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誕生在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的高潮,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迎接新中國誕生的前夜。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與第三野戰(zhàn)軍的百萬大軍,從20日到23日在600公里長的戰(zhàn)線上,以排山倒海之勢,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相繼解放國民黨的政治與經(jīng)濟中心南京、杭州與上海一帶,迅速向浙、贛、閩挺進,截斷敵守軍湯恩伯與白崇禧兩大集團軍的聯(lián)系,曾揚言確保與死守武漢三鎮(zhèn)的白崇禧集團軍處于孤立與突出的不利地位,惶惶不可終日。
趕赴武漢
這時,駐河南省開封市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積極準備進駐武漢與組建湘贛地區(qū)政權(quán)的事宜。大約5月12日,中原局宣傳部宣傳科長劉祖春同志(進武漢以后即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副部長),從開封市來到鄭州市中原局機關(guān)報《中原日報》,約張鐵夫(《中原日報》編委、編輯部副主任)與我(編輯部副主任)談話,說現(xiàn)在形勢變化很快,白崇禧集團揚言要死守武漢,現(xiàn)在可能要逃,我們中原局進駐武漢的時間要提前,中原局遷往武漢以后,要領(lǐng)導湖南與江西,準備改名為中央華中局。過兩天,去武漢的先遣隊就要出發(fā),《中原日報》由你們兩位帶幾個人去武漢創(chuàng)辦華中局的機關(guān)報?!吨性請蟆犯笨偩庉嬆韭暑I(lǐng)原《冀南日報》的同志去江西省辦報。我隨中原局的先遣隊去武漢,咱們同一趟車。等你們在武漢創(chuàng)辦的報紙出版以后,《中原日報》停刊,社長熊復率領(lǐng)全體同志遷往武漢。劉祖春把《中原日報》派往武漢的干部名單交給我們,要我們立即召集他們開會,抓緊時間做準備工作,隨時準備出發(fā)。他還說到武漢辦報的名稱與其他具體問題請你們請示武漢市軍管會。你們的具體職務(wù),等《中原日報》搬到武漢再定,現(xiàn)在對外張鐵夫是總編輯,黎辛是副總編輯。
為什么由劉祖春找我們布置工作呢?我想因為他是從中原局來《中原日報》執(zhí)行任務(wù)的。他與張鐵夫和我都是延安《解放日報》的老同事,他找我們布置比較干脆。名單上寫的有編輯王承放、李松靈、李曙光,記者呂建中與高長任,校對組長王欣,機要秘書劉源漢,文書馬漢章,張鐵夫和我,后來另加生活管理員一名,炊事員一名,張鐵夫的警衛(wèi)員小苗與我的警衛(wèi)員高福祿共十幾個人,人員不多,特別是業(yè)務(wù)人員少。這時候哪兒都缺人,我們倆沒有說話,愉快地接受了任務(wù)。
大約5月14日,我們一行搭乘鄭州開往漢口方向的火車南下。這是一列由貨車與極少普通客車組成的列車,前后不通,上車后彼此都失掉聯(lián)系。由于國民黨軍的破壞,火車能開到什么地方誰也說不清。鐵路不斷搶修,火車走走停停,聯(lián)絡(luò)調(diào)度也不靈,沒人通知火車在哪個站停與停留多久。大家停車就做飯,找?guī)?,吃完飯立即上車,等開車,做飯時聽到汽笛響,帶上夾生飯就上車。
