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元寶山綠茶
巍巍元寶山中,海撥2086米,山脈連綿兩百公里,元寶山綠茶便生長在這靈山當中。
出行看點:
登山:華南第三高峰元寶山
民俗:苗寨、苗繡、蘆笙、苗情
徒步:山寨與茶園
出行方式:自駕車出行。車行于苗、瑤、侗等少數(shù)民族村寨間,呼吸著茶的清香,去尋找云霧深處的苗寨、茶香。
在南寧,有位戶外山友風塵仆仆地從遙遠的苗山歸來,給我?guī)硪还扌虏?,說讓我品嘗。幾位同事急忙燒水沖泡,看杯中綠葉涌動、熱氣輕飄,頓覺一股清香充斥室內(nèi)。慢慢品來,口中一縷苦澀過后便是一股清香上來,那香味不濃不淡、風韻特別、回味無窮,大家無不大加贊嘆,一問才知是元寶山來的谷雨新茶。元寶山之于我,初始沒絲毫感性認識,僅知其為華南第三高峰,坐落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nèi)。從此、閑暇之余每聞茶香,心里便描繪那元寶山風景:云霧、松柏、山澗、鳥獸等該如何,心里也就萌發(fā)了到元寶山一游的念想。
采茶姑娘
高山清泉平地花,云罩霧繞出好茶。那罐讓我口齒留香、遐思無限的茶葉就產(chǎn)于融水苗鄉(xiāng)最邊遠的、元寶山深處的紅水鄉(xiāng)元寶山茶場。來到茶場的確不易,早上五點驅(qū)車從縣城出發(fā),108公里,有一大半還是顛簸的砂石盤山路,走了四個多小時才到達。進入紅水鄉(xiāng)境內(nèi),車窗外景致迷人,山谷晨霧正濃,綿綿茶山,碧綠連天,一派茶鄉(xiāng)氣象。
茶場總部設(shè)在鄉(xiāng)府所在地,負責人韋明干是位精明能干的苗家漢子,他得知我們是慕茶香遠道而來,很熱情地帶我們到茶場參觀。茶園很大,坡連著坡,層層綠浪曲曲彎彎漫過山巒,漫過山谷,流向云霧深處。一蓬蓬的茶樹散發(fā)清純的茶香,聞著這清純的香味,讓人意興悠悠、心曠神怡。遠處三三兩兩采茶姑娘、小伙子笑語如銀鈴,山歌更動人,他們舞動那雙靈巧的手將嫩綠色的還掛著露珠的新芽摘下,丟入茶簍,動作又快又準,如行云流水。飄蕩的笑語輕輕,腰間的茶簍沉沉。春種秋收,萬物規(guī)律,唯茶農(nóng)在春天就到看收成,在春天里就收獲。采茶姑娘伴著春風、綠色,這樣的勞作能不愜意?這片片嫩芽帶著清香披著甘露,難怪到了杯里、壺中還充滿著詩意。興致來了,我們也試學著她們采茶,可笨手笨腳的,那片片嫩葉像是在躲著我們,半天都只“捉”得一點點。
這里雖遠離都市,可常有城里人到元寶山來徒步旅行,到茶場來做客,客串當回茶農(nóng);外面的人來多了,苗家姑娘們也少了些原來的靦腆,她們?nèi)绺銈兂枘銈兊没貛拙渑?。正說著,可能是看我們采茶笨手笨腳的,對面的歌聲就飄了過來:“茶對嫩芽不是花,哥哥千萬別亂掐,有情耐心輕輕摘,無情樹葉一把抓?!备杪曃绰湫β曈謥?,唱得哥兒幾個紅著臉落荒而逃。
老韋家那桌菜肴別有風味,嘴饞的我至今還念念不忘。熱氣騰騰的一個大火鍋擺在正中間,周圍幾樣農(nóng)家小菜外,就是別有風味的苗家“四酸”。苗山待貴客必上“四酸”,是酸魚、酸肉、酸鴨、酸鵝,有的家還備有酸鳥。湘黔桂交界山區(qū)的苗家、侗家的酸肴很有名氣,制作方法是將魚或鴨鵝去內(nèi)臟、洗凈,用鹽腌制一兩天,然后在炭火上烘半干,再將糯米飯、米酒、辣椒粉等配料附著在上面,放入壇中腌起來,將壇子密封,腌上一年以上方可食用。酸肴味道獨特,令人難忘。這四酸只有在家里有喜事或貴客臨門才拿出來的,看來我們今天確有口福。
小伙子的蘆笙
紅水苗寨傳來陣陣的蘆笙樂曲,遠遠聽來,曲調(diào)優(yōu)美,悠揚動聽,宛若仙樂,到街上找位老人打聽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老人笑了笑說:“要過節(jié)才吹蘆笙?”于是,我們追逐那仙樂,來到寨中的鼓樓坪。
兩位蘆笙工匠在做蘆笙,一旁已擺有大大小小的蘆笙多把,一群后生在試新蘆笙,他們正按苗家蘆笙演奏的套路在蘆笙坪里圍個圓圈跟著節(jié)奏踩步。一抽煙的漢子說,苗家男的從小就學吹蘆笙,到八九歲已經(jīng)可以跟大人一起跳蘆笙舞踩堂了。做蘆笙的兩個師傅,一老一少,少是老的徒弟。師徒二人邊忙活邊應付我們的問題。師傅姓黃,是從黔桂交界離這里不遠的貴州一苗寨請來的,今年紅水苗寨做新蘆笙,家家戶戶都湊錢,男的幾乎人手一把。黃師傅介紹說,苗族、侗族都喜歡吹蘆笙,這是他們社交、娛樂離不開的樂器。苗族蘆笙分大、中、小等多種類型,結(jié)構(gòu)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構(gòu)成。常用的蘆笙管六根,外側(cè)開有接音孔,下端裝置銅簧,插入一長形木頭葫蘆內(nèi),每簧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為共鳴管。小蘆笙的管長十幾厘米,大蘆笙長四五米不等。一個蘆笙隊由大小蘆笙二十余把組成,到了秋冬農(nóng)閑時節(jié),就到別的寨子賽蘆笙,看看哪個寨子的蘆笙音樂豐富,樂聲雄厚,氣勢磅礴,動人心魄。
“到來年正月,你們再來看吧!”老人說。云霧繚繞的茶園里與苗家姑娘們采過了茶,一起唱過了歌跳過了舞,品過了鮮嫩的綠茶清香,對這苗寨自然多了份揮之不去的牽掛。正月里來看這歌舞,而明年,待到茶滿山巒時,一定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