這種狀況的確讓我國的父母們揪心。冷靜反思我們對孩子的家教,應該看到,其根源的確還是在父母身上。那種一方面對孩子溺愛放任,一方面又武斷專制管得過細過寬,那種只知關心孩子的生活和智育,從不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德育,那種只知對孩子言教,卻忽視自己的身教等現(xiàn)象,在我們周圍的為人父母者身上,發(fā)生得還少嗎?是該警醒了啊!
再者,由于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選擇,使“移情e族”更愿意充分展示自我、突出個性,更愿意按照個人愛好、興趣去追求豐富多彩的人生。他們敢于趨新、張揚個性、蔑視權威,拒絕背負過多的感情包袱,因而,無論他們愛好什么,無論把愛留在哪里,他們都可以隨時隨地開始,也可以輕而易舉地終止?!耙魄閑族”碰上了史無前例的時代,沒有人因為他們?nèi)鄙傥膽{而吝于提供機會,沒有人因為他們?nèi)槌粑锤啥柚顾麄冋宫F(xiàn)自我,他們的機遇和成功比任何一代人來得偶然而且順利輕松。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少了挫敗與艱辛,他們的愛才缺少專注度和定力;因為選擇越來越多,他們對情感的表達就越“漫不經(jīng)心”甚至是“沒心沒肺”?
“移情e族”的種種表現(xiàn)應視為社會發(fā)展中的正?,F(xiàn)象,正如網(wǎng)絡的發(fā)明無所謂好壞一樣,關鍵在于人們?nèi)绾芜\用它,而不是被它主宰。北大教授錢理群認為:“每一代人,都為他的上一代人所不滿,最后還是接了上代人的班,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然后又有資格來批評下一代人?!彼裕敗耙魄閑族”被《導盲犬小Q》感動得一塌糊涂時,別責怪他們對《亮劍》無動于衷。終有一天,他們的情感和生活會隨著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增加,尤其是等到他們自己做了父母之后,終會變得成熟穩(wěn)重,而讓父母們易于讀懂、樂于接受!
【開心果】
誰是“移情e族”代表?
以前的男子只要謀到一份好差事,女子只要嫁到一戶好人家,從此便踏踏實實、日復一日地活到老。如今,指望“移情e族”一生只做一份工作或是只愛一個人,簡直比攀上珠峰還難。他們時而熱愛寫作,時而熱愛音樂,時而轉行開賽車……和前輩相比,他們的愛充滿不確定和不安分的因素——從“移情e族”的代表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世界。
曹方——生活在自我空間的新生代歌手。代表作品《黑色香水》。私人生活的場景是她主要表達的對象,在她的歌曲中,“我”的成分要遠多過“我們”。
經(jīng)典自白:看似遙遠,就在身邊。在左邊,在右邊,在眼前。
韓寒——作家及職業(yè)賽車手。生于1982年,代表作《三重門》。輟學從文,作家的椅子坐得正熱,又跑去開賽車。
經(jīng)典自白:我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我對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歡的做而已。
宋洋——創(chuàng)作人。生于1981年,漫畫代表作《七劍》。先后做過漫畫、視覺設計、游戲設定、專欄寫作、獨立影像和音樂DJ等工作。
經(jīng)典自白:我們所嘗試和接觸的東西是更新的,或者是更加外放的東西,玩的時候就要盡力地去玩。
春樹——少女作家。生于1983年,代表作《北京娃娃》。2000年開始自由寫作。熱愛搖滾、朋克精神、詩歌、魯迅。
經(jīng)典自白:我們期冀著真正的自由,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做我們想做的工作,擁有我們想要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