大約17日,聽說武漢解放了,應(yīng)該出版報紙了,可是火車還沒走出河南省,急得大家想背上行李急行軍去武漢,可是誰能保證走路比火車快,誰又能批準我們單獨行動?這列車的領(lǐng)隊是一位老紅軍,名叫劉宏(后任廣西省委宣傳部部長),火車停站,就有人到首車找他罵:“你這個官僚主義,你領(lǐng)的什么隊,火車比人走得還慢,我們什么時候能到武漢呢?”劉宏任勞任怨,不是不開腔,就是說火車不聽我指揮,我也不能推它走呀。原來,由許光達率領(lǐng)的第四野戰(zhàn)軍先遣兵團14日從蘄春與黃崗過江,16日白崇禧棄陣南逃,四野不戰(zhàn)而解放武漢。
21日,火車開到湖北省黃陂縣停止了,因為前邊的路不通。我們立即打電話與武漢市軍管會聯(lián)系,接電話的同志非常熱情,說你們今晚好好休息,我們馬上安排車子,明天一早一定派車去接你們,車子拉你們?nèi)ソ瓭h路璇宮飯店武漢市軍管會文教新聞部。
創(chuàng)刊前期的準備工作
5月22日中午,我們到達璇宮飯店,有人在收發(fā)室等我們。他請《中原日報》的同志去食堂吃午飯,讓張鐵夫與我上樓見王部長,王部長在辦公室等我們。推開房門,想不到,屋里坐著的是王闌西與劉白羽,都是熟人。劉白羽是新華社隨第四野戰(zhàn)軍特派記者。王闌西大約就是軍管會的王部長,他原任第四野戰(zhàn)軍宣傳部部長??箲?zhàn)初期,王闌西在河南省開封市任地下黨的宣傳部長。那時他勸我不要急著去延安,留在開封創(chuàng)辦《戰(zhàn)時學生》(旬刊)。他知道我是鄧拓介紹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后來我知道他的入黨介紹人也是鄧拓),在延安“搶救”我是“紅旗民先”與“復興社特務(wù)”時,我苦于不知道王闌西在哪里,不能找他作證?,F(xiàn)在碰見他,雖不需要請他作證了,我也特別高興。我介紹他倆與張鐵夫認識后,王闌西向我說,你現(xiàn)在改名叫黎辛了,咱們先說正事,說完去吃飯,別的以后談。
王闌西說武漢解放已經(jīng)一個星期了,這么大的城市沒有報紙,軍管會的命令與通知沒有地方發(fā)表,要一張一張往馬路上貼,特別是中央的文件與命令很難與群眾見面,把我們急壞了。張鐵夫說火車走走停停,我們也急壞了。王闌西說我們知道,你們現(xiàn)在到了,想辦法快出報吧,最快什么時候可以出?我說我們還不知道印刷條件怎么樣呢?王闌西說武漢市地下黨的工作做得很好,領(lǐng)導工人保護工廠、機關(guān)很有成效,武漢市各報社和印刷廠都保護得可以,沒有受到什么損失。武漢市各報社以偽武漢日報社的條件為最好,又是用的卷筒機,我們建議你們?nèi)ツ抢镛k報,那里的職工都在,隨時可以上班。劉白羽也說武漢日報社的條件最好。我問:“那里的職工能都留用嗎?”辦報,在政治上對干部要求較高。王闌西說編輯部的人可以先不用。我說:“我們來的人手太少,校對只有一個校對組長,校對人員與個別資料員先用行不行?”王闌西說這些請你們決定。
王闌西說你們創(chuàng)辦的報紙是軍管會和華中局的機關(guān)報,軍管會不能沒有報紙,但軍管會到一定時候會撤銷的,所以主要還是華中局的報,在業(yè)務(wù)上由華中局領(lǐng)導,行政事務(wù)工作可以找我們解決。報名叫《長江日報》,是毛澤東主席取的,報頭毛主席也題字了,我們擔心這里制版不方便,做好全部帶來了。我說在新區(qū)辦報一定要用毛主席和朱老總的照片,我們做了兩塊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半身標準像的銅版帶來了。王闌西說軍管會的意見是報紙先出對開四版。我心里想王闌西是辦報老手,想得周到,辦得漂亮,把應(yīng)該想到的都想到了。王闌西說完,看著我們問:“你們看報紙什么時候可以出版?”我問:“各工種的工人都有嗎?工人可以馬上上班嗎?”王闌西說各工種的工人都有,都可以馬上上班。