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險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騰怒吼的大江邊,一個人在捋著胡須,昂首挺胸,眺望著那江水與天的邊際。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當(dāng)我看見這幅名為《赤壁賦》的國畫時,心中就有種想讀懂蘇軾的欲望。
蘇軾,這位不羈的東坡居士,他的經(jīng)歷是很苦的?!肮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被貶黃州,來到這個叫“赤鼻磯”的地方,開始了他曲折的經(jīng)歷。誠然,正是他的不平經(jīng)歷,才促使他寫下一系列被稱作“鐵板銅琶”的豪放派詩詞。
讀蘇軾,首先要讀他的胸襟。要遣出心中的郁悶,自然要飲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膽尚開張”。蘇軾的飲酒是遣懷,并非消沉?!凹母∮斡谔斓?,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在赤壁這里寫下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好一個“天涯何處無芳草”!我蘇軾才高八斗,“厚積薄發(fā)”,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這一句一句,字里行間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遠(yuǎn),他的豁達(dá)胸襟嗎?所以,我常常想起蘇軾把酒臨江的這一幕,這是一種豪邁氣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讀蘇軾,不能不讀他的多情?!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千古;《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有一句“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膾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學(xué)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現(xiàn)在,活到永遠(yuǎn)!
讀蘇軾,更要讀他的愛國。盡管他被貶,但這絲毫沒有削弱他的精忠報國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報國激情。在他想起周瑜當(dāng)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颯爽英姿時,多么渴望自己能夠像他那樣為國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報國無門!在他官場失意、心中的壓抑再度被觸動了的時候,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了。他是一個無處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蘇軾;“莫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喝我的酒,作我的詩,趁著年輕氣盛的時候。
風(fēng)起了,卷起江水撼動著石壁。明朗的月光下,一葉扁舟漸漸遠(yuǎn)去,只留下那讀不盡的蘇軾的背影。
[廣東順德一中高一(1)班
指導(dǎo)老師:林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