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舊時飲酒時所作的可分輸贏的游戲,輸了的人罰酒。亦可引申為祝酒詞。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從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到毛澤東的“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中華民族的酒文化歷來都是和詩詞緊密相連的。時至今日,無論是在公關(guān)酒宴或是親朋間團圓宴上,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助興佳品。而在公關(guān)和交往過程中,只有情真意切的表達、恰如其分的調(diào)侃和語驚四座的言說,才能和“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起相映成趣。
自古以來,文人與酒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一點可以從流傳于世的詩詞中得以體現(xiàn):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
“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薄?/p>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
酒,向詩人的血液中灌注了激情,同時也為文學(xué)增加了魅力。縱觀古今中外的祝酒詞,惟有中國人自成一派,形成了今天別具一格的“酒令”。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已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shè)立“監(jiān)”。漢代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zhí)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像催化劑,頓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猜拳、擊鼓傳花等。在這里,我們主要說說酒令的延伸意——祝酒詞。
眾人團坐,觥籌交錯之間,為“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定要找一段有力的說辭;對方婉謝或堅拒,則要拿出過硬的推辭,即便詞窮理屈被駁下陣來,非喝不可了,也要找個下臺階的理由。這來來往往之間,“辭”真意切,尤為重要。
【祝酒之辭】
“要讓大家喝好,自家要先喝倒!”
“相聚都是知心友,放開喝杯舒心酒”
“一條大河波浪寬,這杯酒說啥也得干!”
“感情薄,喝不著;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喝出血?!?/p>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慚愧?!?/p>
“結(jié)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百川到東海,何時再干杯,現(xiàn)在不喝酒,將來徒傷悲?!?/p>
“心兒顫,手兒抖,我給這位爺端個酒,這爺喝了俺高興,這爺不喝俺不走,就是不走,就是不走!”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大口喝”
其實,這種勸酒法本來有個很浪漫也很美妙的版本,見于內(nèi)蒙古草原人的敬酒歌,\"美酒倒進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遠來的朋友飲一杯\"。敬酒人手彈馬頭琴站在你身邊把歌詞一遍遍唱下去,直到你喝酒,喝光為止。
【婉拒之辭】
“酒量不高怕丟丑,自我約束不喝酒”
“萬水千山總是情,這杯不喝行不行?”
“來時夫人有交代,少喝白酒多吃菜”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當酒?!?/p>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趕緊跑?!?/p>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連干三杯酒,你說苦不苦?”
“飲酒量力最為高”
【相助之辭】
“危難之處顯身手,該出手時就出手,兄弟我替他喝個酒”
“路見不平一聲吼,你不喝酒誰喝酒?”
以上列舉這些,都是現(xiàn)在席間常用的祝酒詞。同我們的詩人祖先比起來,相形見絀。情真意切者固然有之,但其中也不乏阿諛奉承、溢美不實及貌似恭維實為譏諷之詞。由此產(chǎn)生的酒令祝詞的創(chuàng)作空白,亟待我們?nèi)ネ诰驈浹a。在此基礎(chǔ)上,“首屆雪花杯旺春團圓酒令征集大賽”順勢而生,本刊現(xiàn)摘抄部分優(yōu)秀作品以饗讀者。
路漫漫,情長長,不管未來有多遠,不論理想有多長,讓我們?yōu)榻裉斓南嗑?、為明天的希望、為你我的健康、為大家的幸福干杯?/p>
朋友們!夜深了,人醉了,今晚的狂歡將我們的思緒和笑容停留,明天的努力用我們的自信和忙碌耕耘。讓我們記住這個美好溫馨難忘的夜晚,讓我們永遠把歡笑與快樂留駐,為明天干杯!
讓我們舉杯,祝愿我們的父母健康、愉快,因為他們的辛勞和愛,使我們彼此擁有了這樣優(yōu)秀的朋友。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