我說:“明天出報”。張鐵夫謹慎而謙虛,長期做記者,又做過新華社豫西分社社長,在《中原日報》也是管采訪的,沒有編過報,聽見我說明天,他有意問我:“明天出報,能行嗎?”我又說:“明天!”張鐵夫也說:“那好,明天出報?!蔽艺f明天出報,是我請王承放等同志帶了大批簡報,有《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等中央文件,有新解放區(qū)政策與新解放大、中城市的報道,即使舊一些,對武漢讀者都是新鮮的與重要的,加上武漢日報社有收報機,可以收錄新華社的新聞廣播,還有兩位記者采訪,裝滿版面是可以的。王闌西問:“出報還有別的困難么?”我說報社有報紙和印刷材料吧,王闌西和劉白羽都說有。我們談話過程中,新華社特派記者王匡同志進進出出,不斷進來聽話與插話,他也是延安《解放日報》的老同事,對辦報和對我們都很關(guān)心。王匡說他也去過武漢日報社,現(xiàn)在他正寫文章,要不然就陪我們?nèi)笊缌?。他還說報社有一部原社長用的破車,叫他們來接我們:“你們不要像老區(qū)那么老實,對外有時要有點派頭?!?/p>
王闌西說:“走,咱們?nèi)ナ程贸燥??!彼酒饋碛肿铝?,說你們先走,我打個電話,找人告訴武漢日報社來車接你們。我說也通知排字工人與校對立即上班,我們到報社就發(fā)稿。創(chuàng)辦報紙的工作千頭萬緒,迅速解決這些問題表現(xiàn)出王闌西的組織才能與對黨報的重視,創(chuàng)辦《長江日報》是王闌西與武漢市軍管會打的基礎(chǔ),我們辦報吃的是現(xiàn)成飯。
《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
武漢日報社在江漢路北頭,從璇宮飯店出去拐彎向北走約三四百米就到,這點路要車接,真有點“派”。我們走進報社大門,見《中原日報》來的同志都坐在背包上等我們,護廠隊的同志帶著紅袖章跟他們聊天?!段錆h日報》編輯部臨江漢路辦公,印刷廠緊貼著在后邊。我們請《中原日報》的同志先等一會,請護廠隊的領(lǐng)隊帶我們參觀報社與工廠。現(xiàn)在除戴紅袖章的護廠隊,報社沒有人,社內(nèi)安靜、清潔、妥當。社長與總編辦公室里家具齊全,熱水瓶與茶杯都有,各車間都是原樣,新聞紙成堆。護廠隊說報社與印刷廠職工都住在附近,已經(jīng)通知他們上班了。我們走到制版車間,看設(shè)備簡陋,護廠隊說制版的老師傅缺位,現(xiàn)在只有一個剛出師的小趙師傅與一個十四五歲的學徒,這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請護廠隊通知報社與印刷廠全體職工來開會。
接著,我們立即向《中原日報》的同志傳達去軍管會請示與接談的情況,告訴大家即將創(chuàng)辦的報紙是華中局與軍管會的報紙,報名是毛主席取的《長江日報》,報頭軍管會已經(jīng)制好版帶來了,大家鼓掌歡迎。接著,我按延安《解放日報》的老規(guī)矩,說我們黨報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橋梁,要全黨辦報,逐步與地方黨和政府建立聯(lián)系,事事處處注意黨報方針與黨報的紀律,開始我們出對開四版,一版是要聞,二版是地方,三版是國際與國內(nèi),四版是??c副刊。我請大家立刻開始工作,盡快發(fā)稿,最后提出劉源漢負責行政與安全工作,馬漢章幫助做校對工作,后勤同志買菜做飯,按鄭州的伙食標準一日三餐,夜間11點煮一鍋小米粥,就咸菜,做夜餐。張鐵夫派記者立即出去采訪,報道社會安定與群眾歡慶解放。呂建中抬腿就走,我說你去哪兒采訪,他說走到哪兒算哪兒,我不認識路,又不懂武漢話,反正我找工廠,找基本群眾,找工商界談唄!我說報社可能有自行車,找個車騎,他說不會騎,騎車還不如走著問好。高長任已經(jīng)騎上自行車走了。
在召開職工大會以前,張鐵夫與我商量好,他分工管行政、對外與采訪,我管編報與出版發(fā)行。兩個人住在原報社社長與總編輯面對面的兩個辦公室,有事商量很方便。這屋子是辦公室,也是臥室,警衛(wèi)員也在這里搭床睡。
張鐵夫向職工講話,首先表揚他們護社護廠有功,鼓勵他們合作辦報,宣布印刷廠職工、報社校對與資料人員立即上班,其他人員等候分配,并宣布每人每月暫時發(fā)給以300斤小米計錢的生活費,工資標準以后再議。一般職工都很滿意這些措施。張鐵夫講話時,我出去給劉祖春打電話,請他為報紙寫發(fā)刊詞,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寫。他于晚9時前派人送來,題目是《慶祝新武漢誕生》,在社論的位置發(fā)出,副標題是“代發(fā)刊詞”。
我們感到在武漢日報社可以工作,但地方畢竟太小,職工宿舍住得滿滿的,《中原日報》大批人馬來了沒處落腳。我倆抽空乘車去偽《華中日報》看看,原來它在武漢日報社南邊一站路的江漢路當中,是漢口最喧鬧的中心,報館在馬路邊,地方更小,工廠設(shè)備很差。再去看哪里?司機說漢口別的印刷廠的條件更差。華中局在漢口,湖北省委設(shè)在武昌,漢陽沒有報社與印刷廠,我們急著出報,連再往前走一站路看看武漢三鎮(zhèn)的象征江漢關(guān)都沒去,轉(zhuǎn)頭回武漢日報社。如果我們?nèi)ソ瓭h關(guān),需經(jīng)過新落成而無人用的永利銀行大樓,這是武漢最高最新的大樓,誰見誰喜歡,如果我們看到一定會向軍管會要求作辦公樓的。不久,《東北日報》來武漢辦報的同志為《長江日報》要到了這幢樓。
從《華中日報》回來,大家都各就各位上班了,工廠老師傅沖上熱茶圍著圍裙等待工作,女校對有的已經(jīng)抹上口紅與校對組長王欣坐著聊天了,還有一位女校對田福宜快活地抹桌子和搞衛(wèi)生。管資料的先生年紀較大,見《中原日報》的人從他身邊經(jīng)過,就站起行禮問候,是一位典型的在舊社會長期受欺壓的老實的小職員,他對工作特別認真負責。
5月23日凌晨約2時,我將《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號的清樣,送軍管會陶鑄副主任審閱,他簽字同意并表示滿意,同時指示以后不要送審了。陶鑄在延安曾任中央軍委秘書長,重視新聞工作,常為《解放日報》寫稿與組稿。
23日天色微明,碧藍的晨光透過玻璃窗映進印刷車間,隨著印刷機的咔嚓聲,一份份報紙印出來了。毛主席題寫的“長江日報”四個大字在晨光中閃耀,馬路上報童清脆的叫賣聲也傳進來了。中原日報社、武漢日報社與印刷廠參加創(chuàng)刊活動的100多人的勞動成果出現(xiàn)了。這時印刷工人都已回家睡了,他們做了他們應(yīng)做與能做的工作。
我正準備從印刷車間回房休息,警衛(wèi)員說軍管會有人來,我走進張鐵夫房間,見坐著一位健壯的中年軍人,自己說是魏今非。我們沒見過面,但知道他是四野政治部和武漢市軍管會的秘書長。他說他是代表軍管會,來祝賀報紙出版并詢問有什么困難讓他解決的。我們說沒有困難。他問缺少什么吃的穿的,我們說都有。他說給我們些錢,我們不要。他說不要客氣,你們辦報很辛苦,陶鑄和王闌西同志都說你們不到十個業(yè)務(wù)人員,一夜能辦出一份大型日報,這在新聞史上沒見過,你們昨天下午到現(xiàn)在沒有休息,可不要作難。我們什么也不要,我只問:“現(xiàn)在黨的文件怎么發(fā)?”魏今非說:“現(xiàn)在華中局很忙,我們發(fā)給你們吧,我回去就派機要員送來?!睆堣F夫和我是《解放日報》出來的,規(guī)矩慣了,決不會趁時局與機構(gòu)變動的時候撈稻草,我們的伙食費仍按鄭州的規(guī)定開支,一周吃一次肉,要求炊事員做的飯熱菜香就好了。我們《中原日報》的先遣人員,沒有多領(lǐng)一分錢,沒給干部多發(fā)一雙鞋,可以說是先遣人員的節(jié)約模范。兩個小時以后文件送來了,機要秘書劉源漢說文件一般的一份,發(fā)師黨委的《1949年的作戰(zhàn)計劃》你們倆一人一份,要你倆親自保存。第二天魏今非又來慰問,問我們有什么困難,我們?nèi)哉f沒有。
《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的第三天,王闌西介紹原武漢地下市委的經(jīng)濟小組來報社編輯經(jīng)濟新聞,該組是研究經(jīng)濟問題的,由郭治澄負責,是原市委的得力工作班子,共有三四個人?!堕L江日報》創(chuàng)刊初期常有自己的經(jīng)濟消息,在當時新解放區(qū)的報紙上是少見的,這不能不說是《長江日報》的一個特點。
那時候新華社發(fā)新聞稿,可以說沒有截稿時間,往往通知截稿了,過一會兒又通知有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消息,只好等,等到凌晨一、二、三點不一定。一般稿,新華社又不提必發(fā)的建議,可是我舍不得不登新的勝利消息,總想等。當時,《長江日報》主要發(fā)武漢市與解放軍,外地的發(fā)行網(wǎng)正在疏通,又無發(fā)行的時間限制,更想多發(fā)新的勝利消息。等稿時,我把清樣上的重要稿件再校一遍,也去車間與工人通通氣,我告訴拼一版的上海籍老工人老陸,今晚等的是頭版頭條,約1000字,請你留出位置,先拼好別的,老陸說好。改一天,我告訴老陸,現(xiàn)在等600字的消息用三欄題,標頭號字,發(fā)在顯眼位置,請你留出位置先拼別的。老陸看看已經(jīng)排好的消息,說今晚的三欄題多了些,可能不好拼。我說改一個三欄橫題,老陸說先拼拼試試,拼不攏再改。我說那多麻煩,老陸說不要緊,現(xiàn)在等新聞,有時間拼,多動動手沒有關(guān)系,只要做得符合要求就好。每次等稿,老陸總是留三四個排字工人,消息一到,一人排一頁,老陸的標題也做好了,校對完畢,老陸的版也拼好了,大家想方設(shè)法在這個工序不耽誤事。等消息時,排字工人還排第二天用的稿子,也常常找小樣看他們剛剛排的重要稿件或消息。校對工作也做得好,那位老資料,總要等到截稿才肯走,他說沒有截稿,萬一用什么資料你們到哪兒去找,雖然武漢日報社沒有什么資料,麻煩他的機會極少,但他忠于職守就是不愿早走。
為什么武漢日報社的職工與我們相處得這么融洽?我們與工人個別聊天才知道。勤雜工裴宏禮說:“每人每月發(fā)300斤小米的生活費,職工的生活有保障了。你們的中州幣信用好,4元中州幣換1元銀元,銀行隨時兌現(xiàn),貨幣硬,物價穩(wěn),與國民黨在武漢時手里不能存放金圓券根本不同?!迸抛周囬g主任老劉說,您看我手上的金戒指,我口袋里還裝一支盤尼西林,說著他掏出來給我看:“這是我干三十多年的全部家產(chǎn)?!蔽覇枴澳阗I盤尼西林做什么?”他說:“這是救命藥,急用的時候不是買不到,就是沒錢買,買瓶盤尼西林也像金子一樣有用?,F(xiàn)在好了,生活有保障了?!逼窗娴睦详懻f:“共產(chǎn)黨的干部沒有架子,不訓人。你們有事都是跟我們商量。以前報社的頭頭不到車間來,拼版他稍不如意,就是錯在他,他也發(fā)脾氣?!鼻喙ず示f:“我們學徒每月也發(fā)300斤米,待遇提高了,有人煽動我們不跟你們合作,沒得人肯。大家都有眼睛,你們吃窩頭、青菜,沒得什么油腥,一個月最多有50斤米的伙食錢,一月一元錢工資,你們干革命還不是為我們工人、農(nóng)民,我們怎么能不愛戴你們?”
長江日報社的成立
《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近一周,有編輯告訴我們,《東北日報》有人到武漢來。我們打電話問劉祖春,劉祖春說《東北日報》約有30個人來,東北局宣傳部副部長、東北日報社社長廖井丹是領(lǐng)隊,現(xiàn)在他任華中局宣傳部副部長兼長江日報社社長,你們以后都要歸他領(lǐng)導。現(xiàn)在你們干你們的,他們有進城的經(jīng)驗,說要先找個好的社址,可能在江漢關(guān)附近的永利銀行大樓,他們找好辦公地方,休息休息再上班。又過約3天,編輯告訴我們,今晚《東北日報》來的白汝瑗主持編報,讓你們倆休息。我們告訴編輯、記者晚上照樣干,聽白汝瑗指揮。晚上果然白汝瑗帶許多《東北日報》的人來了,不與我們打招呼,我們感到也沒必要去找白汝瑗,我們也不知道他在《東北日報》做什么。有大批戰(zhàn)友來支援,張鐵夫和我感到輕松了,張鐵夫說:“咱們睡大覺!”我說:“睡!”
這一覺睡到次日中午,吃完午餐我喊高福祿去璇宮飯店。走出報社,陽光刺眼,我趕快用手捂住眼。老高說:“你從進報社,沒出過門,辦公室的光線又暗,第一次見太陽,自然受不了!”接著,我說熱得也難受,老高說,這天氣比天津的三伏天還熱??箲?zhàn)以前老高在天津自行車廠做過工,抗戰(zhàn)后回河北老家種地,他是翻身農(nóng)民共產(chǎn)黨員參軍的,因為表現(xiàn)出色由二野六縱隊派來跟我工作。
在璇宮飯店,沒有找到王闌西,卻遇到陳荒煤,他是四野宣傳部的副部長。他說正準備率四野參加全國文學藝術(shù)界代表大會的代表去北京開會,我說火車不通呀,陳荒煤說平漢路不通,我們坐船去南京,乘津浦路的火車到天津再轉(zhuǎn)北京。從璇宮飯店出來,我們?nèi)ビ览y行。
進永利銀行,就碰到謝冰巖同志,他是《中原日報》的副社長,是為《中原日報》遷駐武漢來打前站的。我說妻子在北京患重病,可否隨陳荒煤赴京一趟。好心的謝冰巖表示同意,但他在《長江日報》沒有任職,讓我找廖井丹談,他可以在廖井丹處幫腔說說。廖井丹不在辦公室。我轉(zhuǎn)了一會兒,在樓梯口碰見一個高個子戴眼鏡的人,問我:“你是黎辛同志嗎?”我說:“是?!彼f:“我是廖井丹,我同意你去北京?!蔽艺f最好也參加文代會學習學習。廖井丹好像知道我在延安長期做中央黨報的文藝編輯,推薦過一些青年名作家與一些好作品。他問文代會華中代表團的團長是誰,我說是于黑丁。他說著掏出筆記本,寫信介紹我參加華中代表團。廖井丹說他告訴陳荒煤,我隨四野的代表團一路赴北平,旅差費用由四野負責,他另寫條子讓我去行政處領(lǐng)1萬元(舊人民幣,后改為1萬元兌換1元新幣)零用。我說帶高福祿去,他說好。我問不用再向別的同志報告了吧,他說不要。原來,廖井丹這么通情達理、照顧干部,而且辦事利索。
約40日以后,我在文代會閉幕后回到永利銀行,想不到廖井丹帶著《東北日報》的秘書長葉兆琪與部主任鐘靈去重慶了?!稏|北日報》的另一位部主任級干部劉異生去《廣西日報》任總編輯了。長江日報的社長仍是熊復,他說我任副刊部主任,管文教、副刊(含各種??z影與讀者來信,參加編委會。《東北日報》的副社長陳楚仍任副社長兼總編輯,編委有白汝瑗、吉偉青,不久又從新華社中南總分社調(diào)回張鐵夫,從湖北日報社調(diào)來顧文華任編委,一個編委管一個部,沒有副總編輯,編委輪流值夜班,看大樣,實際做副總編輯的工作。這時,又從其他地方調(diào)進一些縣團級干部,如詩人陳善文,任文藝組組長。
報社機構(gòu)健全了,創(chuàng)刊階段至此結(jié)束?!堕L江日報》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不計個人得失,服從分配,團結(jié)得好。全社有30余位抗戰(zhàn)初期參加革命的縣團級以上的干部,人手算比較多,也比較強的。
(責任編輯 汪文慶)